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 育”甲骨文写作 蛊,?1(人,指女人),&即倒写的 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 为竇”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A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 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 .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2、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3、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 这一描述的是()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4、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一一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法度B.尚意C.追求神韵D.重情5、 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 年黄州寒食诗帖 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 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 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 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7、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8、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D.墨兰图/f/fl lJJx+Mfx+Mf侑*希Lg*那是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蒸襄书法苏轼书法 黄痰坚书法 米前书法A.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B.游春图9、明代画家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破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闲来往,看与黄化过一秋画中菊花杂革残竹, 再配上诗文,表现了作者晚年牛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A. 注重以形传神B. 讲究借物抒情C. 追求得意忘形D. 体现神形兼备10、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 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1、 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1845 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A.昆曲B.元曲C.秦腔D.京剧12、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东汉到南北朝诗” “书”“画” “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到了唐朝五代,虽然也有很多著名文人画家,但是同样也没有出现结合的案例直至北宋后期,苏轼、米芾等提倡将“诗”“书”“画”“印”相结合 , 并理论联系实际 , 为画作中的完美结合打 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元代 , 画家们大多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行为方 式, 一直到明清两代 , 这种形式才逐渐完善摘编自孙琳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与题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材料二 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绘画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契合 , 他们的花 鸟体现了一种倾向,就是接近世俗生活由沈周到陈淳到徐谓,在这股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他们笔下的花鸟形象由写实趋向“不似之似”作品由灵动到酣畅淋漓,摒弃儒家的温柔敦厚,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抒发,追求所谓的“骇世惊俗”,表达对日益腐朽的 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论明代写意花鸟画形成的社会因素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文人画的特征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人画在宋代以后出现较快发展的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昆曲”说他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
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 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 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 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 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 在长期形成的民族 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 体系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材料二 我吴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即经创辟,所谓“水磨腔”、 “冷 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 令听者色之沈宠绥度随须知 ?弦索题评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 不战而胜最后一章提到 :“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 我国著名昆曲名旦王芳,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就曾多次提起昆曲的传承问题,尤其 忧心昆曲事业下一代演员的培养摘自凤凰网1. 阅读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 ;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我国 戏曲史上的地位2. 阅读材料二,魏良辅对昆曲做了怎样的革新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保护昆曲 的传承 ?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解析:2 答案及解析: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统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根据题干中隶书容易书 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 ,隶书可以使下层人逐渐地书写和掌握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 B 项A、C、D 三项 没有准确反映本题的立意 ,故排除3 答案及解析: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符合草书线条流畅和任情纵性的特点,C 项正确小篆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 A、B、 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 答案及解析: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结合所学,唐为书法立了法度,故 A 项正确;故 B、C、D 项错误5 答案及解析: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此作品为行书,“字形斜正交错”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故C项正确;“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故 A 项错误;“气象端庄浑厚”是对隶书的表述 .故 B 项错误;“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是对楷书的表述,故D 项错误6 答案及解析:答案: B解析: 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代书法各具特点, 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 彩。
故选 B 项7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 “那种 闲散、 宁静、 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 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 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 所以也表现在 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 AC 史实错误, 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 D 项8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题干中“泪点多 ”“旧山河” “横流乱世”等信息,表达了画家对现实黑暗政治的强烈 不满,这种情感的流露与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抒情写意的特征相吻合, 故选 D 项洛神賦图是人物画 ;游春图是山水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都不符合文人 的特点,故 A、 B、C 三项错误9 答案及解析:答案: B 解析:徐渭的菊竹图属于文人画,以菊花抒发自已不肯从俗、傲霜绝俗的精神情感,讲究借物抒情,故 B 正确;文人画并不注重以形传神,故 A 错误;文人画也不追求得意忘形,故 C 错误;菊竹图也不能体现神形兼备,故 D 错误故选 B10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 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 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 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 “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 C 错11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由题干中“道光八年以后”“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等信息可知,其反映了京剧形成的状况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解析:“寓褒贬、别善恶”说明京剧的脸谱具有教化功能主旨,B 错误;社会伦理不是京剧反映的艺术特色,C 错误;D 是元杂剧的意义,不符合题意13 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征: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注重意境、诗意;富有批判精神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理学的兴 起;明,A 正确 ; 人物性格多变不符合材料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解析:14 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地位:昆曲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具有完整的表演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 果。
2.革新:吸收北曲长处,注重布调收音;把唱腔研磨的极为精致、细腻,旋律缓慢;增添弦乐伴 奏保护:不断地融合创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昆曲从业人员地位,培养青年昆曲演员 (开放 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 解析:1.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昆曲文学高品位”“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具有 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昆曲是我国传统戏 曲中最古老的剧种、完整的表演体系以及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角度回答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南词之布调收音”“北祠之被弦索”“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的信息从发展融合、 唱腔研磨以及增添弦乐伴奏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 从融合创新、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提高昆曲从业人员地位以及培养青年昆曲演员等角度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