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浅论苏轼词中的旷达人生态度

文档格式:DOC| 11 页|大小 128.50KB|积分 10|2022-11-11 发布|文档ID:16868450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目 录引言................................................................ 3一、“坡仙”苏轼..................................................... 3二、苏轼词的多样性.................................................. 3(一)苏轼的豪放词 .............................................. 4(二)苏轼的清旷词 .............................................. 5(三) 苏轼的婉约词 ............................................. 7三、苏轼的人生态度.................................................. 8(一)苏轼的豪气 ................................................ 8(二)苏轼的旷达 ................................................ 9(三)苏轼的悲壮 ................................................ 9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1浅论苏轼词中的旷达人生态度摘要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他创作的作品, 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仕途经历等有着非常深远的联系本文以苏轼的作品作 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轼的作品风格以及作品主题展开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 旷达人生态度,并且也能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作品所展现的积极乐观的 心理以及坦然面对得失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关键词:苏轼;苏轼作品;人生态度引言文人的作品风格是他们思想、性格、气质、禀赋、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并且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文人,就会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个人, 风格也会改变,所以,往往一个作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苏轼就是其中 的一个典型代表苏轼诗歌的内容融合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包含了广泛 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苏轼的作品风格可分为三种, 婉约、豪放、豁达豪放词属于他人生其中一个阶段的文学风格,而这种风格的 形成与其人生经历无不关系一、“坡仙”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作家,苏轼一直被世人推崇为“坡仙”苏轼是中国古代最 有爱心最有魅力的文学作家,同时又是遭受磨难最重的文人之一他一生坎坷被 贬四次,身历八州,一个人的痛苦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命运似乎是不公平的但在 北宋数千代之后,我们觉得轼的命运是公平的。

    因为正是这些苦难使苏东坡留下 很多千古名作,以及“坡仙”的称号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人物不仅仅是 他的身份地位,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有这样的疑问,‘他是一个诗人、作 家,写文章,还是一个政治家,有道德的心的人民?一个老是卷入党派斗争的人, 还是那个打通了儒释道的哲学家?他是月下行吟的诗人吗?”而宋代文士戴复古在 《赤壁》中直呼苏轼“长江酩明月更忆老坡仙”,为“坡仙”的称号对于苏轼 的坡仙气质以及苏轼的性格及其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在他的著名诗歌《定风波》 中尤为突出二、苏轼词的多样性说到苏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南宋俞文豹对苏轼词的评价“学士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换句话说,人们大多数用豪放来形容苏 轼的词风,但是也有很多前人对于苏轼的词风的评价也不是完全仅限于豪放的风 格苏词在南宋以后也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评价,有评价是豪放的,有评价是清 丽的,有评价是清雄的,总而言之,各有侧重并不完全局限于一种风格看到 他们的评论往往都会发现一个共同之处,并没有完全真正地概括出苏轼词风风格的整体特征,我认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的整体是多样的一)苏轼的豪放词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的先河,在词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能够借助瑰 丽恢宏的意象将沉郁顿挫的情感融入词中,字字抒发出词人之壮志豪情苏轼能 以诗为词由于他的任命或放逐,他去过很多地方无论他去哪里他都会把诗留 在每个著名的茶馆里内容和主题的丰富程度是无与伦比的苏真的艺术风格更 是独一无二,尤其是他的诗歌大胆不羁他英勇无畏的作品不计其数他的诗歌创 作至今已完成超过 2 万首,其中有很多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受欢迎的作品苏轼的 词作对唐五代以来词风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也是苏轼词作艺术风格的 升华和创新它与之前历代文人的创作不同,拓宽了词的风格、词的路数、词的 意境因此我们不能因它数量少而轻视它,相反的,我们要把它的独特影响力当 作苏轼词的招牌作品说苏轼是豪放词的鼻祖一点也不夸张豪放”一词最早是用来评价人的性格的《北史》第四十三部《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廷,无所顾忌......”可以看出,既年轻又勇敢的我们毫无顾忌,没有任何限制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些 文字来评价文章的风格风格就是本人”古代的唐朝诗人司空图刚毅地讨论和 阐释了《二十四诗论》: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以得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 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鳖,濯足扶桑。

    很明显,司空图表 达豪放的方式是通过形象和意会来完成的,像“吞吐大荒”、“真力弥满”、“万象 在旁”是指“豪”的方面;而“观花匪禁”、“处以得狂”、这些词则是“放”的 一面可见豪放一词说的就是超凡脱俗、冲破常规的气魄和精神而苏轼性格比 较乐观豁达,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中也能感受到豪放的词风,如《江城子—密州出 猎》,这首词作于苏轼在密州做知州的时候,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同而 主动申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做杭州通判,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后,任期已满又到 山东密州做太守苏轼到密州做太守的第二年,密州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旱,处 于地理位置上的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的在边境发起战争苏轼一直以来都是爱 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悔的性格,虽然自己年龄已长,但仍雄心勃勃,自己 虽然被朝廷贬官外任,但仍体恤百姓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沙场,为国效力这一年的十月,他祭常山回来,和同伴一起去铁钩、黄茅冈打猎,才作了这 首词也是他的豪放词中最为典型的一首这首词借用孙权射虎的故事,凸显自 己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又借用冯唐持节的故事,表达对朝廷重用和建功立业 的渴望,最后一句表明了苏轼想要杀敌报国的愿望这是苏轼述怀言志的典型作 品。

    苏轼当年正值不惑之年,却自称“老夫” ,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的对 比,流露出内心愤慨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一“狂”字足显出内心气高傲,他手 牵黄狗、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气宇轩昂,风度非凡全 城的百姓都纷纷而来,来看太守行猎,万人空巷可见当时的情景是何等的声势 浩大!太守为了不辜负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气贯长虹 ,决定亲自射杀老虎, 以示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下了雄壮的狩猎场景,表现了作家的辉煌和英 雄抱负这首词体现出苏轼词风豪放大气的特点苏轼将传统的,用来形容女性 柔情的词扩展开了,变成表现男性的豪放词,将传统的爱情转换成气质来表现作 者的气质和个性《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北宋词坛最引人注目的词曲之一, 还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它的影响力始终名列第一 , 是名符其实的宋词经典第 一名篇,被称为“千古绝唱”,也是备受后代人的推崇苏轼把女性的传统温柔词扩展为男性的豪情词,将传统的只表现气质的词扩 展为表现性情的词,使词能像诗一样充分表现作家的气质和个性宋杨湜《古今 词话》也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所怀”金人元好问甚至认为东坡词是“性情 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苏轼的词体,开启了南宋辛派诗人的先例。

    二)苏轼的清旷词豪放是苏词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风格之一,但从整体看苏词,主要风 格其实是清旷而不是豪放对于这些,前面的人早就有很多研究了在《碧鸡漫 志》中,王灼称苏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在《酒 边词序》中,胡寅也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 高望远,举目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在《中国诗史》中,冯沅 君说:“苏轼的词风,论者大都以为以豪放为主,其实这是不对的,所谓铜琵铁 板高歌大江东去者,只能代表苏轼词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苏轼的勇敢和 豪放作风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用豪放来概括苏词冯沅君认为苏词“十之六七 都应属于清旷”从上面这些研究者的话中可以知道,苏词的主要风格是清旷所以,苏词的清旷在那些细节可以看出呢?第一,它是狂放的,无私的,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情怀《定风波—沙湖道 中遇雨》这首词最具有代表性清人郑文卓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评价此词:“此 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抒胸臆,倚 声能事尽之矣”词人在说出“莫听”“何妨”后,又来了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多么的洒脱啊,对多么的超凡呀,那种“也无风 雨也无晴”的自适恐怕是一般人都没办法达到的境界吧。

    其次,苏词清旷风的另 一种表现是超凡脱俗就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的那样,他认为苏词“逸怀 浩气,超乎尘垢之外”最能表现出的是他的《水调歌头》,这首词融合了他酒问 青天的奇想、遗世独立的愿望,从对问月、飞月、望月、怨月、慰月、舞月的虚 写,绘画出一种明月当空的孤高旷大的意境,在《手批东坡乐府》中,郑文焯评 价他“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另外,选取清空高远的境界,苏轼是另一种表达清旷风格的方式例如《水 龙吟》是最有代表性的郑文焯在《手批东坡乐府》的一篇文章中评论道 :“突 兀而起,仙乎!仙乎!翠壁句奇崭不露雕琢痕上阙全写梦境,空灵中杂以凄丽 过片始言情,有沧波浩渺之致,真高格也云梦二句始能写闲情景煞拍不说 梦,偏说梦来见我,正是此笔高浑不犹人处读东破先生的词,于气韵、声律, 并有悟到空灵妙境”又如另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写作既深刻又清晰,每一句诗词都反映出冷酷的氛围,整个词语掩盖了厚厚 一层的孤独和感伤苏轼用了“鸿”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越 冷静,他的形象就越明显,就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气节。

    诗人是一只无人 见,无人省的寂寞的“鸿”但作者最后还是自我超越了,“不肯栖”,对于所有 的小人们,谁陷害了他,他给了一个轻蔑的声音,他宁愿在一个孤独的沙滩上、 冷冷清清地过日子也不苟且从了他们而随波逐流在处境如此清冷的时候,继续 保持高傲他的生活也像一个孤独的“鸿”在八万英里的高空飞翔!苏轼的人生充满了高度和深度,也经历了种种磨难他但始终保持着乐观、 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他的诗歌保留了他的高尚品格、悲凉典雅的情趣和清新的意 境,在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江城子》这首感人至深的悼念词是在宋朝神宗西宁八年写的那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这首词说的是用来记梦的,其实是通 过梦的记忆,表达对死去的妻子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在 19 岁那年,苏轼 就和王弗结为夫妻,夫妻感情一直恩爱有加王弗跟着苏轼来到京城很不幸的 是,她在宋英宗统治的第二年五月就离世了,一开始是埋在了汴京的西郊,第二 年又将她的坟迁到了她的故乡四川梅州这首诗是他为了悼念他的妻子王弗而写 的这个词的内容是一步一步推进的,导致了梦中的邂逅,表达了悲伤的心情; 它通过叙事、描写和抒情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哀伤和对自己人生 经历的感悟;虚实结合,抒发哀伤。

    由于这是一首真情诗,所以语言也特别朴素, 自然,真情实感,没有雕琢的痕迹朴素的语言,加上不同句式的惊人运用,苏 轼的词有着宽广的视野,纯真的感情,高尚的品格,一改绮罗香泽的状态,男人 和女人之间的温柔,这种悲伤委婉而细致之后诗人在生活中和面对寒冷的处境 时,保留了一种宽厚而朴素的情怀他的这首诗表现了清旷的词风苏词清澈透明的一面是通过让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来理解大众的心情,当然 有时也通过充实自我来抵御外界的种种困扰;有时还通过归隐、纵欢等其他手段 加以体现但艺术手法上则往往通过清空来加以表现所谓清空就是即不着色相, 不染凡尘,虚实结合三) 苏轼的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数量占其词总数的多数这些词情纯而深,体健而崇高,同时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现存的 340 首东坡词中,多为婉约词,在当 时流行婉约词的社会,苏轼也为婉约词做出了一番贡献和突破因为诗人的宽广 个性,苏轼的婉约词词明显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作品,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这种词抹去了过去一些词的脂粉气,从“倚红靠绿”的丰富多彩中脱颖而出, 变得鲜亮而明快干净比如《洞仙歌》,在别人的作品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写艳 词的主题,然而苏轼的作品风格和特色不一样。

    女人的“冰肌玉骨”在清凉的夏 夜,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那么优雅精致夜晚很安静,人睡不着……环境与人 物是和谐的,所以安静词的作者不写宫里的情色生活,只写了乘凉的细节所 选主题的纯粹性对于提高意境有帮助南宋张炎评价说:“清空中有意绪,无笔 力者未易到”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也称赞此词:“越之音,解烦涤苛”苏轼婉约词的改变,还使他的咏物词也别有一种意境比如其《水龙吟》,这首诗生动的表现了杨花的形象,并将其与自己的漂泊孤寂相比较,隐约地传达 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它不仅仅是杨花,也是在写人诗人把他对自己 不幸遭遇的主观感受和感叹融入了杨花之中从事实的角度看,没人欣赏杨花, 似乎可以看出词人,以及和一些与词人相似的人的不幸命运真正做到了看似有 形实则无形人们常说,“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正宗”,那么婉约词的风格就自然为 “艳”、“柔”苏轼诗歌的境界是高尚而清晰的,很多人说胡寅的话是对苏轼诗 歌的勇敢和不可控的准确评价苏轼的婉约一类的作品与传统诗歌有所不同从 总体上看,苏轼的诗是多样的,多是刚柔相济的,其诗中的男性美和女性美是完 美和谐的结合在一起的他自己说的,是“端庄杂流丽,刚健含炯娜”,他的诗 可以是男性的视角,也可以是女性的某些色彩,比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或者在美丽的外壳中表达男性气概,如《水龙吟》 的“似花还似飞花”、《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这些 单词归为一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他的“端庄杂流丽”作品端庄”是指 一个人的外表和行为是有价值的在风格上,这种诗不仅表现出柔和,更重要的 是,它表现出了深刻的意义,不仅仅是依赖于美丽的外壳所以苏轼的主观情感 并没有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而是处处流露着一种含蓄内敛的主观态度正是凭 着这种特质,可以把苏轼的婉约类作品与传统婉约词区分开简而言之,由于苏轼独特的性格,他的婉约词与其他词相比,具有独特的艺 术特色,可以说他使婉约词的审美上升了一定的层次他的言情词很是清新爽朗, 正如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道苏轼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作”三、苏轼的人生态度(一)苏轼的豪气气势雄宏、格调豪迈苏词的豪放,是凭借雄伟、粗犷的情感形象给人以强 烈的刺激感动,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词中,以此来抒发 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通过描写生动的狩猎盛况,抒发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欲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上阙描写出猎的狂热情景,既是写实也是诗人战场上奋勇杀 敌的虚拟情景,场面壮阔,格调高昂,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为下阙做铺垫并渲 染气氛。

    此词表明:自己精力正旺,可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的勃勃雄心和豪情壮志二)苏轼的旷达清新旷达、超拔绝俗苏词在创造清新放达,超尘脱俗的境界时,常常会营 造旷达超俗的意境词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而且也宣扬人生哲理,将抒情与说理 融入一体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具有旷达超俗之境,该词 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上阙表现出作者被贬官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洒脱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很明确的表达出归隐江湖的选择而该词真正表现 苏轼人生态度的关键是下阙,雨过天晴之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的不仅是他面对自然风雨的态度,也是面对政 治风雨随遇而安的超脱三)苏轼的悲壮慷慨悲凉、苍茫慨叹悲壮是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 冲突 悲壮的核心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表明“悲壮”是为了崇 高的理想,但矛盾冲突而生出“悲”,所以它与悲观、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豪 放的风格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古代诗人的理解,“豪放”由两个意思组合而 成,一层为豪,一层为放,总的说来,苏轼豪放词不仅“豪气”“旷达”,他在 很多词作中表现出的“悲壮情怀”,也同样是一种风格表现于苏轼的豪放词中, 悲壮甚至比前两者更能包涵苏轼豪放词的风格。

    悲壮和飘逸的相互结合,更准确 说是在豪放飘逸的外在下隐含着悲壮,这才是苏轼豪放词的风格四、结论苏轼真的很勇敢,在经历了海上的颠簸之后,他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苏轼 本身当然也是诚实和真实的,但他经常包含更多的生活经验、智慧和理解所谓 的思想开阔,能够相互沟通,是一种聪明的生活哲学,在遇到挫折后已经被淘汰 出局 凭借真实的思维,吴英后来对生活采取了更切实的态度,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透彻的理解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苏轼有时会游戏人生他不时幽默调侃, 表现出乐观开放,锻炼而不乏自然像《游金山寺》、《百步洪》、《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作品完全可以证明苏轼才华过人,还有不少自然豪迈的作品但相比之下,他表现出更多活泼 的精神他用诗歌作为诗歌,并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作出修辞钱钟 书先生认为,王安石和苏轼有习惯注意文字和典故,排列典故 当然,苏轼在 这方面比许多其他宋人更成功,这就是收敛而不失畅达,议论而时见理趣,锻炼 而不乏自然例如《游金山寺》、《百步洪》、《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参考文献[1] 康倩. 画内与画外[D]. 2020.[2] 雷蕾. 由《东坡乐府》探究苏轼的精神家园[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2). [3] 朱刚 . " 诗史 " 观念与苏轼的诗题 [J]. 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000(001):159-168.[4] 向百雪 ,尹梦弦 . 苏轼仕杭词的北宋杭州城书写 [J]. 青年文学家 , 2020,000(012):64-65,67.[5] 坂井多穗子 ,黄伟豪 . " 乾淳 " 与 " 元祐 "——南宋诗人如何看待苏轼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00(001):61-73.[6] 孙中天 . 试论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意识的转变 [J]. 湖北开放职 业学院学报, 2020(11).[7] 周磊. 苏轼词中蕴含的人生经历[J]. 作家天地, 2019(16):11-11.[8] 姚芳 . 从贬谪黄州后的创作看苏轼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的转变 [J]. 福建茶 叶, 2019, v.41;No.213(09):214-215.[9] 刘羽佳. 苏轼的暮夜活动及暮夜作品的艺术表现[D]. 2019.[10]李新 , 韩松言 . 试论冯梦龙 " 三言 " 对苏轼的传播与接受 [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 32(01):70-74.[11]韩舒立. 变法,党争与集权:基于苏轼宦海沉浮的研究 [C]// 第 23 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12]曹艳贞 . 流寓视野下惠洪对苏轼的接受——以海南为中心 [J]. 琼州学院学报, 2019, 026(003):97-101.[13]王杨杨 . 北宋党争影响下苏轼的词创作 [J]. 巢湖学院学报 , 2019,021(005):80-86.[14][15]苏畅. 北宋仁宗朝辞赋研究[D]. 2019. 鞠强. 苏轼饮食题材诗词研究[D]. 20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门外一小童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