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论林语堂的“幽默”

文档格式:DOCX| 4 页|大小 15.08KB|积分 20|2022-10-25 发布|文档ID:16474341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论林语堂的幽默内容提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最先提出把英文homou译成“幽默”,于三十年代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一个影响颇深远 的“闲适幽默”散文流派林语堂是对幽默的探讨与创建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林语堂 幽默观 幽默所具备的因素 影响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的幽默乃 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 心一笑如在《粘指民族》里,为了揭露国民党史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丑行,他用“粘性液 质“这一貌似荒诞事实的渲染营造出幽默的意境和氛围当然,我更喜欢他生活气息浓郁的 幽默风格,如《我怎样买牙刷》、《冬至之晨杀人记》等,读来令人哑然失笑,妙趣横生林 语堂精通中、英文,学贯中西,广闻博见他最先引进幽默一词,在文章中也极力主张幽默, 有了丰富的文化蕴,所以在《论幽默》、《论孔子的幽默》、《论解嘲》等文章中旁征博引,精 彩的例证是信手拈来,随处可见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文humor译为幽默的人1924年5月23日,林语堂在《晨报副刊》 上攥文《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首次在中国文坛引进了幽默这一概念。

    之后,他又写了《幽 默杂话》,进一步从文学风格,审美心态,人生倾向等方面阐述了幽默在社会与文学中的作 用林语堂在文章中指出: “素来中国人富于‘诙摹'而于文学上不知道运用他及欣赏他,于 是‘正经话'与‘笑话'遂截然不胫而走: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体 ”因此, “我们应该 提倡在高谈学理的书或大主笔的社论中不妨夹些不关紧要的玩意的话,以免生活太枯燥无 聊 ”在这里,林语堂是把幽默作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或文章中欠缺的一种美学要素来提倡的, 这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很快就得到了鲁迅的呼应1932 年,当林语堂创办并主编《论语》杂志后,则进一步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两个方面 大力提倡“幽默文学”从而使幽默文学成了一股颇有影响,创作队伍颇为壮观的文学思潮 加上,在《论语》杂志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批以登载幽默文学为主的杂志,如《谈风》, 《中庸》,《聊斋》等的推波助澜,使这股文学思潮席卷文坛,形成了一股“幽默风”当时,除林语堂外,很多著名文人,如林半农,老舍,周作人,俞平伯,郁达夫,丰子 恺等,也都谈到过“幽默”写过幽默之文可见,这股文学思潮在当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林语堂认为:“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 学出现。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 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怎样才能达到幽默呢?在林语堂看来,必须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幽默对人生必须报一种从容达观态度,它是温厚的,趋脱的所谓达观,即对 人生的缺憾报以坦然,认可了人生的相对性因而避开了绝对痛苦,是对生命有限欢愉的一种 退守,也是对利及义的趋脱林语堂认为,老子虽趋脱,但不达观,是愤世嫉俗的厌世主义 幽默是温厚的,到了愤与嫉,就失了幽默温厚之旨庄生与老子虽然同样是笑,庄生却是狂 笑,笑声是豪放的;老子是苦笑,笑声是尖锐的故老子趋脱而不幽默这种对人生的达观、温厚、趋脱态度,在林语堂的幽默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散文《言 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思想,文中作者这样表白自己个人理想的愿望: 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我要几套不是名士派但亦不甚时髦的长褂及两双称脚 的旧鞋子居家时,我要能随便闲散的自由我冬天要一个暖炉,夏天一个浇水浴房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构牵的家庭我要在楼下工作时,听见楼上妻子言笑的声音,而 在楼上工作时,听见楼下妻子言笑的声音我要未失赤子之心的儿女,能同我在雨中追跑, 能象我一样喜欢浇水浴。

    我要一块小园地,不要有遮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 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吸怪啼的声音我要房它附近有几探 参天乔木…… 我要院中几探竹树,几探梅花护我要夏天多雨冬天爽亮的天气,可以看见极蓝的青天 我要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不需要名及利,只要温暖舒适的家庭,可口的饭菜,合于自己口味的书,几棵竹树梅花,在 明月高悬时欣赏多么闲适的心境,不亚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了这种闲适来自于对人 生的达观正是这种达观态度,使林语堂的幽默散文以追求“淡然之味”为最高境界如他所说:“欲求 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 味《谈言论自由》一文本是讽刺国民党不许言论自由的法西斯独裁政策对于官的自由 文中写道:“这就是一句我国格言,叫做‘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夕不过这与言论自由 说稍微不同因为骂不痛时,你可尽管笑骂,骂得痛时,‘好官'会把你枪毙接着作者又举 一例:张毅师长头痛或不乐时,就开一条子,由监狱随便提出一二犯人枪毙,医他的头痛 作者轻松地玩笑式地对此事加以了评论:“这是多么痛快的事本是满腔愤怒之情,奇迹般地 变成了温厚趋脱之态。

    本可让读者引起强烈共鸣,却只让读者得淡然之味其二,幽默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林语堂认为讽刺与幽 默极近,但讽刺文章往往火气太盛,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腐,而达到冲谈心境,便成幽默 幽默与谩骂、汕笑不同,谩骂自身就欠理智的妙语,对自身就没有反省的能力,幽默的情境 是深远超脱,所以不会怒,只会笑,而且幽默是基于明理,基于道理之渗透汕笑是自私, 而幽默却是同情一句话,幽默与讽刺,谩骂、汕笑之不同,关键在幽默是以冷静超远的旁 观者身份出现,它给人以笑,同时也给人以泪这种笑中含泪,泪中带笑在林语堂的幽默散 文中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在笑话的文章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抒发对现实生活的优愤,即“寄沉痛于悠 闲如《粘指民族》一文,旨在揭露国民党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丑行,作者没有犀利的揭 露和指责,先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从容不迫地介绍一貌似可信有据的荒诞事实:普斯基大学 生物教授摩尔君发现,中国人巴掌上分泌出来一种微有酸味之粘性液质,分泌管之后有脑系 膜直通第五脊椎与眼系脑筋联络凡眼帘射到金银铜时,即引起自然反应作用分泌额外加多, 钱到手时尤甚此时发出之泌液特富粘性因此银钱到手,必有一部分胶泥手上,十元过手, 必泥一元,乃无可如何之事。

    通过这个荒_诞事作者得出结论:“若不染指,非中国人后作 者又把你从那个荒诞事实所渲染创造出的幽默情境和氛围中拉回现实:最近娠灾委员,以侵 水灾款而被老蒋枪毙:东北捐款七百万元查无着落读到此,看到作者笑中之泪然作者笔 锋一转,把你带入他的荒诞梦想 因此,我们梦想中国自杀团计划也不能实现了原来中国人很可以自杀,大规模的相约投入 东海,以免身受亡国之痛但自杀团亦必举出几位委员办理该团旅行纳票察项然而自杀 委员如果是中国人,定必大做其中饱、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起来,因此自杀委员之旅费 亦无着落,并自杀亦不得呜呼,神明帝胃!另一方面,寓谐于庄的说“反话”•对于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本应以讽刺和批判,但作者 却以赞扬的口气去叙述或描写有些十分可笑的事物,作者却以十分严肃的笔调去形容,凡 是这种场合,在散文的语言上都是运用“反语”如《上海颂》便是离谐于庄说“反话”的典范:“伟 大神秘的大城!我歌颂你的伟大与你的神秘!歌烦这楼的肉与舞的肉的大城,歌颂这行尸走肉 的大城这里的“歌颂”,“伟大”“神秘”等都是反语,读者从这些似乎是严肃的描写中激起的 是一种轻蔑的笑,得出的是否定的结论幽默的第三个要素是“自然”。

    林语堂认为人生永远充满幽默,犹如人生永远充满悲惨、 性欲与想象一样,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因而幽默是客观的,幽默出于自然由此林语堂幽 默散文的另一个特点便是自然他的幽默,常常不是用一句俏皮话或笑话引你发笑,而是捕 捉生活中不谐调的、有幽默感的事物,经过艺术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使原有的 幽默味更浓《我怎样买牙刷》是一个虔信广告术的知识分子受骗经过的详细论述作者记 述他幼时很快乐自在,并不要用牙刷,直到认识了一位医生,才失了天真的快乐医生告诉 他世上毛病,十九是由牙齿不洁来的从此以后他便不复知平安快乐日子了他便开始研究 最适宜最科学最文明最卫生的牙刷了通过广告,开始他认定毛面呈向内弯形状刷柄向内弯 三十度的预防牌牙刷是最合理最科学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看见另一种牙刷,毛面是向 外凸出,而不是向内凹进的弧形,正与他两年来所相信的老牌相反说明书告诉他韦思脱博 士经过多年的经验,得到一个结论,说只有向外弯的牙刷才能与齿沿的内部的弧形相合于 是买了一把回来,一刷,发现不但齿眼的内沿刷得到,就是齿眼的外沿也一样刷得到他才 恍然大悟,又去买了一把平面直柄牙刷,一刷,有一种三年来所未有的快乐而这平面直柄 牙刷正是他从小长大健康快乐时所用的牙刷。

    作者“研究最适宜最科学最丈明最卫生的牙 刷”,茬再于今,已历三载,到了今日,才一无所得,空手回来读后令人哑然失笑但你 又找不出是哪一字哪一句引你发笑,只觉得作者记叙的似乎是你所经历过的受骗上当之事, 你与作者一样变得聪明了,于是发出会心的笑自然”这一要素在林语堂的幽默散文中还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林语堂认为最理想的散 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夭,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 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 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读林语堂的散文,你仿佛觉得作者是 自由地、自然地和你谈天,轻松地,愉快地和你说笑这一美感来自他幽默散文语言的自然、 平实、生动林语堂算不上思想前驱式的学者,但他对幽默的探讨与创建应该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 贡献他追求“个性”与“自由”,不受任何阶级的规范,由此获得少有的冷静、超脱与睿智 这是他幽默的基础由于人生观的超越境界,他对文明世界的种种世相看得极透彻,他本人 超越于知识分子道德与名誉的功利欲求之外,因此能够毫无顾忌而深刻准确地揭示知识分子 人性的缺陷这是他敢于幽默的原因。

    他“两脚踏东西文化”,站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立场上总 是有个参照系和看得深刻些,这是他幽默与众不同的地方至于他的幽默与性灵及闲适的一 体性,正如王兆胜博士所指出的那样,林语堂贴近人生的本相与灵性时,确实还存在着悲剧 的生命体验,不过他并没有往这方面深入地倾斜下去,却依旧强调着闲适和有趣的人生境界, 这是因为人类本来就应该欢乐地生存和搏斗下去这是他“反抗绝望,善处人生”的人生哲学, 具有合理的因素中文 0902王亚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dajiefude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