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省樟树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高一上玉溪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谢意B . 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同行谬赞,不敢当C . 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D . 你们家现在几口人?你的内人现在在哪里工作?有需要帮助的吗?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怅寥廓,________,谁主沉浮? (2)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 (3)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来洗涤旧迹,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 (2015高二上延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艺批评是整个文化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是富于智慧的人们对于文艺现象的评说与解释,批评言说的必要,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显得尤其突出,这是出于精神创作生产规律的一种必然需求——一切来源于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因为,只有精神创造能够使人类更加明白自身的使命与高贵,知道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多彩及浩瀚可靠正是文艺批评,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与作家艺术家们精神创造的努力同行,以自己的见识、智慧、力量,含蕴历史烟云、揭示人类内心,见证时代进步的一些关键时刻,助益于人性进步但要意识到,批评很可能是一种最讲究发现的艺术,优秀批评家须像法国作家法郎士指出的那样,延伸各自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不落后于时代与艺术,从而让自己的言说经得起时间考验文艺评论之为探险,其中一个题中之义,是要找寻有益的价值文艺创作作为饱含价值取向的精神劳动,是由艺术地反映生活,审美化地评判生活来实现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价值裁定和是非观的文艺作品,正如不存在没有意义的话语一样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文艺评论要增强价值评判意识,是由其言说的理性、引领性所决定的,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主张和标准,对文本和文艺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从而作用于文艺现实,通过理性评判,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其文本意义进行适当的价值裁定,表达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才能完成文艺评论的使命。
人们需要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希望看到文艺评论对文艺现象、思潮、作品的理性评判和估价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言说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鲜明的价值立场能够点亮文化言说目前在文艺评论实践中,那种将艺术言说蜕变为细致解读的批发所、华丽辞藻集散地的情况是普遍的,在涉及价值评判的问题上变得言不由衷和不及物,是文艺评论的一大弊端有位法国学者说过,批评是一种老得最快的东西,对抗时光的磨损,要积极弘扬在变当中其实永远不变的那些价值,以热情批评的真诚和人性体温,匡正创作风气,提振诗性精神增强价值彰显意识,要加强文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缓解文艺批评的文化、理论与精神价值的资源短缺紧缺状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的精神,坚守主流价值,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要积极吸收古代文论的有益资源,以作为文艺鉴赏、评论重要尺度、依据和标准,鲜明体现中国人的善恶美丑观、义利观、责任观,体现中国文化的爱憎与是非观,发挥先进价值观引导文化思潮的作用节选自梁鸿鹰《批判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2014年7月22日《中国文化报》)(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文艺批评”的一项是( )A . 清华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学者肖鹰近年来多次在媒体上公开批判赵本山的作品日益低俗化,指责他没有尽到二人转传承人的职责,并引发日前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论争。
B . 宋代的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的观点,非常恰当地概括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风格特征C . 一篇题为《“雷人标语”换不来城市文明》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张贴旨在倡导文明行为的咒语式标语,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无助于城市文明建设D .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判 电影作品《画皮2》,作者指出其艺术和文化两方面都有缺陷,希望制作团队善于从民族传统中得到某种文化助力,拍出东方式的魔幻电影来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艺批评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源自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文艺批评显得尤其突出B . 文艺批评凭借批评者的见识、智慧和力量,对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人文内涵价值进行挖掘与评说,它与文艺创作并行,助益于人性进步C . 任何文艺作品都存在价值裁定和是非观,文艺批判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其含义之一就是探寻文艺作品中的有益价值D . 文艺批评的价值评判主要包含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作品的文本意义进行价值裁定和表达批评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艺批评的灵魂在于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评论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鲜明的价值立场能为评论增色。
B . 当前,文艺批评的弊端之一在于崇尚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语言表述的华丽,而忽视了其根本,即对文艺作品与现象的价值评判C . 从古代文论中吸收有益资源,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对加强文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繁荣文艺批评至关重要D . 文艺批评的重要作用在于弘扬恒久不变的价值,坚守主流价值,通过评论载体体现先进价值观,从而以先进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4. (12分) (2019长治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米在人间李思维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闲暇时翻阅史料,得知玉米的渊源来自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墨西哥因此被誉为“玉米的故乡”历史风云,世事沧桑,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
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锄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施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玉米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晾里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栓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指作者身居城市后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指作者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B . 作者翻阅史料,交代玉米的渊源,是为了说明玉米的历史悠久;作者对墨西哥古印第安人的猜想,则是为了歌颂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C . 文章通过播种、追肥、秋收等农事画面的依次展开,描绘了玉米在人间的成长历程,勾勒出美好的乡村生活,体现了作者浓浓的乡土之情D . 本文语言平白朴实,多用短句,对场景的描摹准确生动,比喻也带着生活气息,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与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勃勃生机2) 作者描写玉米的成长历程,却从对父亲的回忆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文章以“玉米在人间”为题,有何用意?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9高一下淄博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韩愈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中“驱”“逐”两字让人感受到春风吹拂,春雪漫天飞舞的景象B .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通过对比,表现了这场春雪的范围之广C .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从正面表现了春雪下得久、下得大。
D . 结尾写农人因春雪带来丰收的希望而相互庆贺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农人的关心2) 请简要赏析“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13分) (2016高三上姜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1)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2)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________合称“桐城三祖”3) 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A . 存天理,灭人欲B . 格物致知C . “三纲五常”D . 心外无理(4)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7. (11分) (2016高一上双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 下面句子出自《论语》,对其断句有误的一项( )A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D .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 下面划横线词语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 .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B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只是C .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D . 秦王方还柱走 还:环绕(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荆轲很有谋略到了秦国后,厚遗蒙嘉,这是他刺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让秦王宠臣引荐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B . 荆轲镇定自若秦武阳在秦廷的怯懦反常表现,一方面与自己“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形成纵向对比,另一方面又与现场的荆轲形成横向对比,衬托出了荆轲高大英武的形象C . 荆轲义刺强秦群臣们大惊失色,尽失其度;秦王危机四伏,“环柱而走”,他在惊慌失措中拔不出剑来时只能用手与荆轲搏斗D . 荆轲殒身不恤。
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在被斩断了左腿、身上遭受八处刀伤后还倚柱而笑、箕踞而骂,充分诠释了不畏强暴、英勇献身的大无畏侠士精神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函封,燕王拜送书于庭,使使以闻大王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六、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7高三下泰州开学考) 简答题 ——————(1) 《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性格特点? (2)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对待他的拒降?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高一上西平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2-1、2-2、2-3、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1、答案:略3-2、3-3、4-1、4-2、4-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1、6-2、6-3、6-4、7-1、7-2、7-3、7-4、六、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8-1、8-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