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青蛙的饲养方法

文档格式:DOCX| 6 页|大小 12.37KB|积分 20|2023-04-20 发布|文档ID:20178564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青蛙的饲养方法青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英文名frog是两栖类动物,最 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 栖纲、无尾目、始蛙亚目、中蛙亚目、新蛙亚目现今最早有跳 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 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 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 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 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栖纲生物 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 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 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青蛙的种类分布 青蛙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但这两类动物并没有太严格的区别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 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 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 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蛙类是指青蛙(黑斑蛙)、蟾蜍(俗称癞蛤蟆)、波动青蛙等没 有尾巴的两栖动物,它们在分类上是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 亚门、两栖纲。

    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 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我国的 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在农田里常见的蛙类有黑斑蛙、泽蛙、金线蛙、花背蟾蜍等 等从古巴引入的牛蛙可算是蛙中的“巨人”,体长可达20厘米 它那哞哞的鸣声很像牛叫,所以叫牛蛙其实我国也有身体很大 的蛙,例如生活在江南稻田中的虎纹蛙,身长超过12厘米,鸣声 犹如狗叫生活在江南山涧溪流中的棘蛙,又叫“石鸡”,体长也 有12厘米左右那么我国最小的蛙有多大呢?只比蚕豆略大一点 早春二月,海南岛上鲜花怒放这时,白天在稻田附近可听到“呱 呱”的鸣声这是最小蛙类之一一一姬蛙在求偶身长才2.5厘 米,在鸣叫时,咽喉的下部会鼓出一个大气泡一一鸣囊有时, 你还可以听到从水草间传来阵阵“吱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易 发现的小蛙一一浮蛙的鸣声浮蛙是灰色的,身长只有2厘米, 常飘浮在水草之间,只露出个头一有动静,就马上潜水而逃 别看这些蛙身体小,它们是小型害虫和白蚁的天敌树蛙在我国 约有十几种,它们轻盈瘦小,指端有吸盘,善攀登高大的树干或 矮小的灌木丛,体色和周围环境一致。

    世界上最小的蛙类是猪笼 草姬蛙(microhyla nepenthicola),科学家是在马来群岛的婆罗 洲岛雨林里的猪笼草丛中及其周围发现这种青蛙的这种新发现 的青蛙,成年雄性的体型大约有一粒豌豆那么大这种体型使它 们很难被发现然而对科学家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这种青蛙非常 爱叫,而且叫声很大青蛙有些树蛙如红蹼树蛙和黑蹼树蛙,指、趾间有宽大的蹼, 能由高处的树枝向低处展蹼滑翔,所以又叫飞蛙有吸盘的蛙类 除了树蛙外,还有雨蛙和湍蛙其中以湍蛙比较特别,它们喜欢 生活在湍急的水域中,能敏捷地穿过急流,爬登岩石湍蛙的蝌 蚪也很奇特,它的腹部有一个吸盘,能吸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急 流冲去有“胡子”的蟾蜍是我国特有的珍奇蛙类,最早发现在 峨嵋山,后来在南方几省相继发现这种蛙吻部宽圆、扁平,雄 性上颌缘有椎形角质黑刺12—16根,所以叫胡子蟾这些“胡子” 的功能还在人们的研究之中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 主要以害虫为食青蛙的生长繁殖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 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一一抱对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 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 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 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

    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 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 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 活动不过树蛙的产卵方法与众不同,斑腿树蛙产出的卵好像一 团白色的肥皂沫,又像一团奶油,粘附在水草上最有趣的是峨 眉树蛙,它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就在卵块中发育,然后 落到湖里,继续发育又如鸣声悦耳的弹琴蛙,在产卵前还会先 筑一个泥窝,然后把卵产在里面有些属于树蛙的蛙类并不上树, 而是生活在水里青蛙的饲养方法 一、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 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 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C以下时钻 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 动,一般4~7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 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二、 养殖池的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 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X6 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 X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 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 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 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 广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 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 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三、 饲养管理(一)蝌蚪的饲养管理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 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 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 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 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 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 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 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 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 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 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二)幼蛙的饲养管理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 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 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 米食和栖息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 添加20%的人工饲料,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 “活饵” 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 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 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 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 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 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 干净和富有营养三)成蛙的饲养管理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 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 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 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lisuyan211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