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卷

文档格式:DOC| 13 页|大小 213.50KB|积分 12|2020-06-04 发布|文档ID:1297228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标志我国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B . 五四运动C . 新中国成立D . 三大改造完成2. (2分)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发生在( ) A . 1945年B . 1949年C . 1951年D . 1956年3. (2分)以下是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兵力组成表(摘自《铁血网》),通过此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国家人数(万人)其他15国(不含韩国)13.75美 国48.00A . 战争具有合法性B . 美国是这场战争的主导者C . 韩国没有派兵参加这场战争D . 联合国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4. (2分)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③④D . ①②④5. (2分)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你认为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 . 西藏和平解放的鼓舞B . 镇压反革命,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C .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6. (2分)1950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 . 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B . 建立了国家土地公有制C .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 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7. (2分)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 . 农民的土地归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B . 农民的土地归人民公社所有C .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 农民翻身做主成为土地的主人8. (2分)下图是2018年3月29日第19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部分参展企业的标识,这些企业中与“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9. (2分)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培养建设人才A . ①②B . ①②③C . ①③D . ②③10. (2分)现在我们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编制发展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 . 1949──1953B . 1952──1956C . 1953──1957D . 1950──195411. (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 . 中华全国总工会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 (2分)现任外交部长王毅多次在中外记者会上发表睿智而又犀利的言论,体现其个人魅力。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也是享有盛名的外交家,下列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参加万隆会议 ②20世纪50年代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①②③13. (2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东北大会第一次会议14. (2分)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指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 农业B . 商业C . 轻工业D . 重工业15. (2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16. (2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 1954年B . 1955年C . 1956年D . 1957年17. (2分)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A . 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 . 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C . 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 . 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18. (2分)“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 50年代B . 60年代C . 70年代D . 80年代19. (2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 ) A . 中共一大B . 中共七大C . 中共八大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 (2分)农业稳,天下安,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21. (2分)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改革攻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还是有可能重新发生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最主要的历史反思是( )A . 缺少民主与法制B . 毛泽东错误的判断C .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D .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22. (2分)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 ) A . 1966 年B . 1971 年C . 1975 年D . 1976 年23. (2分)阅读下表,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解放后(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年份19491953195419551956产量(亿吨)1.131.661.691.831.92A .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 . 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 . 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 (2分)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 .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 .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 .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5. (2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B .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 .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 . “两个凡是”的方针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5分)26. (25分)“三农”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请你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变化进行探究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________运动2)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________改造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________”和________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________。

    5)1958年的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7)以上两种农村政策的不同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8)请你提出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的建议?27. (30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与建设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实现了一次次伟大转变,引领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材料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材料四: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年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5271.8%6.9%0.7%1.5%19.1%19567%0.1%7.3%53.4%32.2%材料五: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中“这个伟大的事件”指什么?它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中的毛泽东“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3)这里的“战略转移”指哪一历史事件?哪次历史会议的召开引领这场“战略转移”最终走向胜利?(4)材料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5)依据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的内容6)综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史,你对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认识?28. (20分)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 62420 370102 398421 36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343.41 8267 07328 762材料四:“今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硕果累累…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经济增长领先全球,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三严三实’深入人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9•3阅兵’气势恢宏,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亚投行改变国际金融格局,‘一带一路’书写合作共赢篇章,中国人民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昂首阔步,为深刻变革的世界增添正能量.”──2016年1月1日社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行了哪些探索?(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当时全国人民“积极奋斗”,最终取得了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3)观察材料三中的简表,1978年中共召开的哪次重大会议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和1992年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哪些事例足以说明我国是“为深刻变革的世界增添正能量”的?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5分)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7-1、27-2、27-3、27-4、27-5、27-6、28-1、28-2、28-3、28-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xiaohui2017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