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典型情节 精读赏析人物

选读典型情节 精读赏析人物——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五山中学 张国斌教学目标:1、通过选读典型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精读赏析人物形象2、掌握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赏析人物、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选读典型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精读赏析人物形象重点)2、掌握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赏析人物、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儒林外史》作者、作品简介等资料2、学生预习第一~三回注意重点人物周进、范进、胡屠户等人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注重周进、范进的异同对比,范进中举其他人的前后变化对比3、学生预习第十五~二十回,重点预习第十六、二十回关注匡超人的人生际遇和蜕变,关注他的语言、他的处世之道,赏析人物的前后变化,品味细节描写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趣导入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是封建科举的一个个真实的缩影然而,有一个读书人,他中举了,却“谈涌上来,迷了心窍”,欢喜疯了这一经典人物范进,选自于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赏析、探究这一经典讽刺小说教师板书标题)师:既然是探究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我们首先来简单来了解一下封建科举下,读书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我们看下表:二、作品抢读,再激趣以学生预习,课前收集资料为主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以PPT展示,加以补充1、作者知多少参考答案:吴敬梓(1701- -1754), 字敏轩,号粒民,又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辈有兄弟四人中进士,祖父辈,族祖父吴昺(bǐng)、吴晟(shèng)是榜眼、探花父亲吴霖起是个清贫的学官,他13岁即随父亲到赣榆县教谕任上读书他生性聪颖、尤其善长忆诵,并且精通《文选》,弱冠之年考中秀才,23岁时父亲因罢官抑郁而死,父亲死后,族人相互勾结侵夺财产,本人又挥霍放荡,致使二万余金家产被消耗殆尽,受到众人非议,乡里以为戒33岁时便变卖祖产,迁居南京秦淮河畔乾隆元年(1736), 在贫困凄凉的困境中从事小说创作1754年客死于扬州著作除《儒林外史》之外,还有《文木山房集》四卷,《尚书私学序》一篇,《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2、作品知多少参考答案:《儒林外史》作品简介,它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全书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擅长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平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委婉的讽刺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三、阅读方法介绍:了解“讽刺手法”(一)简单介绍讽刺手法(相关链接)1、漫画法: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2、对比法: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主要)3、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4、反说法: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PPT展示)(二)《儒林外史》运用多种讽刺手法,其中对比手法和夸张的细节描写最为突出四、选读典型情节,精读赏析人物(一)教师示范指导1、在对比中赏析人物1)教师示范从小说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的典型情节中,找出人物如范进、胡屠户、乡邻等人前后的变化,进行小结归纳多媒体显示: (2)教师示范从小说第二、三回的典型情节中,找出人物周进和范进的异同,进行“双进对比”归纳多媒体显示: 2、教师小结(二)品析细节描写1、提问3~4位同学,从原文中找出句子抓住某个词、某句话或者某个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的品读参考答案:(1)“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中“横披”“ 腆着”这一典型动作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觉得高人一等的倨傲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范进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中“低着头”“ 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显示了他趋炎附势的卑劣心灵,极具代表性3)“……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街上去了……”范进发疯后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通过典型化的语言和行动,活活勾画出了范进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画出来,这一场景描写可谓精彩之极,人物形象刻画可谓入木三分4)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到:“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的丑态跃然纸上……2、教师小结五、学生课堂演练(一)学生合作讨论,对比匡超人质变的前后表现,并概括相关的事件(第十五~二十回)例如:对待家庭方面、对待朋友方面等事件另外,还要注意他和哥哥之间的对比在比较的同时请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匡超人的出场是在和马二先生的相遇开始,我们以他的恩师李县老爷被摘印作为分界线二)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将学生讨论结果上传到大显示屏,再由该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介绍活动教师适当补充指导多媒体显示(学生)参考:多媒体显示(学生)细节描写参考答案:1、“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
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p158父亲出恭)系列动词细节描写,体现极尽“孝悌”之道,对父亲侍奉的周详备至2、“他哥睡的梦梦铳铳,扒了出来,只顾得他一副上集的担子担子里面的东西又零碎:芝麻糖、豆腐干、腐皮、泥人,小孩子吹的萧、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那糖和泥人,断的断了,碎的碎了,弄了一身臭汗,才一总棒起来朝外跑那火头已是望见有丈把高,一个一个的火团子往天井里滚 ”“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P161失火时,两兄弟分别抢救东西)时的动作、心理描写分别体现了哥哥唯钱是命,匡超人亲人至上的高洁3、(P194)“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体现了他的害怕虚伪以及冷静处事4、(P195)“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狡猾、虚伪、冷漠无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爱慕5、(P198)“本该竟到监里……到不值甚么借口不去探监潘三的语言描写充分展现了匡超人狡猾的明哲保身,忘恩负义 ……六、课堂小结对比一览无遗的把人物个性展现出来,细节描写更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人性的扭曲与堕落都是科举的产物作者以其悲愤和辛辣的笔触,深刻地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荼毒 《儒林外史》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6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我们这节课只选读了前面几回典型情节,小说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情节,更典型的人物大家课后采用“选读典型情节,精读赏析人物”的方法阅读《儒林外史》,要做到选读典型情节,注意人物的横向对比,以及人物的纵向异同对比,抓住细节描写,用心品读。
七、任务驱动与阅读指引1、第一至三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兴趣,运用“选读典型情节 精读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行安排阅读进度2、第四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围绕感兴趣的专题进行阅读、交流,根据自己选择的专题梳理知识3、第五周:小组间互相交流,汇总问题,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在全班展示、评比;围绕研读专题做好阅读实践成果汇报准备(时间为一个星期)4、第六周:成果资料整理与展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