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1届高三地理 上学期地理单元测试(13) 鲁教版选修5

文档格式:DOC| 6 页|大小 560.50KB|积分 10|2022-09-14 发布|文档ID:15213228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二地理试题(4)【鲁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1.决定流域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2.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 B.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C.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D.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3.长江干流由西到东依次经过的支流是 ( ) A.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 B.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 C.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D. 岷江、乌江、嘉陵江、汉江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1000多个.据此回答5-6题5.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增大6.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下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砂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据此完成7—9题7.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 A.2—4月 B.5—7月 C.7—8月 D.9—10月8.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 ) A.梅雨连绵 B.春雨菲菲 C.冰雪融化 D.气旋活动频繁9.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 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10.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源头至宜宾河段 B.三峡河段 C.宜昌至宜宾河段 D.川江河段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1—13题1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区商品率高,是因为具有( ) A.光热资源优势 B.交通优势 C.土地资源优势 D.劳动力优势12.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控制人口增长 D.改良土壤13.针对图示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14.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 ) ①农作物生长 ②黑土被冲刷 ③使用化肥 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5年)表,回答15-16题。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O.3lO.21O.10O.02O.07O.05O.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491658725870704462078175488515.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16.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17.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1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地理区位优势 C.矿产资源丰富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1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水平就较高 B.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C.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形成城市群 D.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度仍较低20.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下列对应措施正确的是 ( ) A.住房紧张——盖高层住宅楼向市中心发展 B.交通拥挤——建立交桥、发展小汽车 C.社会秩序混乱——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 D.人地矛盾加剧——绿化美化城市,增加绿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回答21题2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22-23题22.这种产业转移 ( )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23.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5,完成24~25题24.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有利条件是 ( )A.交通便利,劳力充足 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 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25.大量电脑等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二、综合题26.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0分)(1)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 1分)(2)填写下表:主要地理问题(3分)主要治理对策(6分)]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27.阅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⑴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⑵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⑶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 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 。

    ⑷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8.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⑴写出山脉的名称:(3分)A、      ,B、      , C、       ⑵写出平原的名称;(3分)甲      ,乙     ,丙       ⑶东北地区属       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 、 4分)29.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⑵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⑶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 措施⑷如果该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则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 和 问题⑸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 、 和 对策,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ABAA 6—10 BCADA 11—15 CBDDA 16—20 DDCBC 21—25 DDBAC二、综合题26.(1)水能(2分) (2)主要地理问题(3分)主要治理对策(6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1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2分)长江中游洪涝灾害(1分)加强监测预报、修水库、退田还源、加固堤坝、硫浚河道、建分洪区等2分)长江下游环境污染(1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及有机农业等2分)27.⑴①流域内的湖泊,②流域内的森林、草地等植被; ⑵滥伐森林导致河源森林、草地等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导致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大大减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 ⑶准静止锋;锋面在长江流域停留时间长、且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⑷中上游地区草场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重,中下游地区河湖面积大大缩小,洪涝灾害多发28.(共10分)⑴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3分)⑵甲:三江平原 乙:松嫩平原 丙:辽河平原(3分)⑶温带湿润、半湿润 玉米 小麦 水稻 (4分)29.⑴ 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⑵ 大气污染(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工业生产造成污染、农业活动污染、生活污水污染[⑶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 ⑷ 人地矛盾加剧 重复建设突出 ⑸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 搞好城镇和区城规划 - 6 -用心 爱心 专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