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格式:DOC| 9 页|大小 363KB|积分 22|2022-06-16 发布|文档ID:10902634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寄语:神经系统王国很神秘,很神秘,要学好它,你可要多用心啦![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基础知识[知识点拨]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分类及其功能 ①感觉神经元(又叫传入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②中间神经元: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③运动神经元(又叫传出神经元):传导兴奋到效应器,支配肌肉和腺体的活动2.反射、反射弧和兴奋(1)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方式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4)兴奋是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即神经冲动。

    5)反射的过程是:感受器的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 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运动3.反射、反射弧和兴奋的关系 (1)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 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个反射活动要想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的完整性 (3)兴奋 指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式,即神经冲动 (4)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反射过程中 感受器的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探究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提示 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条件刺激②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提示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③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提示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不能产生 ④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提示 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朱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1)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2)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药或低温作用下发生机能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冲动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3)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传导的绝缘性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 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2.神经冲动的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三)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先天的通过学习得到,后天的具体事物直接刺激(非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信号刺激(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光、声音等)不经过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的功能)一经过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是终生的、固定的神经联系(反射弧)是暂时的、可消退的数量有限数量无限是生存的根本保证(只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预见性)特别提醒: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复习是对条件反射的强化③条件反射容易形成也容易消退2.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感觉 (3)言语区 ①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W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②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H区)若受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④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V区)若受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提醒 (1)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都是在灰质中,但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2)控制特点:大脑皮层上分布着控制身体不同机能的中枢其中:①中枢面积大小与身体大小无关,而与机能的复杂程度有关;②中枢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例置的;③语言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④大脑左、右两半球对机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是交叉的 (3)基本方式: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条件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对身体不同机能的控制。

    4)低级反射活动一般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合作探究]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 突触小体、突触、突触小泡、递质名称解释2、 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代表哪个部分?3、 兴奋是怎么通过突触在细胞间传递的?4、 为什么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5、 总结兴奋在细胞间是怎样传递的? [评价反馈]1.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2.参与“植物人”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垂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3.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 A.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5.下列四项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图中正确的是( )6.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中实现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C.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E处可测知有兴奋存在 B.C中的物质可以引起E处兴奋的发生 C.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和在D→E的传导速度不同 D.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流传导8.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 D.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 9.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 = bd,则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2.Ach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图2-1-14),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13.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14.中枢神经系统中严重损伤后可以立即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的部位是 (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腰段15.(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__________,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_________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答案:基础知识: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 通透性 Na+ 内正外负 外正内负 局部 双向 前膜 间隙 后膜 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单向 细胞体或树突[评价反馈]1D 2C 3C 4C 5C 6A 7D 8A 9A 10A 11A 12B 13D 14C 15、⑴局部电流(神经经冲动)⑵突触小体 突触间隙 兴奋或抑制 ⑶肌肉持续舒张(肌肉不能收缩) ⑷传出神经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cottzh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