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古诗三首 人教

文档格式:DOC| 6 页|大小 1.55MB|积分 10|2021-11-13 发布|文档ID:3994730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17.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2.板书课题和作者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2.齐读课题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1.老师介绍李白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2.辨字组词至( ) 断( )到( ) 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中断:_________________回: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孤帆:__________________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朗读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开始教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自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首诗是一句一意境,教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分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意,再加上反复地诵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导入新课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板书课题和作者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2.齐读课题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3.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讨论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4.大声朗读古诗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________________空蒙:_________________西子: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雨天的美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3.指导朗读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背诵古诗。

    1.学生交流从诗中受到的体会2.学生背诵古诗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习重点感悟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指名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3.播放朗读录音4.指导学生诵读古诗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3.学生听录音,然后自由练习诵读9.抄写古诗《望洞庭》二、理解美,洞察美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指导学生读诗,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以及课件,发挥想象述说古诗的意思4.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6.背诵古诗1.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3.小组内交流古诗的意思4.学生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10.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读,深化美1.课件展示改编的诗和原诗学生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2.再读原诗,体会语言的精妙1.学生读改编的诗和原诗2.小组交流原诗的精妙3.学生汇报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没有单一地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起来,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白银盘”和“一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诗所描绘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也一览无余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