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勤劳动中磨练高贵而厚重的人格

在辛勤劳动中磨练高贵而厚重的人格—疑行无成,疑事无功之二拉丁谚语:干活人的人格必须在干活中才能得到完善和提升问题的提出:在我们教学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同的老师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工作 状态根据这些不同的工作状态,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分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 三个类别:第一类老师:乐于接受挑战,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心无旁鹫,温和而阳光;第二类老师: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逍遥而洒脱;第三类老师:面对既定的教学任务,反复思量其利弊,自己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 别人付出多少,我付出多了还是少了;左思量右衡量,最后还是不开心不情愿地去完成任 务,质量可想而知,自己也一肚子怨气对此,我敬重第一类老师,尊重第二类老师的选择,第三类老师在职业价值观上值得 警醒与反思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在辛勤劳动中修练高贵而厚重的人格”,与大家共 勉一、 厚重人格品质是可以后天修炼的我的观点是基于下面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人的灵魂既可以被磨练,也可以被污染的; 二是,人的精神有高贵和卑微之分,这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我相信,自出生那一刻,人 的眼睛是清澈的,灵魂是纯净的大千世界所出现的各类形形色色或高贵厚重、或卑微浮 薄的人格特质,究其原因,无不与其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培养环境有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其人生价值与生活态度。
正确的人生价值与生活态度是在后天不断研习中形成并确立的: 《三字经》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把孔子、孟子、荀子 关于人性的看法以简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强调的是人性与厚重人格的养育与训练二、 职业是磨练高贵品质的最有效的方法这里,对职业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有一个职业意识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对待 职业的态度问题首先是对待劳动的态度问题对“劳动”的不同理解即不同的劳动价值观 会产生不同的职业行为和人生价值观1、劳动是谋生的手段,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酬劳动是应该获得报酬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劳动报酬是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之 一也就是说,劳动是获得报酬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把获得报酬当作劳动的唯一目的如 果这样,就把劳动的价值物化了,报酬也就成了衡量劳动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演变成: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给钱,多干活;少给钱,少干活,而忽略了劳动本身对于人的意义 于是,劳动就成了不得不干的苦差事,毫无美感可言其实,就学校本学期的奖励办法来 看,埋头干活,把活干好,任务能高质量的完成,报酬自然而然地也就提升了2、 劳动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他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那么其“三观”是坚定的,其人 格是稳定的,其价值观既是利己更是利他的。
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劳动任务,一方面其从行 为举止中透现出的劳动品质往往能感染身边和周围的人,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任务本身还是 任务的各个受众群体都具备积极的意义3、 劳动是触手可及的最珍贵的修行修身养性、提升心境是现代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追求的人格境界现代修炼 的方式大概有追求心灵安定、自性回归的禅修,寄身与青山绿水间追求清心寡欲的清修, 追求强健体魄、磨练坚强意志的各类专修释迦摩尼谈其参悟之道认为,“精进”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拼命努力、心无旁鹫、 埋头于眼前的工作,这是修炼厚重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正确的人生哲学只有在 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产生,人的高贵品质只有在日常的、不懈劳动中才能得到磨练 持这种观念的人对劳动是热爱的(不会排斥)、是敬畏的(不会伤害),其内心更是阳光 的(总看到积极的一面,内心充满喜悦),这是我们第一类老师很欣喜的是,我们这一 类老师很多结束语:我们一生都在修行我们在教学中修行,在教学岗位上“精进”:聚精会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珍惜上苍赐予的生命中 的每个今天,就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形成高贵而厚重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