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技术健身教学思想
再谈技术健身教学思想张洪潭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062 新世纪新曙光似有奇能,举目望人间世新潮翻腾"上世纪末九年义务教育实验尚未结题,新一批课改大军早已踏上征程"在大谈增进学生健康的时尚话语中,学校体育的根基体育课业的内涵却正在被铲挖清空"一些体育官员和圈内专家锐意改革!推陈出新,广大体育教师却满腹狐疑!忧心忡忡"或许人人都有良好的发展意向,但角度各异!心境别样!思路也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所谓改革未必都是正确无误,某些传统积存却须臾不可弃扔"就说体育课的基本作为,绝非谁想改动就可以轻易改动;体育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课的本份原本就是一系列操作性知识的有效传承"大家可以想一想,假若没有了知识传承那还算不算是课业?一个学生的体育素养须*什么去做权衡? 我们在<技术健身教学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体育课上的知识主体是运动技术"在师生之间有序地展开运动技术传习活动,体育教师将具有知识传授者的尊容,普通学生将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水平,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将具有无可置疑的神圣禀性"至于学生的健康,问题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学校体育连同学校教育均无力独自支撑"每个人都天赋着无限广阔的自主性,故而健康从来就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事情当然受制于诸多外因,运动技术的反复学练就可以有效地强化体能"体能强健者未必百病不沾,生老病死的事应咨询医疗系统"倒是淡化运动技术的导向事实上弱化了学练方法,其健身功效究竟何所寻觅一向是谁也讲不清"运动技术的反复学练也可以成为身体保健的一种手段,但此间并非总是存在着什么直线相关"技术学练直接是为知识传承,每一个普通学生的体育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有所增添"身体保健的关键是保持机能平衡,那里有时特别忌讳/体育0这把双刃剑"欲使体育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健身强体之功效,似乎必须先行领悟技术健身何以只能表现为不期然而然(详见5技术健身教学论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许多人举双手赞成技术健身教学论,却也深忧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系统对普通学生来说高不可攀,故而一些有识之士善意地提出商榷:学校体育虽应坚持运动技术教学,但普通学生所学练的运动技术与体育精英所运用的运动技术也应有区别"然而,区别何在呢?难道放下标准技术!先进技术不讲,却故意将技术要领层层打折?普通学生由于多种条件所限,诚然不可能达到精英选手那样高的技术水平,但这不应妨碍他们尽可能地了解!领悟并学练最好的技术动作要领,因为现代体育的运动技术系统正是无数前人大量认识而后积淀下来的操作性知识或方法之结晶"知识的掌握,方法的学练,对任何学生都不应有什么隐情"比如说跳高运动,目前最合乎力学原理也最能发掘人体潜能并发挥最大运动效能的技术是背越式,世界跳高记录也是由背越式创造的"我们能因为背越式跳高技术有一定难度就放弃它,而让普通学生仍从跨越式跳高技术学起?或者虽进行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却又不强调弧线助跑!起跳!摆腿!反弓形等技术要领?在数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也同样,普通中小学生并不因为将来当不上或不想当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就可以放弃规范地学习方程式!函数!几何,拒绝正确地了解和掌握分子结构及原子模型;尤其是科任教师并不因为面对普通学生,就可以将基础知识进行剪裁或压缩"现代教育强调素质培养,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一招一式!一点一滴均不可缺" 至于说普通学生的技术水平确实不高,那所指谓的已不是技术而是技能"技能有高下,(基本)技术却类同,人人学练同样的运动技术,唯精英选手达到越来越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即高超技能"普通学生的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有所提高,他们不为竞技比赛却不能忽视日常生活及非常时刻的身体活动"走!跑!跳!投!攀!爬!蹬!撑!悬垂!平衡,所有这些人体活动都需要有技巧,而所有现代人的这些技巧(技术!方法)基本都是来自或启蒙于学校体育课程"田径!体操是现代学校体育课的主要项群,大小球类及某些舞蹈项目可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慢说铅球!铁饼等项目既危险又不实用,它们统统都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基本构成"危险与否主要取决于活动的组织和当事人的警觉,而基本不受制于运动器械有什么禀性"至于对实用性的追求,那恰恰是教育工作的大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讲实用就会手短眼低"文化讲究熏陶,有疾风也有细雨,关键是有所投入之后并不迫急索取"体育教学亦不例外,一项技术的学练自会引发相应的知识迁移;即便不能立见功效,学练过程仍将继续"倒是所谓耐久跑一项很成问题,强令人人长跑达标的做法就很不适宜"中长跑的体能消耗比较大,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刺激,同时还特别讲究体力分配,故而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期"许多学生惧怕耐久跑测试,这本来既合人之常情又合健康事理;倒是某些对伤亡事故的补救做法(短期培训体育教师进行紧急救治),恰如头顶生疮却将膏药敷在脚底)))认知错位,愚不可及"为什么不 从根本上去做反省?或许正是深陷于所谓/全面发展0的误区"何谓全面发展,难道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成为全能运动员?但全能运动员自身也有强项弱项的思虑"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活动能力方面齐头并进,学有所长,爱好各异,这是人生的常态,学生也不能例外"以往偏倚行政命令的做法并未当真发展学生的耐久素质,不得已他们只好不断地降低耐力素质的合格标准-----用四五分钟甚至五六分钟去跑800米或1000米,如此高调之下的敷衍了事还有没有健康教育和现代体育的意蕴? 许多人虽说并不反对技术健身教学论,却又以运动技术缺乏系统性为由,有意无意间放弃了或弱化了对系统传习运动技术的追求"他们说体育课不像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课,人家明确规定着先学什么!什么可后学,而体育课上,先学跳高后学铅球或先学铅球后学跳高,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他们说的是事实,事实上体育学科的发展序位居于整个学科体系之尾列"但问题是其他学科也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如今天这样成熟定型,而且其他学科也都需要继续发展,它们都有一个无限长远的完善图景"体育学科虽然落后,咱体育人却不该自甘暴弃!消极认命;咱们应该相信,运动技术自有其内在联系,有内在联系就会有规律性反映"目前来看,各项运动的技术结构关系相当紊乱,想寻迹一些教学规律又何其困难;但承认不承认困难是一回事,坚持不坚持追求则是另类的考验"我们在5技术健身教学论6一书中已充分正视体育教材编拟必然遭遇的多重困难,然后借援知识迁移理论而提出广义相似说,从时间和空间的三个层面上,尝试梳理了若干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之间的某些重要关联"这些论说和尝试虽然还只是星星点点,但已打破一些无可作为的神话并将引领一系列研究型体育教学实践" 可教和该学的运动技术确实很多也很杂,12年(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或14年(再加大学两年)的体育课又当如何规划?这就涉及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的问题其实也亟待澄清"以往的体育教学目标设立三大条,增强体质!掌握三基!思想教育)))若大的口径;接下去各年级还各有多条目标,而各层次目标之间从不相互对应"当前的课改更是将目标体系扩大再扩大,仅总目标就增为五条,至于各层级目标已经多得数不清,其特点是界说含混!飘忽不定,根本无从谈及目标反馈与调整"这就一再违拗着逻辑常识,逻辑学要求系统目标具有单一性"人长两只眼睛,不是为了同时观看二物而完全是为获取一个个事物的立体形影)))生物本能也在做目标单一性的提醒"我们在5技术健身教学论6中已绘制一图,将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接关系层层点明"目标的确立应设逻辑起点,每一层次的目标都必须界缘清晰并具有可检审性"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外就是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若离开了技术传习那体育课还有什么用?每一项现代运动技术都有物理学标尺,其教学活动的效果一向就不难点评"每一次体育课只能学练一点点,几十几百学时的课业绩效方可将/体育盲0切实启蒙"技术储备经年累月不断增长,体育素养提高了才更容易感悟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至于在学练运动技术的时候还管不管学生的思想,那绝不是增设一条目标词语便能解决的事情"技术本身一向就含蕴着相应的思想质素,认真传习运动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改造过程"田径体操球类等现代体育项目的运动,时时刻刻都在昭示着科学!民主和平等竞争"倒是以往硬性规定的思想说教,既模糊了课业主旨又无法真正落实,那些话原本也不是目标用词" 目标的单一性原理也统管着健康教育,健康的内涵也不应被随意增添抽取"何谓健康?健康,毫无疑义地就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且没有缺陷和病伤"无须任何解释,健康指谓的就是人的血肉之躯"有时/健康0一词也可以被借用,泛指一些状况正常且无缺陷的事物,如事业健康发展,如社会风气不健康,如心理健康,如思想不健康"但对借用来的术语应特别警惕,否则就会引发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例如有人说/不得病!寿命长,不等于健康0(北京: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文摘报,2003年10月2日第4版),试想,那个/健康0该令人多么恐惧!不得病,寿命长,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基本愿望?若说有这样的福分还不算是健康,那谁还敢接受健康教育!有人辩解说,健康不光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可是他们从来就未考虑一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一相情愿地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作正向因果关联,从来就不考虑一下体育锻炼是否无条件地有利于心理保健"其实,道理非常明显:人的喜好千种万种,却未必人人都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的人未必就不正常,但体育活动确实会给他们带来烦恼重重"若以竞赛的方式展开体育活动,胜者可能欣喜,败者难免懊丧,不同人不同时空下的心境通常参差异样"若以自我强化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此间动作技巧尤为关键,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必然伴随着酸痛!损伤和腻厌"何谓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所进行的体格强健活动"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健康,但体育锻炼在形成和维持人体健康方面也有明显的功能局限"体育锻炼与医疗保健不同,与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也不同(可参阅/体育真义论0,集美:体育科学研究,2003年1期),故而本不该将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做正向因果关联,至于目前的/心理健康0就更是离题太远"何谓心理健康?心理过程包括知思!情感!意志等三大类,心理特征包括动机!兴趣!能力!信念!气质等多种"讲健康,关键就是要讲求均衡态"那么,知思或智力的均衡态,就应是不再求知,无所新思;情感或情绪的均衡态,就应是不发脾气,遇事不急;意志的均衡态,就应是不再坚持,无须固执;动机的均衡态,就应是没有需要(需要起自失衡),没什么需要也便不会有失衡感;兴趣的均衡态,就应是不受压抑,为所欲为(那只是初级或低层次的直接兴趣);至于能力!信念!气质等项,在均衡态下几乎均无从可谈"由之可见,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均衡的时候,那种心理健康是多么消极,多么原始,多么表浅,多么远离现代社会节奏的主旋!讲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将我们说的均衡态打破,反其道而行之,可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那种人会拼命地进取,拼命地追求,拼命地坚持,拼命地自我压抑"这固然是社会进步之所需,完全符合人类进化的大事理,那些人也肯定会有所成就,脱颖而出,顶天立地;可他们在进取!追求!坚持!自我压抑的同时,身体能不受到损伤吗?想想一个知识份子或一个体育选手的苦痛与辉煌!欣慰与感伤,案例就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怎能淡忘?再说运动后的愉悦感,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源性兴奋物质有所激亢;如果人满足于这种感觉并称之为心理健康,那他是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层面上!一些人自愿停留于幼稚状态,或许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若倡导全体学生都以那种感觉为快,这个民族将会滑落于何等可悲之游戏场! 其实,所谓心理健康与真正的身体健康之间是有矛盾的,二者的关系并非像某些人信口说说的那么理想"知识分子常常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那些英年早逝者未必心理有什么不健康"一些人抽烟喝酒寻求着快感,他们也未必不知道烟损肺叶!酒伤肝脏"喜夺大赛金牌的精英选手,哪一个不是在生理极限处投身竞技场?传统的养生之道确实是为身体健康,不声不响不痛不痒不作争抢"现代体育则鼓励突破原有水平记录,主张在竞争中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强健的机体必然加速新陈代谢,代谢太快的系统运转自然不能维持久长"二难之下做何取舍,最可展现体育思想"生物体育观重在关注人的有形机体,所谓调感情和强意志终不过是为身体健康"社会体育观融入文化价值和人生意义,为发展体能就不怕机体有所损伤"现代学校应该有现代体育,现代体育中的身心二说此消彼长"体育课上全力以赴地传习运动技术,技术学练过程的体力支付未必令人心情舒畅;其实数学语文等其他文化课的教学亦基本如此,只是在学有所获之后才会发觉一切付出都得到了补偿"所谓心理健康的真谛或许就在这里:不为苟活而一定要追求生活质量 ,若说健康教育也算一种体育教学思想,那不过是体质论在新世纪改换了新装"我国学校体育改来改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些大学的体育课率先被逼进早早晚晚以及双休日等闲暇时间"不少人不明就里大声叫好,看不到这是学校体育事业即将夭折的真正危险"体育文化随伴学校教育的历史相当悠久,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正名立身却不过一两百年"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有了体育课,其他课外体育活动才有了依存基点"假如有朝一日体育课当真被取消,那整个学校体育必将是覆巢之下无一完卵"有人一味推崇欧美!新澳和日韩,似不知不同国情下办什么事都不能因循同一个样板"文化的启蒙有先有后,落后国度的启蒙功夫不能过于缩减"人家可以广泛采用体育俱乐部制式,那是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都能自觉参与并特别勤勉"我国的体育课是必修课,但试想仍有多少中小学生从未正常进行过运动技术的学练?俱乐部运作的关键是自由和娱乐,目前的体育课怎能与之相互代换?不管学校体育如何改革,体育课始终都是体育文化教育的运作主环"有课业就必得有知识传习,运动技术系统就是一座操作性知识的宝山"当代人啊切莫身居宝山却好高骛远,买椟还珠!北辕适楚!漫行忘返"所谓改革,不光要考虑改掉什么,更要考虑必须坚持些什么,不然,今天的做法就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几年十几年后,当事人一换,一切又要推倒重来,这样的教训我们已经屡见不鲜"时下的课改可能又添一例,本篇的分析可能就是此一箴言"而技术健身教学论的逻辑链环闭合自洽,始终直指着前行主线并总能明确开释新的疑团" 参考文献: [1] 张洪潭1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