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

文档格式:DOCX| 15 页|大小 22.02KB|积分 20|2023-06-15 发布|文档ID:217826525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 基本概况 孝感,简称:孝,外文名称:Xiaogan,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 武汉市最近的城市。具有“湖北孝文化之乡”的称号。 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 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市、黄_ 冈,西接随州、荆门。同时在武汉城市圈也属于核心圈层,距离武汉市中 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中部地区)湖北省 下辖地区:孝南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_ 川市。 孝感语种 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极具争议),有平翘舌音,尖团音对立,古代 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大部分为不送气清音, n, l 相混(一般 全为 n), “书虚” , “篆镌” 同音, en eng, in ing 相混,老派古咸山 摄三分,新派古咸山摄字韵与普通话同,入声长调。声调一般为六个 阴平 33 阳平 21 上声 52 阴去 35 阳去 44 入声 13。此外因水系问题语种也有武 汉话在内。 20 世纪 30 年代,出赵元任等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刨分为: 第一区(西南 官话区): 武汉,凛江陵,列恩施,凨陨阳等 31 县市;第二区 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 凝黄冈,凢黄石,凝竹山,凋竹溪,凇陨西等 19 个县市; 第三区(归入赣方言区的): 大冶,刢 通城,凷咸宁等 8 个县市 ;第四区(特殊方言区): 鹤峰,松滋,公安,石首,监利。但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湖北方言概况被分为三个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 刁江陵,凿潜江,凩松滋,刑公安,刨石首,凒襄阳,凮陨阳,凬宜昌,刃恩施,凼鹤峰等 49 个县市;楚语言区孝感 黄冈,刕黄石 ,刔竹山,凿竹溪,凸陨西等 21个县市;鄂南 语区大冶,刀咸宁,凧通城,刍嘉鱼,刞监利等八个县市。 鄂东北(孝感、黄冈、随州)的方言的比较 鄂东北的方言俗语 鄂东北以低山丘陵为主,西有大洪山,北有桐柏山、大别山,南以长江为界, 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地理单位,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两个地区和随州市, 这里的居民方言有特殊的风格,属于“楚语区”。“楚语区”居民的风土习尚质朴淳 厚。鄂东北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将军县”,文才 武将,群星灿烂,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 黄梅的桃花、蕲春的四宝、孝感的夜嫁更令人心驰神往。 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古楚语与早 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鄂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 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鄂东北的方言俚语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 在称谓上,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 亲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 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屋里的”;广济、黄梅一带称妇女为“嬷嬷 [ma]儿〃、''嬷嬷〃;''嬷嬷〃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弄不清就会闹笑话。 鄂东北人称小孩为“细伢”,男孩为“男伢”,女孩为“女伢”;广济一带称男孩 为'弟儿”,女孩为'姐儿”。 '兄弟”一词在鄂东北多指弟弟;英山一带还称叔父为 '老”;如二叔称为'二老”,妹妹称为'老妹”。 鄂东北方言在生活用语上也颇有特色。上衣叫“褂子”;裤衩叫“裤头儿”;水 壶叫''吊子〃;自来水笔称''电笔〃;上午叫''晏[y占n]昼〃;下午叫''下昼〃;晚上叫''黑 里”或“夜心”;吃晚饭叫“过夜”;睡觉称“困醒”,简称为“困”。另外广济一带还 把吃午饭叫'喝茶”。 鄂东北还有一些民俗特色极浓的俗语。怀孕的妇女常馋嘴,称为'害肚子”; 私生子称为'黑耳朵”;英山一带把结婚称为'吃鸡胯儿”,因为结婚宴席中必有一 碗鸡是专给新郎、新娘吃的;人死了称为'上山”,因为鄂东北山多,人死后都要 抬上山去安葬;给受惊的小孩收''魂〃称为''叫吓(音he )〃 ;神汉装神弄鬼称为''过 阴”;因做事外行而闹笑话,被称为'白鼻子”,这与舞台上的白鼻子小丑逗人发 笑有关;假心假意地请人吃饭被称为'卖白菜”,此词源于一个单吃别人而自己一 毛不拔的卖白菜小贩的故事;'秧毛大麦”是鄂东北的宗族矛盾激化的一种报复性 用语。 鄂东北方言古朴,一些目不识丁的妇女口中也常出颇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 '鄙而和之”(意即不注意身份与人调笑),'树家野嘴”、'互不来哉”、'归怨”、'耻 人”等。鄂东北方言中还有一些古词遗风。比如'慊”,古汉语意羡慕和思念,至 今鄂东北方言中仍体现了这两种意义。如'麻城的屋,浠水的谷,黄冈中间慊得 哭。”慊在这里指羡慕。人们说'这孩子慊她妈。”这里的'慊”就作思念讲。诸如 此类古词,鄂东北方言中不少,它们看起来极土气,但在古代文献中都可找到根 据。这种语言现象与鄂东北的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活化石。 鄂东北还有许多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词汇,有待人们去品味、欣赏。 语音方面 孝感:孝感人从何而来?孝感人的先祖大多为明初从江西、麻城等地迁来的。 那么,原先的孝感人哪里去了?据光绪八年(1882年)的《孝感县志•兵事志》 记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1351 年),一个叫做聂兴宗的起兵反元,占据应山, 其分党占据孝感等县。十二年( 1352 年),徐寿辉起兵蕲州,招英山明玉珍为 元帅,孝感人多附之。十六年( 1356 年),玉珍帅兵袭击重庆,称夏主,因此, 孝感人多随之入蜀。据查元明史料,刘福通、徐寿辉、明玉珍等均为元末红巾军 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英山梅丘里人,元至正十一年起义,被徐寿辉委为陇蜀 省右丞,后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被拥为皇帝,孝感人多随之入川,故井里 萧条。洪武二年,明太祖颁诏,令江西、麻城等地居民迁徙孝感,规定三丁抽一。 其优惠待遇是:“立草为标,土地湖河纳供赋者永世为业。”孝感人称上厕所为 “解手”,传说在明朝初期对江西、山东等地的强制移民过程中,官方都将两个 人的手反绑在一起,遇内急上厕所时才将手解开,因此,后来江西人的土话都将 上厕所叫“解手”。孝感人多般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这一方言传递着当初移民 的信息。在清代乾隆年间,皖南闹瘟疫,有三个县(宣、郎、广)几乎人烟灭绝。 清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从孝感、广水附近几个县调集了几万人移居皖 南。由于他们在那里占绝大多数,所以,那里的方言至今仍是孝感话。这说明移 民对方言形成的重大影响。 孝感方言不完全是孝感所独有的,但它在孝感人民口中经过吸收和创造,代 代传承,辗转糅合,发展延伸,体现了浓重的楚地遗风,形成了孝感方言诙谐风 趣、直言快语、准确生动、淋漓尽致的特点。孝感话的归属,目前已有定论,《中 国语言地图集》和詹伯慧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将之归入江淮官话之黄孝 片。赵元任先生曾说,黄冈及孝感一带是典型的楚语区。黄孝话有舌尖圆唇元音, 此乃赵元任先生所说的“楚语区”的语音特色(《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孝感 话有6 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黄孝片的方言, 如黄陂话、黄冈话和孝感话同南方诸多方言一样,都保留了入声,这和北方方言 相比已有明显的区别。 孝感方言中记载和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特色,存在着许多以“文白异读”、 “音韵反切”为代表的古代语言学现象。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 宓(Fu古音伏,今多读Mi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孝感宓姓至 今读(hu )姓,因为hu是fu的变读。反切是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 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 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花”的现代声母为“h”,“薛”的现代声母为 “x”,而在古音中,现代声母“h”、“x”往往混而为一,这在南方方音中有 所保存。至于浒、许同声母,更是显例。如“浒” 又读如“许” 。孝感方言称青 蛙为克马,这是蛤蟆的变音,ha变成了 ke。孝感人称外婆外公叫家婆家爹(家 的古音为ga),称“淹了水”为“an 了水”(淹的古音就是an),称“过一下” 叫“过一 ha” (下 的古音是 ha) 。遗憾的是现在人不懂汉语音变规律,将方 言写错了而不知。胡全志先生在《浅谈武汉方言几个字的音韵关系》一文中指出, 当代武汉人非常困惑的是,感觉许多口头语言不知在进入书面文字时究竟应该用 什么字?例如:“等一下” 、 “过一下” 、 “加下子油” ,多数人会把“下” 字 写成“哈”字,原因是现代汉语拼音里,“下”读为xia,跟口语的ha差别太 大,而跟ha这个音相近的字是“哈”,于是自作主张地写作“哈”,取其音相 替。这是对“下”字造成的一大误解。“下”字的古音本来是ha,后变读为今 天的xia。胡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其实,出现变读 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古音中的声母g、k、h,到了北方,变读成j、q、x。如 江字,古音读gang。《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现在, 在广东、香港这些说粤语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古音读法。又如,一间房的“间”, 古音读gano孝感人读作“一 gan房”。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如果“间” 字按现在的音读,就很 不押韵,只有按古音读,才有韵味。因为诗人是按古音韵写的诗,用的韵。雁, 方言和古音为“dn” o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押韵的,如果读yan , 反而不押韵。历史上,孝感人往往把“刚才” 读成“将才” ,又读成“才将” , 正是因为g和j是可以互相变读的。又如敲字,古音读kao,《广韵》“口交切”, 变读为“qiao” ° “敲竹杠”、“敲门”、“小敲小打”、“敲它一榔头”等, 都读kaoo又如“嵌qian”字,孝感音读kan°由k音变为q音的还有“壳”字, 既读 qiao, 又读kQo可见,孝感方言保留了不少古音。 随州:随州人讲话是很讲语音美的,喜欢带儿化韵和娃化韵。如“靠边(儿) 站”、“红彤(娃)的”。而往往带上儿化韵和娃化韵的形容词格外生动和富 有感染力。如“活脱(娃)的”,脱、娃连读变成拖,你看,活体脱下衣服后 那样子多新鲜;“嫩裸(娃)的”,嫩且裸露在外,那样子更可爱!在组词上, 这类形容词,一般把表程度的副词或名词放在后面,如形容颜色的:红彤 (娃)的,绿更(儿)的,黑黢(儿)的;形容体态的:胖敦(儿)的、 肥裸(娃)的,瘦精(儿)的;形容口味的:辣糊(娃)的、酸溜(儿) 的,甜精(儿)的。上列语词,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上,也多用象声词作词 尾的,如嫩罗(娃)的,甜叽(儿)的,然而其意义没有程度副词或形容 词尾明确。况且古人已有先例,《左传•桓公六年》记载,楚武王侵随,欲 “羸师”诱随。随少师没有看出楚人的奸计,竭力怂恿随君出兵追杀。季梁劝 阻,说随国“今民馁而君逞欲”,有失大道。随君说:“吾牲牷肥腯( tU), 粢盛丰备,何则不信?”他说,我用肥腯的整头牛和最丰盛的糍粑之类的谷 物来祭祀神灵,难道还得不到神灵的保佑?这里的“肥腯(t U)” 一词,随州 人至今还在用。 黄冈:黄冈方言,指鄂东北黄冈市所辖黄州区和团风、红安、麻城、稀水、罗 田、英山、新春、黄梅、武穴 10 县市区的方言。作为“楚语'的一部分,它在语 音方面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有明平、阳平、广声、阴去、阳去、人声六个调子。关 于其入产的性质,或以为是单纯的调类现象,即诸入声字仅仅是以共同的相对音 高而区别于其他调类的。但是,也有人认为,黄冈某些县市方言的入产既是调类 也是韵类现象,即黄冈方言中存在入声韵。如赵元任等(1948 )在1936 年记下 的蕲着嘈河话中有ag (北勒设黑)ua?(国)(决)三个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 卢源斌等( 1985 )认为武穴话所有的入声都是凋类和韵类现象,其调值为213” , 有 15个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陈淑梅( 198 )亦认为英山活有16个带喉塞韵尾 的入本韵•调值为213。黄冈方言入六是否韵类现象,应该说是不难回答的,只 要听听该方言区的人说话就可以知道。然而,这个问题至今却并未解决,所以有 进一步探讨的心、要。 词汇方面 黄冈地区的方言词汇:黄冈地区的方言 1 名词: 爷爷 爹爹 奶奶 妲妲( dada) 爸爸 上一辈的称呼伯,父,爷,年轻一代还是称爸爸 弟弟 细佬,现在少数人还这样称 妻子 堂客 女婿 娇娇客,现在少数人还这样称 姑姑 爷(发音如此,猜测应该是“姨”吧) 姑丈 姑爷 外公外婆大家(ga)小家(ga) 蝴蝶 梁山伯(已变音了,成“杨斯百儿”) 蚯吲 臭虫 猫 咪儿 老虎 猫 松鼠 貂灵 蝙蝠 盐老鼠 南方普遍读xie成hai,所以螃蟹又称海(蟹)子,没有办法称作没改(解) 2 动词及副词 睡困 想欠 讨厌 涎皮脸 以后 二回 晚 晏(黄冈话读“暗”)吃晚饭称为过晏 摔一跤 搭一跤(达一高) 站立企(ji)着 蹲下 枯着(正确的词汇是什么无可查证) 折断撇断(或读mie断) 拧 扭(音同 “ 就 ”) 潜水 捂鼻子 孝感地区方言词汇: 1. 名词 爹爹(爷爷、祖父) 婆婆(奶奶、祖母) 爷□爸爸、父亲 姆妈(妈妈、母亲) 二爷(二叔)爸爸以下排行的弟弟,都可以按其顺序叫做几爷。如二 爷、三爷、四爷…… 婶娘(叔叔的爱人) 叔爹(姑妈、姑姑) 姑爷(姑父) 屋里人(妻子、老婆) 喀喀爹(外公、外祖父、姥爷) 喀喀婆(外婆、外祖母、姥姥) 舅爷(舅舅) 亲爷(岳父) 亲妈(岳母) 竿 (姨侄对比自己父亲年龄小的姨父的称呼) 伯伯(孩子对比自己妈妈年龄大的已婚妇女的称呼) 竿竿(阿姨) 幺爷(小姨、爸爸最小的弟弟) 男将(成年男子汉) 女将(成年已婚妇女) 坛子□女孩、姑娘 小伢(小孩子的统称,女孩称“女伢”,男孩称“男伢”) 哈叭(傻瓜) 霉气(神经病) 白岔子(骗子) 撮白(说谎) 白嘴逛(油嘴滑舌、只说不做) 不懂板(外行、不懂事务) 贼得狠(很聪明、很能干) 鬼得狠(很机灵、很狡猾) 打扯(闪烁其辞、有意回避问题) 恶燥(很野蛮、很厉害) 打私码子(私下商量、徇私情) 塞砣子(行贿送礼) 撮虾子(到处捞外快、捡便宜) 走人喀(走亲戚、串门) 没见发时(好久没见面了) 叙家常(拉家常、说家常话) 搞嘛(干什么) 跳钻(活泼、很有活动能力) 扎实(夸奖老年人身体健康) 俏健(夸奖老年妇女越活越健美) 过中(午饭一二个小时前的一次快餐) 转圈(向在座的客人逐一地敬酒) 吹喇叭(抱着酒瓶喝酒) 汇现板(给现金) 随州地区的方言: 苕吃哈胀(二猛吃很多东西) 有两哈(二有两手,比较厉害) 有板眼(二有能耐) 耍痞子(二无赖\搞小动作) 嘎饭(二吃饭) 么斯(二什么) 冇得(二没有) 是说唦(二是这么回事,表示赞同) 你要咋弄?(二你想怎么办,语气凶点是: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心里没得数(二没有自知之明) 搞么斯唦(二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敲S(二找死) 翘胯子(二①翘二郎腿②呜呼哀哉) 心里不得过(二心里难受) 井晕(二总是慢慢悠悠地) 夹生拌(二不圆滑,不好商量 也形容饭不熟) 腆阿(二故意地) 条子正(二身材好) 灵醒(二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称透(二整洁,好看之意) 苕人(二笨蛋\不知好歹的) 苕头日脑(二很笨) 半吊子(二没真本事\傻瓜) 打赤巴(二光着上半身) 排场(二好看\体面) 浮子(二毛巾抹布等) 猛子(二跳虱) 孩子( =鞋子的意思) 幺幺(二幺姑) 外外(二外甥) 磁糙(二恶心) 你个二球!(二骂人的脏话,就是说别人很苕逼) 你是哪个岔滴?(二你是哪里人?) 背时(二倒霉) 找不倒(二不知道) 磁糙(二恶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adaog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