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农林牧渔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农业生物科技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文档格式:DOC| 64 页|大小 865.02KB|积分 10|2022-04-15 发布|文档ID:7548025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适用范围 31.4 应急预案体系 31.5 工作原则 42.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62.1 企业基本情况 62.2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11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163. 环境风险评价 183.1 环境风险识别 183.2 重大危险源辨识 183.3 环境事故危险源分析 193.4 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203.5 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204.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4.1 应急组织体系 214.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5. 预防与预警 285.1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 285.2 预警行动 286. 信息报告和通报 306.1 信息报告与通知 306.2 信息上报 316.3 通报 327. 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 337.1 分级响应机制 337.2 应急救援 357.3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417.4 应急处理措施相关岗位责任说明 418. 应急监测 428.1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428.2 主要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28.3 监测布点、频次和监测因子 428.4 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449.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459.1 现场保护 459.2 现场洗消 4510. 应急终止 4610.1 应急终止的条件 4610.2 应急终止的程序 4611.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4712. 善后处置 4813. 应急培训和演习 4913.1 培训 4913.2 演习 4914. 奖惩 5115. 保障措施 5215.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215.2 应急队伍保障 5215.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5215.4 经费保障 5315.5 其他保障 5416. 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5516.1 修订说明 5516.2 发布实施 5517. 附图、附件 565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规范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后的应对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避免或减轻事件影响,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突发环境工作衔接,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过预案实施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护工作混乱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及周边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

    本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拥有的资源和动作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我公司在环境事故发生后,导致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危险化学品等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抢险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限控制,保障公司员工和周边群众的健康和安全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5)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修正);(1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1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15) 《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1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1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7月1日起施行);(1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9) 《关于印发××省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川环办发〔2012〕33号);(20) 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省环境保护厅,川环发〔2014〕44号);(21)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川环办发〔2015〕76号);(22)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1.2.2 技术标准、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7)《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9)《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1)《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1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1.3 适用范围(1)适用主体本预案由××××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人员编制,组织实施预案责任单位为××××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厂界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一旦超出此范围,立即联系上级部门支援,启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我单位配合上级预案责任单位开展工作3)事件类别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厂址范围内所有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粪污运输过程中的洒溢风险、恶臭泄漏风险、危险废物泄漏风险、废水外排风险等,当发生超出本公司控制能力事故时,主要为火灾立即启动扩大应急响应,请求上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支援4)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启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根据预案要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如掩蔽清理泄漏、停工整修设备等,对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监测工作,联系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或由资质单位到厂监测,纳入区域环境应急监测范围,服从上级责任单位安排1.4 应急预案体系(1)体系构成本预案为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策略,应急组织结构及应急相关方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包括突发废气、废水等环境事件应对措施2)与企业内部预案关系企业内部编制的预案还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三种预案相互衔接,按照各自适用范围开展,本预案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若出现人员中毒、安全事故,应启动相应预案开展工作,后续处理也按照相应预案流程进行,本预案只针对产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以及后期恢复工作。

    3)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关系本预案主要适用责任主体为××××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适用范围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在本企业厂界内的,一旦超出本企业厂界范围造成污染,上报当地政府部门,启动当地政府环境应急预案,本预案为当地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的补充本预案是对国家和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补充,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形成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职业危害应急预案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图 1.4-1 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体系关系1.5 工作原则(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严格按照本预案及地区相关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废水、固废、废气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严禁乱排乱放,处理后,应形成报告存档备查,由总经理会同相关人员负责2)突出救人第一、环境优先原则,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应首先组织人员疏散,撤离,保证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动用厂区应急资源,集中收集处理废物,避免废物外泄污染环境,在环境优先的前提下,厂区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安排专人保管,检修、更换等工作。

    3)坚持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的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同时,由专人负责上报联系协同单位,将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4)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不能盲目开展救援,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程序、应急演练相关救援办法,有序、有组织开展救援,避免慌乱造成的环境污染5)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落实岗位责任,按责任分工开展救援,主要责任人为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各方协调工作,各岗位人员按照相应职责开展工作2.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1 企业基本情况2.1.1 企业概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业环保设备研发、引进、制造及销售;畜禽粪污处理,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发生产销售;有机物料腐熟剂、土壤修复剂、生物菌肥菌种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公司公司通过技术整合,研究出了生物有机物生产工艺,经××区政府招商引资,公司决定投资1200万,在南充市××区大兴乡明星寺村建设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线,年生产有机肥3万吨并且,企业与当地畜禽养殖场签订了畜禽粪污处理协议,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先在养殖场内进行预处理,除去大部分臭气后,再运入本项目厂内进行深度处理,降低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川投资备【2018-511304-03-03-282885】FGQB-0044号”文件同意该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7.2万元,占总投资的3.1%项目占地8000平米,修建1个发酵车间,1个加工车间和1个原料车间,安置1套生物有机肥生产设备,并配套建设供排水、电力站、污染治理设施等公辅环保设施,最终达到年产3万t/a生物有机肥的生产规模全厂招聘劳动定员12人,均为当地居民,厂内不设住宿和食堂项目实行一班生产制,每天生产8h,年生产天数按照300天计2.1.2 总平面布置项目厂区占地面积8000m2,厂区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厂区平面布置见附图3厂区西侧设出入口2个,主出入口主要用于办公人员及其车辆出入,次出入口主要用于货物及运输车辆出入,两出入口均与乡村道路相通项目厂区功能分区较简约,主要分为生产区、原料区及成品区及办公休息区生产区分发酵车间和加工车间,车间内按工艺顺序布设设备,减少各环节物料输送的距离原料区位于发酵车间旁,便于原料卸料和使用成品仓库靠近出入口,便于运输出厂办公休息区位于厂区东部原料车间一角,便于原料的清点接运以及业务洽谈,并处于生产区的侧风向,可减少办公人员受生产废气的影响。

    综上,项目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清晰,满足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可行2.1.3 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1-1表2.1-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类别名 称年耗量(t/a)来源主要成分主(辅)料猪粪20000当地养殖场,含水率在60%以下有机质鸡粪5000有机质牛粪7000有机质菌渣2000当地食用菌厂有机质秸秆粉50当地农户有机质发酵剂3南充合和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菌能源电(KWh)1万当地电业局气(NM3)—-水量地表水 (T)510当地自来水公司地下水(T)——2.1.4 主要生产设备项目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清单见表2.1-2表2.1-2 项目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1履带翻堆机1RY-LFD23002槽式翻抛机1台RY-ZFP40B3多仓自动配料仓一套2x2x44皮带机8米B6005皮带机8米B6006立式粉碎机1台RYLS-10007皮带机10米B6008滚筒筛2台GS3.0x1.19皮带机10米B60010粉状包装机1套RY-B50F11皮带机6米B60012皮带机4米B60013皮带机12米B60014分料器1台RY-215新型挤压造粒机2台RYZL-5516皮带机12米B60017颗粒包装机1套RY-B50K18冷却机一套1.5x15019生产线电控组合柜一套RY-KLDK2.1.5 工艺流程1、工艺原理项目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是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工艺原理是好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分解的过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好氧堆肥过程伴随着两次升温,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高温阶段和熟化阶段1)起始阶段:不耐高温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同时放出热量使温度上升,温度可达15~40℃2)高温阶段:耐高温细菌迅速繁殖,在有氧条件下,大部分较难降解的蛋白质、纤维等继续被氧化分解,同时放出大量热能,使温度上升至60~70℃当有机物基本降解完,嗜热菌因缺乏养料而停止生长,产热随之停止堆肥的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稳定在40℃,堆肥基本达到稳定,形成腐殖质3)熟化阶段:冷却后的堆肥,一些新的微生物借助残余有机物(包括死后的细菌残体)而生长,将堆肥过程最终完成2、工艺流程本项目主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进行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加工,不涉及畜禽的养殖堆肥工艺采用槽式好氧堆肥,即是将原料混合物堆放在发酵槽(地上式)中,在发酵槽底部安装曝气管,由鼓风机通过曝气管强制通风供给氧气,形成好氧发酵环境,经过一个周期的堆肥后发酵物料转出发酵槽,进入陈化车间腐熟,再经过筛分造粒加工后制得粉料和颗粒料。

    本项目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养殖场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后加工三个步骤1)一次发酵一次发酵是在合作的养殖场内就地进行项目合作的养殖场为厂周围区域内较大规模化养殖场,均采用干清粪工艺,干粪在养殖场被收集在干粪棚中,添加菌渣、锯末、除臭菌等搅拌均匀后堆放进行一次发酵,同时调节水分至60%以下,以及除臭,然后由项目派密闭专用粪罐车去养殖场收运回厂2)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也称作陈化,主要过程是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前期尚未腐熟的有机物质,使一次发酵中尚未完全分解的易分解的、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质继续分解,并将其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和腐熟的堆肥具体工艺过程为:将养殖场收回的粪污原料、秸秆粉按照配料比例(约7:3)进行配料混合,微生物菌种储存在菌罐中用小型计量器加入,混合好的物料通过皮带输送机转送至发酵槽中进行二次发酵,发酵过程中定时进行曝气、翻堆等操作,堆料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稳定在40℃以下时,水分约30%左右,堆肥腐熟,形成腐殖质据企业介绍,项目厂内的发酵陈化时间约7-10天添加的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固氮菌、解钾菌、解磷菌和除臭菌,以提高无机氮、钾、磷向有机氮、钾、磷转化,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硫化氢向硫酸盐转化,降低恶臭影响。

    秸秆粉加入能迅速吸收粪堆中的水分,起到调节水分的作用3)后加工陈化后的物料由铲车转移至有机肥加工车间,熟化后的有机肥经过粉碎机处理后进筛分机,细粉状产品从筛分机下层筛出通过皮带输送机送至粉状包装机包装后储运;筛上物出筛分机,经皮带输送机送至挤压造粒机制成颗粒后,然后进入筛分机进行二次筛分,满足粒径要求的物料则通过皮带输送机送至冷却机中冷却后,经皮带输送机送至颗粒包装机包装后储运;未满足粒径的物料则返回至造粒机重新造粒冷却机设置有鼓风机鼓风,以达到冷却效果,经过冷却,颗粒物料温度可降至15-20℃因此,项目产品包括粉料和颗粒料两种图2.1-1 项目工艺流程图2.1.6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目前企业已经在安全环保管理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紧急应变队伍与环境安全健康管理部门,配备有专职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企业日常的安全环保管理、检查稽核、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1.7 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处置情况一览表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排情况、处置情况及治理效果详见下表2.1-3表2.1-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排放情况种类产污源点(产生的工序或车间)处理前产生量及浓度处置方式处理后排放量及浓度处理效率及排放去向废气恶臭H2S640kg/a发酵车间封闭,设置抽风机和废气净化装置61kg/a有组织达标排放NH3256kg/a25kg/a恶臭H2S640kg/a32kg/a无组织排放NH3256kg/a13kg/a废水生活污水330m3/a预处理池处理后施肥0不排放发酵车间设备清洗废水160m3/a沉淀后回用清洗0固体废物生活垃圾1.8t/a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1.8t/a合理处置去向明确废包装材料0.1t/a外售废品收购站0.1t/a表2.1-4 项目主要污染物治理情况项目环保措施投资金额(万元)废气治理发酵恶臭1套光氧除臭装置,1根15m排气筒排放;捕集效率95%,去除效率90%,由专业环保设备单位设计安装并维护18其他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各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及时清扫车间地面,减小二次扬尘的产生/废水治理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处理能力为1.5m3/d;生活污水暂存池(≥18m3)1清洗废水设备清洗废水收集沟及沉淀池,5m32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安装消声;对设备进行基座减振处理,厂房隔声;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设备的不良运行;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不进行原料和产品的装卸3固体废物处置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废品收购站;生活垃圾交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在厂区内设置1个一般固废暂存点,防风、防雨、放渗漏处理;各固废分类暂存;加强固废的收集、暂存管理,禁止露天堆放2地下水污染防治禁止物料露天堆放;二次发酵车间、发酵区设防流失围堰0.5分区防渗:①发酵车间、原料车间、预处理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渗透系数度数K≤10-7cm/s,推荐采用防渗混凝土+环氧树脂防渗;②生产车间、一般固废暂存点划分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7cm/s,推荐采用防渗混凝土;其余区域设为简单防渗区,一般地面硬化10风险防范原料堆棚内设置防火标示牌0.1厂区道路两侧设置地上消火栓计入主体工程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电器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0.2定期对除尘、除臭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0.2对预处理池、暂存池进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及时进行底部防渗加固0.2合计——37.22.2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1、废气排放及治理项目发酵车间虽然密闭,但是由于空间较大,且发酵过程会进行翻抛、充氧等工序,不会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发酵过程不会产生沼气,粉碎、筛分和配料工段均是半湿料,起尘量较小,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发酵恶臭和工艺粉尘。

    1)发酵恶臭经了解相关文件,有机肥生产过程中,一次发酵过程是产生恶臭污染物的主要阶段,项目原料畜禽粪便在养殖场已经进行了一次发酵和除臭处理,臭气得到了较大的降低,使用专用车辆密闭运输回厂,直接卸料至发酵车间,在二次发酵阶段再次添加除臭菌促进硫化氢向硫酸盐转化,发酵完成后物料即可满足《生物有机肥》(NY884-2012)无臭味的质量标准,后续肥料加工工序无恶臭产生,因此项目发酵恶臭主要是由发酵车间内原料贮存和二次堆肥发酵期间散发出,恶臭污染物以NH3、H2S为主类比绵竹龙腾化工有限公司有机肥、复合微生物有机肥项目确定本项目有机肥工艺恶臭源强,该厂使用牛粪和秸秆生产有机肥,发酵工艺也为好氧发酵,工艺和原料与本项目较为类似通过类比,项目在二次发酵过程,每100t畜禽粪污产生约1~3kg NH3,0.6~1kg H2S本次环评取值为:每100t畜禽粪污的NH3产生量按2kg计,H2S产生量按0.8kg计项目原料畜禽粪污共计牛粪为32000t/a,则二次发酵量为32000t/a,生产加工量按32000t/a计算厂区生产过程中恶臭源强计算如下表2.2-1:表2.2-1 本项目堆肥过程恶臭产生情况源强系数(kg/100t)产生量(kg/a)产生速率(kg/h)NH3H2SNH3H2SNH3H2S二次发酵20.86402560.090.04备注:一年42个周期,每个周期7天,全年发酵天数按294天计。

    项目发酵车间为密闭结构,厂房内顶部设置大面积吸气罩配备风机和专门风道,将发酵车间的恶臭气体收集至一套光氧除臭装置处理,该装置对NH3、H2S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处理后的尾气通过同1根15m排气筒排放企业必须委托专业的环保设备厂家设计安装光氧除臭装置,厂家派专人指导维护该装置,确保项目发酵恶臭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项目发酵车间恶臭气体的捕集效率约为95%,NH3、H2S去除效率约为90%,处理风量约为10000m3/h,则项目发酵车间NH3有组织排放量约为0.009kg/h,排放浓度为0.86mg/m3,H2S有组织排放量约为0.004kg/h,排放浓度为0.38mg/m3,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未捕集的NH3、H2S呈无组织排放,NH3排放量约为0.005kg/h,H2S排放量约为0.002kg/h,排放量较小,可达标排放常规的恶臭气体常见处理方法有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中和法和生物法等,通过分析对比,项目采用光氧除臭装置处理臭气其原理是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臭氧在UV紫外线光束的作用下可产生大量的新生态氢、活性氧和羟基氧等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与恶臭气体反应,将恶臭气体分解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等低分子化合物,再通过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

    为确保恶臭得到有效收集处理,企业须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光氧除臭装置正常运行另外加强厂区绿化假设,以种植当地适应的高大乔木植物为主,对臭气有一定的吸收降低作用2)工艺粉尘项目不设置秸秆破碎工艺,有机肥在破碎、搅拌工序会产生少量粉尘,由于发酵后的有机肥物料含水率较高,因此粉尘产生量很小,加之项目生产车间全封闭,粉尘主要在车间内沉降,工人及时清扫即可另外,企业须要求工人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口罩等劳保用品2、废水排放及治理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车间地坪不冲洗,原料为干湿分离后的畜禽粪污,含水率低于60%,原料运输至厂区后立即加入微生物菌剂和碎秸秆,含水率能得到调控,发酵工序不会产生渗滤液,项目废水主要为发酵车间设备清洗废水、运输车辆清洗废水和职工的生活污水项目发酵车间设备约10天清洗一次,清洗用水量按照4m3/次估算,车辆每次运输完进行清理(约15天运输一次),清洗用水量按照2m3/次估算,清洗废水排污系数按照90%计,项目清洗废水量约为160m3/a由于项目对清洗用水要求不高,清洗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不外排项目劳动定员12人,生活用水量按照0.1m3/d估算,总用水量为1.2m3/d,排污系数按照90%计,项目生活污水量约为1.1m3/d。

    项目生活污水拟经预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考虑到雨季15天生活污水的暂存,企业增设一口不小于18m3的生活污水暂存池,确保在雨季不需要施肥时暂存生活污水,不外排经了解,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项目周边分布较广的农田,完全能消纳项目生活污水,且企业修建暂存池,能避免雨季污水无力消化造成溢流的情况,因此是可行的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影响为发酵车间物料泄漏,及发生泄漏后,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为保护地下水环境,企业拟采取的措施为:禁止物料露天堆放;发酵车间、发酵区设防流失围堰;分区防渗1)防渗工程设计原则①采用国内先进的防渗材料、技术和实施手段,杜绝对区域内地下水的影响,确保不因项目运行而对区域地下水造成任何污染影响,确保现有地下水水体功能②坚持分区管理和控制原则,根据场址所在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泄漏的物料性质,参照相应标准要求,有针对性的分区,并分别设计地面防渗层结构③坚持“可视化”原则,在满足工程和防渗层结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在地表面实施防渗措施,便于泄漏物质的收集和及时发现破损的防渗层④防渗层上泄漏污染物和防渗层内渗漏污染物收集系统与全厂“三废”处理措施统筹考虑,统一处理。

    2)具体防渗分区及防渗层设计方案重点防渗区:原料仓库、发酵车间、预处理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渗透系数度数K≤10-7cm/s,推荐采用防渗混凝土+环氧树脂防渗;一般防渗区包括:加工车间、一般固废暂存点,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7cm/s,推荐采用防渗混凝土;简单防渗区:其余区域,防渗技术要求为:一般地面硬化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4、噪声产生及治理项目主要噪声主要为翻抛机、粉碎机、烘干机等设备噪声根据类比《常见工业设备噪声范围》及同行业情况,项目设备噪声源强在85-100dB(A)项目主要设备噪声源强统计见下表:拟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见表2.2-2表2.2-2 项目主要噪声源强噪声源源强dB(A)数量翻抛机85~952台粉碎机85~1001台筛分机90~952台冷却机85~902台包装机85~952台企业采取的隔声、降噪措施有:A. 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安装消声; B. 对设备进行基座减振处理,厂房隔声;C. 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设备的不良运行;D.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不进行原料和产品的装卸;通过上述措施,项目可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

    5、固体废物产生及治理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包装材料及生活垃圾,均是一般固废1)废包装材料主要为辅料使用后产生的废编织袋和产品装袋时产生的破损包装袋,产生量约为0.1t/a,收集后售予废品收购站2)生活垃圾项目劳动定员12人,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6kg/d(1.8t/a),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6、管理措施针对项目生产的特征,除了以上对各污染物采取的治理措施外,企业还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及生产的管理①要求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文明生产②定期对工人进行生产、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工人环保、安全意识对工人生产操作提出文明生产要求③生产、环保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高效率运行④加强车间的通风,工人生产时须佩戴防护用品⑤每天清理车间,避免二次污染⑥粪污原料严格采用专业罐车密闭运输回厂,运输线路尽可能避开场镇集中居住区7、规范排污口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 号)的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气、声、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环保部统一定点制作,企业排污口分布图由市环境监管部门统一绘制排放一般污染物排污口(源),设置提示式标志牌,排放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排污口设置警告式标志牌标志牌设置位置在排污口附近且醒目处,高度为标志牌上缘离地面 2m;排污口附近 1m 范围内有建筑物的,设平面式标志牌,无建筑物的设立式标志牌规范化排污口的有关设置(如图形标志牌、监控装置等)属环保设施,排污单位必须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如需变更的须报环境监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8、监测计划企业应定期委托当地环保局认可的监测单位对各污染源进行监测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位:项目所在区域监测项目:恶臭、H2S、氨气监测频率:一年2期,安排在夏、冬季,每期不少于3天2)地下水环境监测监测点位:项目所在区域监测项目:pH、臭味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硝酸盐监测频率:一年1期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项目位于南充市××区大兴乡明星寺村,经现场勘察,项目周边主要分布为田地和部分农户周边外环境分布情况如下:东南厂界外70m有2户农户南厂界外35m处有1户农户西南厂界310m处有1户农户。

    西厂界270m外有2户农户西北厂界110m处有4户农户;230m有1户农户;345m有1户农户北厂界130-210m有5户农户东北厂界外175m有1户农户;190m有1户农户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22.3.8 区域环境概况根据《××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项目建设不涉及《××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项目建设符合××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项目是进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企业与××区大兴乡明星寺村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协议”,项目有权在流转区域内修建有机肥料厂进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同时大兴乡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所出具了“关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粪污生产生物有机肥项目用地及选址情况说明”,明确了项目选址与大兴乡发展规划不冲突,同意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与当地规划不冲突,区域交通便利,能满足项目厂区生产要求经现场调查,项目周边无集中式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的分布,项目近距离范围内亦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制约因素2.3.9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级别如下:环境空气:不因本项目的实施改变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即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实施改变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等级,即评价区内的声学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地表水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实施加重区域地表水的污染状况地下水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实施改变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等级,即评价区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水域标准要求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周边住户,具体见下表表2.3-1 公司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环境保护要素目标农户(2户)东南70大气环境、声环境不改变各环境要素质量等级农户(1户)南35农户(1户)西南310农户(2户)西270农户(4户)西北110农户(1户)西北230农户(1户)西北345农户(5户)北130-210农户(1户)东北175农户(1户)东北19020 3. 环境风险评价3.1 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确定的危险物质,本项目生产不涉及相关化学物质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主要物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及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方案,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性、降低危害程度、保护环境的目的。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有关规定,本项目原料牛粪和秸秆均不属于其附录A.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1、2、3类物质,不属于该导则规定的剧毒物质和一般毒物,不属于爆炸性物质,但秸秆属于易燃固体表3.1-2 生产中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名称年用量最大储量包装形式秸秆粉503袋装根据类比同类企业的生产装置运行情况,下表列出原料和产品贮运过程中的潜在的危险种类、事故原因(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及易发场所表3.1-3 生产及贮运过程中潜在危险因素分析事故种类产生原因易发场所火灾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秸秆属于易燃物质,如发生火灾,将在短期内释放大量能量,造成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原料车间事故废气排放厂区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颗粒物、H2S、NH3,若除尘器和除臭设施失效,废气排放均会严重超标,排气的气体会对区域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发酵车间、生产车间事故废水排放若厂区污水处置措施不当,污水可能事故排入农田造成污染,或者经由池体渗入地下,进而污染区域地下水预处理池根据对本工程的分析,结合同类项目的调查类比,项目风险因素确定为:粪污运输过程中的洒溢风险、恶臭泄漏风险、危险废物泄漏风险、废水外排风险均属于非重大危险源。

    3.2 重大危险源辨识(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 installations)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资,且危险物资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unit)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是指对于某类危险物资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义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两种由于企业生产场所和贮存场所之间的距离不足500米,所以是属同一单元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资实际存在量,Q1,Q2……QN 为临界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有关规定,公司不存在重大危险源综上所述: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储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3.3 环境事故危险源分析本项目属于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项目本项目主要环境事故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尽管环境风险的客观存在无法改变,但通过科学的设计、施工、操作和管理,可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减缓、防范措施,因此,本报告根据以上分析,从风险防范方面提出本项目应采用的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 ①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成安全评价,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求②制定定点吸烟制度,吸烟点应远离原料堆棚等防火重点区域,并设置防火标示牌③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制定消防灭火应急预案,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一切消防器材不准挪动、乱用,并要定期检查灭火器要按时换药④维修人员要定期对除尘、除臭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设施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⑤对预处理池、暂存池进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及时进行底部防渗加固,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3.4 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根据本项目环评报告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组成较简单,项目范围内无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只要项目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操作,发生危害事故的几率是很小的一旦发生事故时如能严格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和要求,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和社会应急措施,事故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在确保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本项目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其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从环境风险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3.5 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1)泄漏本项目废润滑油(即废机油)产生量极少,发生泄漏时通常为小量泄漏,影响范围极为有限由于本项目危废暂存车间属于地面硬化的室内车间(防风、防雨、防晒),并采取了“防渗、防腐、防漏”处理,因此废润滑油(即废机油)泄漏事故主要局限于车间内废润滑油(即废机油)发生泄漏时通常在其四周构筑围堰,并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后交由资质单位收集处理即可,不会对当地大气、地下水、土壤等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在粪污运输途中由于装车原因会产生粪污洒溢等运输风险,导致粪污泄漏,要求对转运司机提出装运要求,并在装运、转运过程中用帆布包裹汽车运输箱,做到避免洒溢现象的发生2)火灾火灾事故将造成厂房损坏,人员伤亡,波及周边环境火灾事故中燃烧释放的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火势较小时,通常采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救援,不会产生消防废水;火势较大甚至蔓延时,通常采用消防栓喷水进行灭火救援,火灾后的消防废水未收集处理直接排放进入雨水收集系统,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4. 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了降低或避免特殊情况下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确保有组织、有计划、快速地应对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地组织抢险和救援,建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并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各成员的职责,应急组织的建立遵循应急机构人员职能不交叉的原则。

    4.1 应急组织体系公司内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及外部组织,详见图4.1-1具体人员配置情况详见附件1:公司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组织机构通讯录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救援组善后处理组疏散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图 4.1-1 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图4.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4.2.2 应急指挥体系(1)红色预警的重大环境事故由当地政府统一指挥,本单位人员配合行动本项目将环境预警分为黄色、橙色、红色,分别对应一般环境事故、较大环境事故和重大环境事故,具体预警分级见5.2章节,公司内部按照相应预警级别开展预警工作,发生红色预警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由董事长×××联系当地政府启动政府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在政府应急救援单位未到达现场之前,由董事长×××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政府应急工作组到达现场后,由董事长×××会同总经理×××向工作组负责人介绍相关现场情况,交接指挥工作,统一接受政府应急工作组安排企业工作组按照相应职责分组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工作2)橙色预警的一较大环境风险和黄色预警的一般环境风险由董事长×××组织领导,总经理×××现场指挥发生橙色预警的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黄色预警的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由公司董事长×××组织领导,统一指挥相关工作,总经理×××现场指挥落实相关责任人,具体指导工作。

    各工作组按相应职责分工开展工作4.2.3 环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环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董事长×××、总经理×××组成发生事故时,以公司环境应急领导小组为基础,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应急办,董事长×××任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组长任总指挥,副组长任副总指挥环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组长(总指挥):×××(董事长)副组长(副总指挥):×××(总经理)4.2.4 环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组长(总指挥:×××)职责:全面指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的调度、协调等工作;下达启动、关闭应急响应的命令;决定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做出决策;在指挥机构的授权下向政府部门汇报事故信息1)批准应急响应的启动与终止;(2)制订各级人员的应急救援职责;(3)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信息上报工作;(4)接受政府及环保主管部门的指令和调动;(5)指导员工进行防护,妥善开展消毒去污处理工作;(6)领导后勤保障和应急运输组,准备好人员和车辆,随时准备补充抢险队伍7)负责指挥事故后的善后、赔偿及恢复工作8)负责宣布应急响应的启动、中止;(9)组织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副组长(副总指挥:×××)职责:(1)负责协助总指挥作好抢险现场救灾工作的紧急组织,具体负责对各抢险队的指挥工作,指挥技术人员,对抢险、抢修作业根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向总指挥报告情况,落实总指挥发布的抢险命令2)负责指挥环境监测组开展应急监测,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掌握事态发展趋势并向总指挥报告情况;(3)指挥应急专家组查找事故原因,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提出切断污染源和控制污染的有效措施,防止污染范围继续扩大化4)负责义务消防预警人员的安排和现场保卫及周边警戒的工作,布置事故后的现场保护,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破坏情况发生5)指挥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即时救治或送医,负责事故中受影响人员特别是受伤者及家属的安抚和思想工作,负责工农关系沟通和协调4.2.5 环境应急工作组成员及职责在发生事故时,各应急小组按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体的组成及其主要职责如下:(1)应急救援组组 长: ××× 副组长: ××× 职 责:执行领导小组的命令、决定,并根据其精神,结合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认真协调实施事故发生环节的救援抢险工作,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力求将损失降低至最低。

    并负责应急响应结束后,配合善后处理组对事故的现场调查、组织事故分析和事故的上报2)疏散警戒组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负责在险情发生时,安全疏散人员,同时隔离现场,设置危险警示标志,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3)后勤保障组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负责实施应急设备和所需物资的供应配发,保障现场抢险和抢险物资的供给和运输用车,随叫随到,不能有误4)医疗救护组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负责联系××区人民医院,指挥抢险现场受伤人员的及时救助和对重伤员的转治,保障抢险人员人身安全5)善后处理组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①开展事故现场隐患排查、环境影响调查,落实隐患整改、环境恢复或重建方案②确定和部署恢复生产(生活)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安全事项和措施③切实搞好实施恢复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相关检查、清理、修复与加固等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衔接与落实④全面落实恢复生产(生活)工程中各类设备、设施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相关事宜⑤开展事故财产损失定损及的保险理赔工作⑥负责事故中受伤害者及家属的安抚和思想工作,负责工农关系沟通和协调应急救援小组职责汇总详见表4.2-1:表 4.2-1 应急救援组工作职责序号专业救援组名称工作职责1应急办(专家组)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网络体系,明确各应急管理机构应当承担的管理职责;组织编制、修改、完善公司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拟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督促贯彻实施;定期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应急预案管理的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经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后督促整改;定期对各应急专业机构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经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督促落实或整改;负责对各应急专业机构和各单位(部门)需要配备的各类应急装备或设施配置标准进行审核,并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督促实施;而且对各类应急装备或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状况实施监督;根据事故性质、事态发展和现场状况,为总指挥做出应急救援决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做好应急过程的相关记录,并做好应急宣传报道工作及事故现场的影像记录;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后,监督、指导和参与相关单位(机构)尽快做好调查和评估工作。

    2应急救援组执行领导小组的命令、决定,并根据其精神,结合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认真协调实施事故发生环节的救援抢险工作,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力求将损失降低至最低并负责应急响应结束后,配合善后处理组对事故的现场调查、组织事故分析和事故的上报3疏散警戒组负责在险情发生时,安全疏散人员,同时隔离现场,设置危险警示标志,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4后勤保障组负责实施应急设备和所需物资的供应配发,保障现场抢险和抢险物资的供给和运输用车,随叫随到,不能有误5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区人民医院,指挥抢险现场受伤人员的及时救助和对重伤员的转治,保障抢险人员人身安全6善后处理组开展事故现场隐患排查、环境影响调查,落实隐患整改、环境恢复或重建方案;确定和部署恢复生产(生活)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安全事项和措施;切实搞好实施恢复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相关检查、清理、修复与加固等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衔接与落实;全面落实恢复生产(生活)工程中各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无极剑圣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