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435.50KB|积分 9|2019-12-13 发布|文档ID:339907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提高 明朝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概况: 1405 —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沿岸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 亚非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印度洋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5.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武士 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6.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7.概况( 1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2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 戚家军 ” 3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在 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4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9.事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该壮举发生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个世纪( B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2.《明史宦官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A.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富强B.收复台湾C.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 D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日本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4.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照片,铁岭关建于1557年其匾额上的字“御寇安民”中的“寇”指的应是 ( D )A.荷兰海盗武装集团B.葡萄牙海盗武装集团C.英国海盗武装集团D.日本海盗武装集团5.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B )A.岳飞 B.戚继光C.卫青 D.文天祥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南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海寇”是由什么人构成?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与中国一些海盗、奸商等勾结而成。

    2 )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其抗倭取得了什么战绩?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导致倭患严重将领:戚继光战绩: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抗倭,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3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政府的支持;“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等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7.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 D )A.荷兰 B.日本C.英国 D.葡萄牙课后巩固提升1.郑和的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2万余名,规模宏大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 ( B )A.海上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62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3.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爪哇“行使历代中国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有利于 ( C )A.明朝国威地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外经济交流 D.中外政治交往4.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歌词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 A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5.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倭寇是指日本武士、奸商B.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C.戚继光创造“鸳鸯阵”,抗击倭寇D.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6.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C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7.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解析】“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说明了当地人民抗击倭寇的积极性非常高,抗击倭寇是广大人民的一致要求。

    8.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其中与其他三项性质不同的是 ( D )A.郑和下西洋 B.丝绸之路C.鉴真东渡 D.戚继光抗倭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摘编自《天妃之神灵应记碑》材料三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在其他方面一样……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1 )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的出发地刘家港是材料一图中的 D ( 填字母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 C ( 填字母 )和红海沿岸 A ( 填字母 ) 2 )材料二中郑和“奉”的是谁的命令出使“西洋”?“永乐三年”是哪一年?郑和的这一事迹有何意义?明成祖1405年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 )材料三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中国人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北宋时指南针已经运用到航海,南宋造船技术进步,且海船配备指南针,海外贸易发展,出现众多的港口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haofen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