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

ICS65.150B52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XXXX—2011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0月)2011 - XX - XX发布2011 - XX - 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水域环境 14 网箱设计 14.1 网箱规格 14.2 网箱构造 24.3 附属设施 24.4 投饵装置 25 网箱设置 25.1 设置地点 26 鱼种放养 36.1 苗种质量 36.2 放养要求 36.3 放养时间、密度 36.4 进箱前网箱处理 36.5 鱼体消毒 36.6 放养方法 37 饲养管理 37.1 投饲要求 37.2 投饲 47.3 日常管理 48 病害防治 58.1 鱼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58.2 常见疾病治疗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大学本标准起草人:程光平、李文红、赵红梅、韦友传、吕逸欢、欧阳贤华、胡志达、罗仁生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网箱养殖的水域环境、网箱设计、网箱设置、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黄颡鱼网箱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1351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SC/T 1006 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SC/T 1007 淡水网箱养鱼操作技术规程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3 水域环境水面宽阔,水深应在5 m以上;水流﹥0.2 m/s,水位稳定,水质清洁;透明度应在0.5 m以上;溶解氧应达到4.0 mg/L以上;pH值6.5~8.5;其他水质指标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1的规定4 网箱设计4.1 网箱规格 网箱规格参照表1。
表1 网箱规格单个网箱面积(m2)规格尺寸(m)长×宽高<103.0×2.0 或 4.0×2.02.010~204.0×4.0 或 5.0×4.02.0~2.5>206.0×4.0 或 6.0×5.02.0~2.54.2 网箱构造4.2.1 网箱材料所用材料应符合SC/T 1006规定4.2.2 网箱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4.2.3 网箱结构4.2.3.1 框架其规格应比网箱的长、宽尺度大10 cm左右或等同4.2.3.2 箱体用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一般鱼种箱的网片为2×3线编结,成鱼箱用3×3线编结网目的大小依鱼种规格而定4.2.3.3 网目大小鱼种网箱网目目脚a0.1 cm~0.4 cm,或﹥7目;成鱼网箱网目目脚a1.0 cm~2.0 cm4.2.3.4 浮子和沉子浮子用塑料浮子或油桶制成,装好浮子后的网箱框架高出水面20 cm~30 cm;沉子用元钢或有一定沉降力的水泥块等材料制成,吊沉于网箱四角和中间,每个网箱6个~8个,装配沉子后网箱应能保持固定的形状,使箱内保持应有的空间 4.2.3.5 遮光盖用遮光网或不透光的合成纤维制成,长和宽与网箱框架相同4.3 附属设施4.3.1浮式框架可用竹杆、木条、金属或塑料构件制作,框架内空面积与网箱相当。
4.3.2运输(连接)构件用栈桥、小拖船或动力船作网箱与岸上连接而成4.3.3其它设施网箱浮子、沉子、固定物、投饵设施、浮式码头等应符合SC/T 1006规定4.4 投饵装置鱼种网箱:在中央底部设网布食台,以便投喂合成的团状配合饲料,食台面积为网箱面积的10%~15%;成鱼网箱:在网箱中央距箱底10㎝~20㎝处设置食台;投喂浮性饲料的网箱可不设食台,但要在网箱内侧四周围以网目小于饲料粒径的密网拦,围网高出水面及入水深度各30 cm5 网箱设置5.1 设置地点网箱养殖应设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养殖开发的水域;水面开阔、背风、向阳、交通便利,且避开航道网箱入水深度应>1.5 m5.1.1 容量控制网箱总面积应小于养殖水域面积的0.25%5.1.2 排列形式网箱应顺江河、水库水流方向, 采取“一”字型排列箱与箱的间距﹥0.6 m,排与排的间隔﹥10.0 m6 鱼种放养6.1 苗种质量 品种优良,游动活泼,体表完整无伤,体质健壮无病,规格整齐6.2 放养要求一次放足,规格一致6.3 放养时间、密度6.3.1 放养时间3月~7月,或水温在18℃~28℃的季节6.3.2 放养密度参照表2表2 放养密度参考表养殖目标进箱规格(cm)出箱规格放养密度(尾/m3)苗种2~3﹥5 cm2 000~3 000成鱼5~10﹥100 g500~8006.4 进箱前网箱处理鱼种进箱前10 d~15 d将网箱设置于适宜的水域,以便新网箱附着一定的藻类,减轻鱼种进箱初期的“擦伤”。
6.5 鱼体消毒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5 min~10 min,或用5 mg/L~1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 min~20 min6.6 放养方法入箱前应先行调节运输水体与设置网箱水体的温度差,使两者温差<2℃7 饲养管理7.1 投饲要求定时、定质、定量投饲7.2 投饲7.2.1 饲料要求7.2.1.1 选用蛋白质含量38-42%颗粒配合饲料或粉状饲料,也可投喂绞碎的杂鱼糜;7.2.1.2 鱼种饲料为团块状或粒径1 mm~2 mm的颗粒配合饲料,成鱼饲料为粒径2 mm~3 mm的颗粒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的相关规定7.2.2 投饵训食7.2.2.1 饲养鱼种,苗种进箱后1 d~2 d应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38%~42%并制作成团的粉状配合饲料,或绞碎的杂鱼糜和蚌肉,饵料应投入食台内,连续投喂1周~2周,待鱼集群摄食后,可逐渐替换成浮性或沉性颗粒配合饲料;初期投饲宜少量多次7.2.2.2 饲养食用鱼,可直接使用浮性或沉性颗粒配合饲料驯食,待多数鱼集群摄食后再进行正常投饲7.2.3 投饲量7.2.3.1 日投饲量的确定根据水温、网箱存鱼量和投饲率确定日投饲量。
日投饲率参考表3表3 日投饲率水温(℃)15~1819~2223~2627~3031~33饲养鱼种(%)2~2.52.5~3.53.5~4.56.0~8.05.0~6.0饲养食用鱼(%)1~1.31.5~2.02.5~3.03.0~4.03.0~3.5注1: 注1:日投饲率指每天投饲量与存鱼量的百分比注2: 注2:日投饲量=存鱼量×日投饲率7.2.3.2 日投饲量调整每隔10 d左右抽样测定、估算网箱存鱼量,参照投饲率调整日投饲量;具体投饲量应视天气、溶氧量、鱼类摄食强度等适当增减,以投饲后1 h内吃完为宜7.2.4 投喂次数和时间饲养鱼种,每日投饲4次:9∶00、15∶00、19∶00、22∶00;饲养食用鱼,每日投饲3次:9∶00、16∶00和20∶00;白天投饲量占60%,晚上占40%7.2.5 投饲方法团块状或沉性颗粒饲料投入食台,浮性饲料直接投入网箱7.3 日常管理7.3.1 巡查应随时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勤检查网箱,勤冲洗网衣,清除各种污物;防止网衣破损逃鱼7.3.2 生长监测定期观测鱼体生长情况,每30 d随机抽取30尾~50尾,测量其体长和体重,了解养殖效果,以便适时调整养殖措施。
7.3.3 换箱根据鱼体的生长情况,及时更换合适网目的箱体;同时不同规格的个体分箱饲养7.3.4 记录记录气温、水温、投饲种类和数量等7.3.5 建立档案养殖过程应严格建档,各种记录表格应符合SC/T 0004的规定7.3.6 其他其余管理措施应符合NY/T 1351和SC/T 1007中6的规定8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8.1 鱼病预防的一般措施选择、放养体质健壮、不带病鱼苗、鱼种;鱼苗、鱼种入网箱前进行严格体表消毒;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或作无害化处理;病鱼网箱中使用过的鱼具要浸洗消毒;消毒药物及浓度按6.5执行8.2 常见疾病治疗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见表4渔药使用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表4 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鱼病名称症 状防 治 方 法爱德华氏菌病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洫,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有类似斑点,鳃丝渗洫,病鱼偶作环状游动,活动失常,且不久死亡拌饵投喂含量20%的氟苯尼考,每100 kg饲料拌药20g,连喂3 d~5 d为一疗程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寄生于皮肤时,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体表布有许多不规则的小白点,身休失去平衡;粘孢子虫寄生于鳃时,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影响呼吸功能;粘孢子虫寄生于肠道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无力,常在水中上层游动,食欲减退,消瘦而死亡。
鱼种放养前,高锰酸钾20 mg/L浸洗30 min用具注意清洁消毒病鱼死鱼及时捞出处理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感染部位组织增生,形成脓泡,严重时脓泡表现为许多较规则的小白点,镜检可见具马蹄形核的虫体,用辣椒粉210 g、生姜干片100 g,煎成25 kg溶液泼洒在箱体四周,每天一次,连泼三天或用15 mg/L~20 mg/L福尔马林液浸泡病鱼,每天5 h~6 h水霉病发病初期肉眼看不出症状,中、后期菌丝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用1.4mg/L~3mg/L五倍子液或400 mg/L食盐+400 mg/ L小苏打合剂浸泡2 h肠炎病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腹水用20%的氟苯尼考拌饵投喂,每kg饵料拌药0.2 g,连喂6 d为一个疗程车轮虫病鱼鳃部及体表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偶尔出现“跑马”症状每亩(1米水深)用苦楝树新鲜枝叶30 kg,煎汁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