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教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8,对称图形 二、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师生用的图纸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对称图形这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块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节课我把新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图形的美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上述的认识,在这节课设计时我主要以下几方面 l、凸显问题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蝴蝶、蜻蜓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又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个性化 学习的个性,必须强调个体亲身经历,即亲身实践本节课把书本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和反思;在体验与反思中领悟与发展教师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确保学生在解决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有个性地学习 3、促进发展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节课注意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探究,亲身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尽可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一天,花丛里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蜜,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气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蜻蜓不紧不慢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数学王国中,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对称图形(对称现象) (l)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 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两边一样即两边完全重合)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对折) (生讨论合作,师巡视指导) (2)生汇报 一生:两边一样 一生:对折,两边一样 师: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在数学上叫做完全重合(板:对折完全重合)象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贴上课题:对称图形) 2、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 师:对称图形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可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判断(课件出示:瞧,我是对称图形吗?) 师:数学爷爷要请对称图形家族中的成员来参加他的生日party,这几个图形都说自己是对称图形,你能帮帮数学爷爷吗?(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 4、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师:你们能找找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衣服...... 师:(如长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对称图形的?你能证明吗? 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对呀!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画对称轴 师:把刚才对折的长方形展开,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叫对称轴板:对称轴) (l)引导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 (2)生画正方形的对称轴,圆形的对称轴 师: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那么正方形和圆形有对称轴吗?有的话有几条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师生: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数学世界可真是奇妙呀! 6、这是一幅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猜是什么? 3林8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好吗? 师:原来有很多数字和文字也都是对称图形,看来对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7、创造对称图形(剪一剪) 师:你能剪出一些对称图形吗?剪之前你觉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生剪好展示学生的作品后提问:你觉得这些对称图形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 8、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课本第70页第3题) (三)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对称图形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称轴 以蝴蝶、蜻蜓的对话为背景,以找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为问题的出发点,使学生听完对话后,急切地想知道蝴蝶、蜻蜓、树叶为什么是一家?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奠定基础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发生碰撞,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对称现象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想办法证明,学生利用图片折一折,看一看,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这样即利于学生自主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又有利于体会数学方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自主地设计对称图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故事情境图,然后师讲述一简单的故事) 师:一天,花丛里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蜜,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气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蜻蜓不紧不慢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数学王国中,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片段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对称图形(对称现象) 师: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 生1:两边都一样 生2(边演示边回答):对折后,两边都一样 师: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在数学上,叫做完全重合,象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2、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 师:对称图形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够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3、判断(课件出示:瞧,我是对称图形吗?) 师:数学爷爷的生日到了,他想请对称图形家族中的成员在参加他的生日Party,这几个图形都说自己是对称图形,你能帮数学爷爷吗? (逐一出示课P6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一一判断) 4、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师:你们能找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有的三角形是,有的三角形不是,我们以后还会认识到 生:衣服...... 师:(如长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对称图形的?你能证明吗? 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对呀!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画对称轴 师:把刚才对折的长方形展开,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师引导生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 师:那正方开和圆形的对称轴你能找到吗? 生画好后上展示台 生1边演示正方形的对称轴边回答: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2边演示圆形的对称轴边回答:圆形有很多很多条 师:那到底有几条 生:数不出来 师:那我们就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长方形有二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有无数条对称轴,数学世界可真是奇妙呀! 6、猜一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这是一幅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猜是什么? (3)(林)(8) 生猜 师:原来有很多数字和文学边都是对称图形,看来对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7、剪一剪(创造对称图形) 师:你能剪出一些对称图形吗? 生:能 师:剪之前你觉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呢? 生:先对折后再剪就一定能剪出对称图形 生剪好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你觉得这些对称图形怎么样? 生1:好 生2:漂亮 生3:对称图形真美!(让生充分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 8、画一画(课本P30、T3) 师: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生画师巡视指导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在教材及教法改革层面上突出四点:学习内容富有挑战性;呈现方式生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联系;多种交流渠道,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以很大兴趣、积极心态主动参与,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中顿悟升华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感兴趣而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我在本节课课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问题本节课教学首先创设蝴蝶和蜻蜓对话的情景,这个情景中不仅含有丰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提供很有层次:蝴蝶、蜻蜓是一家,学生凭借己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想到他们会飞,因为他们都有翅膀,甚至知道他们都是昆虫,但是树叶的加入打破了学生这种认知平衡,让学生感到新奇而又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保障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我在本节课中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是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探究、建立模型―走进生活、应用拓展这一思路展开教学的用独立猜想、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与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充分发展 总之,我们在数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教材,将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使现有的教材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动,从而真正体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