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高考补习班-最好的语文补习班新王牌-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普陀新王牌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1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相见欢①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答】 例2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答] 例3: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2012年衡水冀州模拟)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答]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例:1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答题示例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答] 例3 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①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答] 例:4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答]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1: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 例2: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 例3:“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
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答]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例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答】 例2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答】 例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⑴制毒龙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答】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例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 答题示例2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山行即事 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答】 小结:语言分析法——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例1: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南柯子 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答】 例2 :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答]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答]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例1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路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例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思路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例2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 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答】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第九种模式:根据具体问题作答例:8.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分)9.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点绛唇(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答】 【答】 例2 : 8.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过融上人兰若① 茶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