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C及参考答案.doc

文档格式:DOC| 12 页|大小 66.51KB|积分 5|2020-06-05 发布|文档ID:1305450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卷——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8、新生事物是指( 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B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B )A、生活方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生D、大脑发育程度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6、商品的价值是( A )。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C、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的实际劳动耗费D、交换价值的形式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18、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0、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 D )A 只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益B 只对发展中国家有益C 结果会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D 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同时存在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BC )A、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B、有利于就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C、有利于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民共同富裕D、有利于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中风险挑战E、有利于,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F、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G、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B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3、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E、局部劳动和整体劳动的矛盾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是( ABD )A依赖社会发展规律展望未来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从细节上详细地描绘未来社会的特征,以便人们在将来遵守D只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未来的实践E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和方法的继续5、《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削足适履”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意思是说为了穿上比脚小的鞋子而将脚削小这种做法违背了( A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原理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E、主观意志要服从客观物质条件的原理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BDE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E、科学的认识规律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ABDE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D、国内竞争的推动E、国际竞争的刺激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为:( ABDE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优越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E、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艰苦的过程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ABCDE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E、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是( ABD )A依赖社会发展规律展望未来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从细节上详细地描绘未来社会的特征,以便人们在将来遵守D只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未来的实践E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和方法的继续三、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经济全球化 (P.194)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186)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3、价值规律 (P. 14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4、马克思主义 (P. 2~3)提示:以下三点任选其一即可!(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四、问答题(共4小题,共计25分)1、商品的价格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呢?(6分)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2、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科学技术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可能;大垄断企业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能保证科学成果和技术创新迅速应用到生产领域;科学技术从发明到生产应用的周期大为缩短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6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5分)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化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五、论述题(共计15分)分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②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hush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