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 录一、总则 5(一)编制目的 5(二)编制依据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 5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 5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5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645号修订) 5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1月8日发布实施) 5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5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1〕222号) 58.《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安监总厅统计〔2016〕80号) 5(三)适用范围 6(四)工作原则 7二、危险性分析 8(一)行业概况 8(二)风险分析 91.能引发事故的危险类型分析 9(二)现场指挥部 111.现场指挥部职责 11(三)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15(四)应急救援队伍 15(五)应急救援专家 15(六)应急物资保障 15(一)信息报送 16(二)预警。
17(一)响应主体 171.企业响应 172.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响应 173.市有关部门的响应 18(二)响应程序 181.需及时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 21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要点 213.不同类型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重点 23(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23(2)爆炸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24(3)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25(4)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26(四)信息发布 27(五)应急结束 27(六)后期处置 27(一)培训与演练 28(二)维护与更新 28(三)预案编制与解释 29(四)实施 29七、附件 29(一)危险性分析 29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性分析 292.易燃液体危险性分析 313.易燃固体、遇水易燃物品危险性分析 32(1)易燃固体危险特性 32(2)遇水易燃物品危险特性 334.氧化剂危险性分析 335.毒害品危险性分析 336.腐蚀品危险性分析 34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35(1)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对策 36(2)危险化学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37(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38(4)易燃液体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0(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2(6)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3(7)爆炸物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5(8)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6(9)毒害品、腐蚀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 46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474.群众的安全防护 485.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481.生产安全事故级别划分标准 482.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49(四)相关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 51一、总则(一)编制目的规范××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高效组织、指导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645号修订)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1月8日发布实施)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1〕222号)8.《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安监总厅统计〔2016〕80号)9.《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10.《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0年6月2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1.《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粤府办〔2012〕7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及处置工作的通知》(粤安〔2012〕11号)13.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安监应急〔2017〕9号)14.《江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江府办函〔2015〕208号)15.《关于印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恩府办〔2017〕84号)16.《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17.《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18.其他未列名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作为《关于印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恩府办〔2017〕84号)的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市行政区划内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及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过程中,造成或可能造成火灾、爆炸、急性中毒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较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及以上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相关预案执行;本预案适用于一般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1.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生产安全事故2.需要市安委会牵头处置的其他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损失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企业履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主体责任。
3.属地为主,部门配合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所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有序开展救援处置牵头处置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事故发生地的事故处置进行现场督导和协调应急救援现场处置以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为主,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参与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从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分级响应,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次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扩大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4.科学施救,规范有序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规范有效,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二、危险性分析(一)行业概况目前,我市共有易燃易爆单位52家,分别是燃气经营企业2家,油漆、涂料生产企业2家,气体经营企业3家,加油站40家,加油加气合建站1家,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企业1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1家,成品油油库1个,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1家重大危险源有4个,民用爆炸物品储存仓库重大危险源级别为四级,成品油油库储存区、××市华隆煤气石油气有限公司储存区、××市光泽石油气有限公司储存区重大危险源级别均为三级。
二)风险分析1.能引发事故的危险类型分析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引发因素众多,易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包括: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火灾、爆炸和急性中毒2.可能发生的较大、重大事故分析××市的危险化学品布局中,主要以涂料生产企业、经营(含仓储易燃液体)企业和三大石油公司(含加油站)为主导这类企业规模不大,工艺简单,但产品和经营的品种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是防范较大、重大事故的重点监管对象其火灾、爆炸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使用液氨、液氯的企业和经营剧毒品、农药的企业,重点防范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群死群伤事故经营乙炔、氧气等气体企业,应重点防范其火灾、爆炸事故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性在于制品本身就是可燃、易燃物,遇火或摩擦撞击容易燃烧爆炸,燃放烟花爆竹时产生的火焰、火花落在可燃、易燃物上会引起火灾因此,烟花爆竹仓储经营和运输企业,应重点防范其火灾、爆炸事故;选择燃放烟花地点时,应重点考虑周边环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应重点防范其次生灾害的影响包括油品等易燃液体泄漏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压缩和液化气体钢瓶运输车辆钢瓶碰撞泄漏事故;危险化学品包装袋破损引发火灾、中毒事故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应重点防范其码头装卸、化学品泄漏污染水源等事故。
三、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指挥中心”)、××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事故发生地镇(街)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专家等组成一)市指挥中心组成市指挥中心设在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现场指挥部发生事故,市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在市指挥中心集中研究,并将指令及时下达给现场指挥部市指挥中心组成如下总指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总指挥:发生事故单位的分管市领导,市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安委办公室主任和主管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市应急办、安监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大队、公安交警大队、环保局、市场监管局、卫计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气象局、水务局、恩平供电局、市委宣传部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市指挥中心的职责是指导协调市各部门及事故发生地的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协调市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和市级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救援工作主要负责:1.跟踪掌握事故信息,做好事故信息和有关指令的上传下达工作,保证事故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2.协调联络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3.协调专家参与应急救援,提出决策指挥的参考意见4.指导、协调专职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参与救援行动5.调用储备的危险化学品救援装备、物资6.根据救援工作需要,请求上级应急力量增援7.关注和引导舆情,配合市宣传部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真实的事故信息二)现场指挥部1.现场指挥部职责现场指挥部在市指挥中心领导下具体负责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工作主要职责是:(1)查明事故原因和评估危害程度,提出初步处置建议;(2)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事故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3)按照市指挥中心指令要求,组织力量做好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工作,并及时上报事故情况;(4)协调组织各救援队伍实施事故应急救援2.现场指挥部组成现场指挥部的正副指挥按事故类别分列如下:(1)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生产安全事故指 挥: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大队分管副大队长市卫计局分管副局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2)危险化学品中毒生产安全事故指 挥:市卫计局局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卫计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3)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
指 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大队分管副大队长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4)废弃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生产安全事故指 挥:市环保局局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5)民用爆破物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指 挥:市公安局局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科工商务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大队分管副大队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6)燃气生产安全事故指 挥: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副指挥:市应急办主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大队分管副大队长事故发生地所属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分管副镇长(副主任)现场指挥部全权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指挥参与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及时向市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提出需要市指挥中心协调解决的有关事项三)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在市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及对应部门开展救援工作四)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市公安消防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卫生、环保和其它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等各应急救援队伍接到调度指令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行动,携带专业救援装备器材,尽快赶赴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应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发挥专长,相互协作、科学施救五)应急救援专家应急救援专家从市应急救援专家库中抽调,分别由市安监局下达调度指令相关专家接到指令后应尽快赶赴指定地点或通过网络、电话联络等手段,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事故救援处置提供辅助决策建议必要时可参与现场技术鉴定工作六)应急物资保障××市应急物资保障主要由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和各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应急物资储备两部分组成四、信息报送与预警(一)信息报送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可能或已经发生时,对于可能影响周边人员安全的事故,事故单位必须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如实报告给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和市应急办公室报告的内容如下: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2.事故的简要经过、危险化学品名称、数量、现场伤亡情况等;3.事故现场应急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事故的可控情况及消除或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等;4.其他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情况:事故可能的影响后果、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现场风向等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110报警台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市和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值班室以及市应急办公室、安监局和各应急联动部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关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单位要及时、主动向市应急办公室提供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资料市安监局提供事故前监督检查的有关资料,为市指挥中心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参考二)预警事故单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根据事故可能的影响情况,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对于灾情严重,可能短时间内影响到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事故单位应迅速将事故情况及可能影响范围、风向和紧急疏散方向等情况直接向其周边所在的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报告,请求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接到报告的有关部门,依照本预案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应急准备市指挥中心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或预案)五、应急响应(一)响应主体1.企业响应企业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征兆或已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现场人员应采取紧急避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进一步应急处置措施,开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企业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响应发生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后,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应根据情况,尽快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指挥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将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安委会尽快成立市指挥中心,明确市指挥中心组成人员,按本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3.市有关部门的响应市有关部门在接到市指挥中心的调度指令后,应立即启动本部门应急响应程序,协调、指导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和下级部门做好相应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力量增援,及时向市指挥中心汇报情况,落实总指挥的决策指示二)响应程序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处置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分析判断事故是否达到Ⅳ级应急响应(一般事故)条件2.达到Ⅳ级应急响应条件的,立即向市安委会申请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程序,将事故情况上报市政府有关领导并通报有关部门若超出Ⅳ级响应条件时,应立即报请上级部门响应3.成立市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成员到位,按应急职责展开应急救援工作:(1)指导、协调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应急救援、监测、避险疏散、保卫警戒、医疗救护等工作;(2)协调相关专家及专业人员参与救援;(3)跟踪事故发展态势,如有需要,协调增加应急救援力量。
4.指导协调相关善后工作,启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5.符合应急救援结束条件时,终止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判断事态是否扩大、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步骤对上述应急响应过程的每一项活动制定程序,以便于在应急响应时,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执行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图: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图突发事件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救援总结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响应升级应急增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专家咨询信息反馈警情判断响应级别事态控制NNYY关闭(三)现场应急处置要点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事故情况分析,采取安全、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1.需及时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主要(但不限于)包括下列内容:(1)遇险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等情况;(2)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3)周边建筑、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4)风速、风向等气象信息;(5)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6)应急救援设备、物质、器材、队伍等应急力量情况;(7)有关装置、设备、设施等损毁情况;(8)其它情况。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要点发生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应尽可能采取下列(但不限于)一项或者多项基本应急处置要点:(1)应急疏散根据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自身及燃烧产物的毒害性、扩散趋势、火焰辐射热和爆炸、泄漏所涉及到的范围等,对危险区域进行评估,确定警戒隔离区,并根据事故发展、应急处置和动态监测的情况,及时调整警戒隔离区对警戒隔离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撤离至安全区疏散过程中应避免横穿危险区,并注意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指导疏散人员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2)现场抢险应急救援工作应注意科学施救控制、记录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携带救生器材进入现场受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后,由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处置3)保卫警戒在警戒隔离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负责警戒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证道路畅通合理设置出入口,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4)医疗救护携带相应的急救药品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急救,选择合适的医院实施深度治疗5)现场监测加强事故现场的监测,根据现场动态监测信息,组织专家调整救援行动方案。
6)应急保障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等保障措施7)洗消和现场清理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并根据有害物质的品种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对所有染毒人员及工具、装备进行洗消事故现场各处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应彻底清除,泄漏液体、固体应统一收集处理,洗消污水应集中净化处理,严禁直接外排8)其他注意事项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禁止或限制使用能产生静电、火花的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3.不同类型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重点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和有毒物质泄漏等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要点①根据火灾发生位置及危险化学品性质及火势扩大的可能性,综合考虑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及火灾可能对周边的影响,确定警戒范围隔离外围群众,疏散警戒范围内的群众,疏散过程中应注意群众的个体防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交通部门注意提前引导无关车辆绕行②调集相应的公安消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③制定灭火方案现场指挥部组织企业、专家及各应急救援小组制定灭火方案制定灭火方案时,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灭火方法④实施灭火注意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防热辐射、防烟等)出现意外情况时,立即撤离⑤现场监测注意风向变化对火势的影响⑥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市指挥中心2)爆炸事故现场处置要点①确定爆炸发生位置及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及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物理爆炸则重点关注爆炸装置的工作温度、压力及相邻装置的运行情况,谨防相邻装置二次爆炸;化学爆炸,则须关注现场点火源的情况②确定警戒范围,隔离外围群众、疏散警戒范围内的群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交通部门注意提前引导无关车辆绕行③如有易燃物质则应注意消除火种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消除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救援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前宜用水枪将地面喷湿,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要特别注意避免泄露的易燃液体随水流扩散④调集相应的公安消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⑤如是化学爆炸,加强监测事故现场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及气象条件⑥根据现场气体浓度及爆炸源的情况确定是否有二次爆炸的危险,确定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⑦制定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⑧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市指挥中心3)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要点①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及性质(主要是沸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泄漏源的位置及泄露现场点火源情况②确定警戒范围隔离外围群众,疏散警戒范围内的群众,疏散过程中应注意群众的个体防护设立警戒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交通部门注意提前引导无关车辆绕行③调集相应的公安消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④现场指挥部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情况(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⑤检测泄漏物质是否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加强现场大气、土壤、气象信息等监测,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⑥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预测泄漏扩散趋势确定主要的控制措施(如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⑦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抢险组进入现场控制泄漏源,抢救泄漏设备出现意外情况,立即撤离⑧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市指挥中心⑨发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引起易燃液体罐车翻车导致泄漏的,除了上述应急响应行动外,应注意泄露的液体流动沿路流散导致事故扩大。
⑩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事故中,发生码头或船舶易燃液体槽罐泄漏的,除了上述应急响应行动外,应注意防止泄露的化学品对下游流域造成污染4)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要点①立刻进行疏散现场指挥部应根据泄漏的化学品种类及泄漏源的位置,并考虑风速风向、泄漏量、周围环境等确定警戒范围,警戒范围宜大不宜小尽快疏散警戒范围内的群众,疏散过程中应注意群众的个体防护②调集医疗急救力量携带必须的药品赶赴现场③调集所需的公安消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④检测泄漏物质是否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加强现场大气、土壤、气象信息等监测,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⑤根据企业提供的情况及现场监测的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⑥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实施救援⑦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市指挥中心四)信息发布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应及时、准确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实时掌握社会舆论动向,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公众知情权对于跨区、涉及部门较多、影响较大的事故,可由市委宣传部协调主流媒体对事故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市指挥中心予以配合。
铁路、水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情况需要向社会通报时,由铁路、水路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五)应急结束现场险情得以控制,事故伤亡情况已核实清楚,被困人员被解救,受伤人员已全部安排救治,死亡人员遗体已得到妥善处置,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并报告市指挥中心批准后,由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如果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发生事故的车辆拖离至就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车辆临时应急处置场地(见本预案的末页)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市指挥中心、市安委办六)后期处置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赔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将事故现场有关的物证资料和救灾报告及时提供给事故调查组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强化安全管理,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企业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六、预案管理(一)培训与演练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专业救援队伍的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进行一次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二)维护与更新本预案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管理与更新经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后,送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预案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并做好准备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三)预案编制与解释本预案由市安监局组织制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维护和解释 (四)实施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七、附件(一)危险性分析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性分析1)易燃易爆性易燃气体的主要危害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气体燃烧浓度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满足火三角的条件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综合易燃性气体的燃烧现象,其易燃易爆性有以下3个特点:①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烧速度快;②一般规律是简单成份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份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大;③不饱和价键的气体比相应饱和价键的气体危险性大。
2)具有扩散性氯气等气体比空气重,一旦泄漏出来,往往漂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燃易爆气体易于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如果是有毒有害气体则可能导致人员中毒3)可压缩性和膨胀性气体的胀缩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当储存在固定容器,而容器内的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越大如果容器在储存过程中受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时,容器、钢瓶内的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比原来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了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的膨胀,甚至爆炸,从而造成伤亡事故4)带电性任何物体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气体从管道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因此,压力容器内的可燃性气体,在容器、管道破损时或放空速度过快时,都会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会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5)毒害性、窒息性危险化学品气体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特别是如毒性气体,如氯气、液氨、氨水等,一旦大量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其它都有窒息性一般而言,其它的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对其窒息性往往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烧无毒的气体,如氮气等这些气体一旦泄漏于房间或大型设备及装置内,均会使现场人员窒息死亡。
另外,充装这些气体的气瓶也是压力容器,在受热或受到火场上的热辐射时,将会是气瓶压力升高,当超过其强度时便会发生爆裂,伤及现场人员2.易燃液体危险性分析1)易燃性由于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在一定比例范围内的可燃性混合物,遇火源被点燃而实现的,因而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蒸气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的剧烈反应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很低,故十分易于挥发出易燃蒸气,且液体表面的蒸气压较大,所需要的点火能极小,故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性2)易爆性由于液体在任一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在存放易燃液体的空间场所中也存在蒸发出来的易燃蒸气,这些易燃蒸气常常在作业场所或储存场所弥散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或储存地点存在低洼时,使得易燃液体的储存更具有火灾危险性3)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也和其它物体一样,有受热膨胀性,而且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在本身体积膨胀的同时还会使蒸气压力增加如果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可能造成容器膨胀,以至破裂4)流动性流动性是任何液体的通性,由于易燃液体易着火,故其流动性的存在更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如易燃液体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流淌,由于毛细管作用和浸润现象,其表面积扩大,加快挥发速度,提高空气中的蒸气浓度。
如在火场中容器(储罐)一旦破裂,液体会四处流淌,造成流淌火,使得火势蔓延,扩大着火面积,给施救工作带来困难5)带电性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在灌注、数动、喷旒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静电聚集到一定程度则会放电发火,故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6)毒害性易燃液体大都具有毒害性,有的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3.易燃固体、遇水易燃物品危险性分析1)易燃固体危险特性①易燃性易燃固体的着火点一般都比较低,一般在300℃以下,在常温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点火源就能引起燃烧如硫磺则只需要15mJ的点火能量即可燃烧②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性、氧化性等能够立即着火或爆炸硫磺遇过氧化钠或氯酸钾相遇,稍经摩擦或撞击,都会引起着火或爆炸③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就是具有毒害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如硫磺不仅接触皮肤能引起中毒,而且粉尘吸入后,也能引起中毒2)遇水易燃物品危险特性①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积集在容器或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②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③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如金属钾、钠等均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以隔绝空气),它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
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应当引起注意4.氧化剂危险性分析该类物质在一定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地放出氧气所以,氧化剂增加了与其接触的可燃物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剧烈程度大多数氧化剂和液体酸类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散发有害气体某些氧化剂遇火时亦可散发有毒气体5.毒害品危险性分析毒性物质的主要危害性是毒害性,毒害性则表现为对人体及其它毒物的伤害伤害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1)呼吸中毒在有毒品中,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固体的粉尘最容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人体,尤其在火场上和抢救疏散有毒品过程中,接触毒品的时间较长,消防人员容易呼吸中毒2)消化中毒指有毒品侵入人体消化器官引起的中毒此种中毒通常在进行毒品操作会后,未经漱口、洗手就饮食、吸烟或在操作中误将毒品服入消化器官,进入肠胃引起中毒3)皮肤中毒一些溶于水或脂肪的毒物接触皮肤后,都易浸入皮肤引起中毒毒害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害性,少量浸入人畜体内即可引起中毒毒害品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毒害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害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2)有些毒害品虽然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
3)毒害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4)毒害品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的危害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此进行有毒品作业应严禁饮食、吸烟等5)固体毒害品的颗粒越小越易引起中毒,因此颗粒小容易飞扬,容易经呼吸道吸入肺泡,被人体吸收引起中毒6)液体毒害品的挥发性越大,空气浓度越高,越容易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中毒7)无机毒害品中的金属的氰化物本身不燃,但有遇湿易燃性如钾、钠等金属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都可能放出极毒且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且氰化氢还具有腐蚀性,易经皮肤吸收中毒,接触皮肤破的伤口极易侵入人体而造成死亡;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6.腐蚀品危险性分析腐蚀性物质,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1)对人体的腐蚀作用腐蚀性物品的形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物品后,会引起灼伤或发生破坏性创伤以至溃疡等;当吸入其挥发出的蒸气或飞扬到空气中的粉尘时,呼吸道粘膜会受到腐蚀,引起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人体被腐蚀性物品灼伤后,伤口往往不容易愈合。
2)对金属、有机物、建筑物的腐蚀作用腐蚀性物品能夺取木材、衣物、皮革、纸张及其它有机物质的水分,破坏其组织成份,甚至碳化腐蚀物品在储运过程中,若渗透或挥发出气体还能腐蚀库房的屋架、门窗、运输工具等二)应急处置方案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1)市指挥中心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根据事故情况,通知事故单位首先开展自救、互救,并通知××市安监局领导、有关专家和专业救援机构立即赶赴现场2)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3)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员疏散方案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指挥部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2.不同类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策略1)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对策①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a.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b.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c.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d.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②泄漏源控制a.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b.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③泄漏物处理a.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b.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c.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膈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型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d.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2)危险化学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事故,但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火灾时,其应急处置对策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一般对策: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①消防抢险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②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应急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③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④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⑤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⑥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⑦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应急处置对策遇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处置对策:①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②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③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④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⑤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⑥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⑦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⑨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
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⑩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4)易燃液体火灾应急处置对策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的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但是,遇易燃液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应急处置对策:①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②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③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a. 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1301)灭火一般更有效b.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c.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d.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e.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或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④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⑤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用取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溢的征兆。
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带⑥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相对其他种类的危险化学品而言是比较容易扑救的,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也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黄磷等① 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能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发出易燃蒸气火灾时可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并切断火势蔓延途径但应注意,不能以为明火焰扑灭即已完成灭火工作,因为受热以后升华的易燃蒸气能在不知不觉中飘逸,在上层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燃。
因而,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其周围的一切火源②黄磷是自燃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的自燃物品遇黄磷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对着火的黄磷应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磷块和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贮水容器中③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铝、保险粉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6)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应急处置对策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潮湿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有时即使没有明火也能自动着火或爆炸,如金属钾、钠以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