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心脏大血管X线检查及表现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杨向太心脏大血管X线检查 普通X线检查:透视、胸部摄片、体层摄影、记波摄影、心包注气造影和食道造影 心血管造影 先进技术:CT(Spiral CT、UFCT)、MR普通X线检查:透视 转动体位观察心脏房室和大血管 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 鉴别心脏内外结构 观察心脏钙化影 观察肺血管纹理差 资料不能记录、储存和前后比较 受个人经验限制普通X线检查:胸部摄片 正、侧位、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 高仟伏摄影:观察双心房阴影,心内结构,显示气管和支气管 平静呼吸后屏气摄片 食道吞钡摄片普通X线检查 体层摄影: 记波摄影:记录心脏大血管搏动,已少用 心包注气造影:观察心脏及心包结构 食道造影:观察左心房,判断胃泡及肝位置显示气管支气管和隆突分叉显示肺门解剖显示肺动静脉结构心血管造影 范围: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后天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和风湿性瓣膜病变) 目的:选择治疗、提供术前病理解剖和功能资料 分析:系统静脉和肺静脉的回流 心房形态和位置:正常、反位和不定型心室形态和位置房室的连接关系:协调和不协调心室和大血管连接:协调和不协调大血管的相互关系有无缺损和狭窄等畸形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测量心脏横径和心胸比值 心脏横径(T=T1+T2):正常成人11.515.5cm 心胸比值(T/Th):0.300.60,50%正常成人0.50,国人平均值0.440.03 影响因素:年龄、体型、膈位置、心动周期、期前收缩和心脏生理状态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测量右下肺动脉干 正常成人上限值:男性1.5cm,女性1.4cm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测量主动脉直径和纵径 主动脉直径(D):成人男性平均值2.70.32cm,女性平均值2.560.35cm。
成年人每10年直径约增加1.35mm 主动脉纵径(AL):成人男性平均值9.781.10cm,女性平均值9.480.88cm成年人每10年纵径约增加3mm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表现 胸部平片的X线表现 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大小的因素 心血管造影表现胸部平片的X线表现:心型垂直型心脏心轴角48 斜位型心脏心轴角3548横位型心脏心轴角0.5 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向上或/和向下膨凸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园弧状膨凸 间接征象:上腔或/和下腔静脉扩张右心房扩大全心大全心大 正常冠状动脉的正常冠状动脉的 X X线投影线投影 (一)左冠状动脉(一)左冠状动脉(LCALCA) 左冠状动脉主干(LM) 称为中间支 前降支(LAD)供应前壁心肌的重要血管 对角支(Diagonal,D)供应左心室前侧壁心肌 室间隔支(Septal,S)供应室间隔前2/3心肌 左回旋支(LCX)供应左室侧壁及部分下、后壁心肌 钝缘支(OM) 左房支 房室沟支 正常冠状动脉的正常冠状动脉的 X X线投影线投影 (二)右冠状动脉(二)右冠状动脉( RCARCA)右冠脉主干 圆锥支(Conus Branch, CB) 窦房结支(Sinus Node,SN)右室支(Right Ventricular, RV) 锐缘支(Acute Marginal, AM)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供应左室隔面心肌及室间隔后1/3 左室后侧支(Posterolateral, PL) 房室结支(A-V Node, AVN)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增强器沿身体横轴移动的投影体位增强器沿身体横轴移动的投影体位 前后位“AP”位,增强器在病人上方 右前斜位“RAO”位,增强器在病人右前方 左前斜位“LAO”位,增强器在病人左前方 左侧位“LAT”位,增强器在病人左侧方 增强器沿身体纵轴移位的投影体位增强器沿身体纵轴移位的投影体位 足头位简称头位、“Cranial”位,增强器在病人的头侧 头足位简称足位、“Caudal”位,增强器在病人的足侧 冠脉造影常用的投影体位冠脉造影常用的投影体位 投照体位 暴露血管部位 RAO LAD 近、远,S,LCX,OM RAO+CRANIAL(右肩) LAD 中、远,D,S RAO+CAUDAL(肝) LM,LAD 近,LM/LAD/LCX 前三叉 LAO+CRANIAL(左肩) LCX 近、中、远,OM LAO+CAUDAL(蜘蛛) LM,LAD 近、中,D,LAD/D,LAD/LCX LAT(侧) LM,LCX 近、中,OM,LAD 中、远 AP+CRANIAL(正头) LAD 近、中、远,D,S,LAD/D 左 冠 状 动 脉 AP+CAUDAL LM,LAD 近,LCX 近、中、远,OM LAO RCA 近、中、远及分支 RAO RCA 中,PD,PL LAO+CRANIAL RCA 中、远,PD,PL 右 冠 状 动 脉 LAT RCA 近、中、远,PD, 冠脉造影常用的投影体位冠脉造影常用的投影体位 我院冠脉造影的常规体位我院冠脉造影的常规体位 左冠脉造影 : RAO 30头侧成角 25(右肩位) RAO 30足侧成角 25(肝位) LAO 45-60头侧成角 25(左肩位) LAO 45足侧成角 25(蜘蛛位) AP头侧成角(正头位) 必要时辅于LAT(左侧位)、AP足侧成角 右冠脉造影 : LAO 45 RAO 30-45 必要时辅于头、足侧成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