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当前思想品德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文档格式:DOC| 6 页|大小 26.50KB|积分 15|2023-07-04 发布|文档ID:22112100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当前思想品德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努力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求重视基础、强调能力、重在应用、突出创新、发展综合素质,力图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意见要求,实现教学评价与导向的统一研究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对我们的教学与备考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考命题的特点 当前的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题型灵活多样《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定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方面的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思想品德中考将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目标的达成率,在命题时遵循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能力考查,突出对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的考查因此,中考试题题型灵活多样,设计更加新颖,在保持传统的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的基础上,增加情感类(如情景体验、情景感悟等)、实践活动类(如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宣传、参加活动等)、综合探究类(如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 2.凸显思想教育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特点《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的中考试题必然要体现本门课程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教育 3.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学习中考命题也就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计试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4.关注社会发展中考命题不能也不应该回避时政热点和和重点问题纵观历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都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5.试题更加开放新课程下的中考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活情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因而更具有开放性。

    一是取材范围更加开放生活中的实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历史上的故事、国内国际的热点、重点问题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命题的素材;二是设问更加开放可以是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是说感悟、谈启示、出主意、想办法;还可以是写调查报告,提出倡议,我们的行动等三是答案更加开放,试题的答案不惟一,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鼓励学生创新,有独到见解的可适当加分 二、应对思想品德中考的复习策略1.树立课标意识,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整合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总要求,以《课程标准》引领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这一话题,从道德角度来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每个子女必须做到的;从心理角度来看,能不能自觉地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自觉地赡养父母,就会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国情角度来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强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能力立意”是近几年中考一贯坚持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中考命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要指导学生培养从背景材料及社会现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注意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在对事情进行全面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对漫画的观察,要从其寓意找出其本意;对文字材料的阅读,要先采用分层阅读的办法,再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意思,从而准确地提取出有效信息二是要指导学生培养辨别是非、准确判断的能力要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明确对社会现象进行判断的标准,再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指导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书本上学到的学到的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应该做的事情要积极地做,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做好;对探究性问题,要大胆地想象,经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四是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

    中考试卷总是以不同形式的题目呈现的,各类试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编制一系列的试题让学生训练,在批改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陛的讲评,讲评时应重点讲评学生答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及纠错的办法,同时要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答题技巧,摸索解题规律,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关注社会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三维目标之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必然会对青少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意识共存又相互斗争,当然在社会上有处于主流的、积极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对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鉴别,自觉吸收精神营养,抵制不良诱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注社会生活,一要关心家乡的发展,二要关心国内国际的大事要事,对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发扬,对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给予否定和抵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hjk269565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