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重温长征路——探…1

做人尚品 求学唯真九成宫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导学案课 题备课教师上课教师上课班级时间总节次红军不怕远征难田 婷田 婷八年级10.2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1)中央红军长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及初期遭受的严重挫折2)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介绍了会议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难点正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作业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反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学知道这首诗是谁的作品?它反映的是什么呢?师: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今天我们来学习10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讲授新课】 出示本课探究的问题:一、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二、⑴ 长征出发的时间;⑵ 出发的地点;(3)三、⑴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 ⑵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四、⑴数数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⑵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五、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会遇到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长征什么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的人生面临的一个长征,应该怎样走?一、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教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在哪里?3.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对根据地和中央红军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教师:一面观察学生的学习,一面倾听并参与讨论,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让部分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加以点拨完善后强调指出,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长征初期遭受了巨大损失二、⑴ 长征出发的时间;⑵ 出发的地点;(3)到达遵义的经过教师:⑴ 长征出发的时间:(学生:1934,10)⑵ 出发的地点(学生:瑞金)⑶ 到达遵义的经过或(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关键时刻谁给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发生的那一件事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学生:冲破四道封锁线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去湘西将会全军覆没,红军面临着生死考验,关键时刻谁毛泽东提出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并迅速渡过乌江,占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教师:回答的很好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
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1)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其中要点2)内容:集中解决了军事和组织问题3)意义:“三晚救,一转折”4)引导理解“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性并知道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两个14年进行比较:(1)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中共还很幼稚: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4年,开始走向成熟:先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师:所以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活动: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⑴数数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学生:11个⑵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学生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教师讲述: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首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胜利在会师,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动脑筋: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课件展示:胜利的意义〈动脑筋〉(分组讨论):1、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2、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讨论归纳〉1、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2、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思维碰撞〉(谈体会):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讨论归纳〉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忍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长征精彩视频片段展示,直观地再现当年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表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堂延伸(齐读)毛泽东是这样评价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教师: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联系实际)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设计意图: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苦不苦,学习长征两万五,累不累,学习革命老前辈”从而使学生有所触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希望同学们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课堂总结】教师: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和历史意义,了解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进一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顽强设计意图:再读此诗,使学生会怀有无限崇敬之情更加热爱我们的军队、热爱我们的祖国,生活中坚定发扬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