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 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 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 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 音调越高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9、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试验中如果增 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10、 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 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11、 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 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 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 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15、使用刻度尺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关系时要控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 变用力的大小;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要控制用力大小一样,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6、 声音在15°C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 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17、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18、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 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19、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0、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OdB不同级别的声音 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 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1、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22、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好的吸声材料其表面粗糙,内部蓬松多孔23、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 20Hz 至 20000Hz 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2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2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 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 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26、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不能 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回声测距的距离计算 S=1/2vt考点探究】n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例 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 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 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答案 B.方法总结: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考点二:声音的传播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解析 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 1 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 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 B 错 误;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 选项 C 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 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正确.答案: B方法总结: 同学们对“土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同学曾制作过 . 试题考查的是 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 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考点三:声音的特性【例3】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 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 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 和 .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寅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 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和音色不变•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 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答案:音色、音调.方法总结: 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 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例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 解析 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 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因此我们可 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 音才开始传播过来(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 以忽略).这5s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答案 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 x 5s=1700m.方法总结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距离的两倍. 比如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实际走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两倍.考点五:声的利用【例 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验钞机 B. 微波炉C. 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解析 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微 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 生很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 射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还可以测 位置.答案 D.方法总结 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作为考试,一般同学能 够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所有基本知识点,还要认真阅读、 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 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 卫 星等,平时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Hz I—考点一、【经典考题】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A •将周围物体砸开B •利用声传递能量C •利用声传递信息D •消除寂寞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 •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3•“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4•“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x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6.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模拟预测】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 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 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 隔墙有耳一一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 掩耳盗铃一一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4.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5.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振幅6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7•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x 108m/s1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参考答案【经典考题】1. C2. D【模拟预测】1.A 2.A8. B 9.B3. D 4. A 5. B3.B 4.B 5. A10.A 11.D5.D6. A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