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大禹治水》(教案及反思)

文档格式:DOC| 8 页|大小 47.51KB|积分 15|2022-09-26 发布|文档ID:15645774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5课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曹玉婷[文本解读]《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

    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2.随机识“治”字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3.读题引思考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1. 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 故事学“洪”字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3. 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 自由读课文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2.按序来读文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

    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

    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2. 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011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

    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一、读通课文重分解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

    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

    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三、学生回答巧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

    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xuehaoda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