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文档格式:DOCX| 5 页|大小 68.56KB|积分 10|2021-11-18 发布|文档ID:4099841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积 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 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 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 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直观教学,加深记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 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 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 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在给小朋友们上《计算机的组成》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 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 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

    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 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小朋友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小朋友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游戏入门,自觉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 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 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三、操作示范,实践并举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 ,如 :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 讲 windows 操作基础时, 讲文件夹的创建, 其操作步骤为:1 、进入到指定位置; 2 、文件—新建—文件夹; 3 、转换输入法; 4 、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 5 、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 、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 Word 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

    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五、学以致用,学生乐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 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例如:教学“画笔”时,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教学Word 时,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同时,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同时它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们要边教学边作总结, 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奔跑吧你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