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岩洞栽培

猴头菇岩洞栽培我国人工猴头菇种植栽培始于1979年,现在不少地区均有人工 栽培其产品远销美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是最受欢迎的出口商 品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加之药用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 费者青睐,市场价格非常坚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极为深远的 开发前景目前,人工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袋栽、仿野生栽培还有 大田阳畦等方式,但上述方式因为猴头菇对外在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 高,不是温度控制成本高,就是季节性较强,不利于量产,而在我国 有许多天然的岩洞,常年温度、湿度非常利于高品质的猴头菇量产, 所以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岩洞选择选择洞高在5---20米、地势较为平坦、靠近水源(或有地下水)、 面积1000平方以上的岩洞,洞口尺寸控制在20平方米左右(如果洞 口较大可用砖墙、水泥砖进行密封)利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洞内可 以根据岩洞的宽度和高度进行搭棚,增加猴头菇的生产量,一般控制 在1000平方米10000袋的规模为宜二、 无季节栽培一般天然的岩洞常年温度保持在13---20度之间、湿度也较为合 适,而且岩洞内环境绝对是无污染、低虫害,可以一年四季进行无季 节栽培,非常利于原生态高品质猴头菇的量产。
三、 栽培料的制作1 .培养料★配方一:棉子壳90%、豆腐渣8%、大麦粉1%,石膏1%, PH 值 5.5;★配方二: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 过磷酸钙1%, PH值5.5此二种配方转化率稍微高点,但出品的猴 头菇烘干后颜色较黄★配方三:棉子壳50%,玉米芯粉38%,麸皮10%,石膏1%, 过磷酸钙1%, PH值5.5此配方转换率相对较小点,出品的猴头菇 烘干成品较为漂亮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1: 1.2〜1: 1.4加水调至含水 量 65%2. 装袋选择能承受147千帕的蒸汽压力,125°C高温不熔化的聚丙烯塑 料袋,规格15厘米X32厘米〜34厘米X0.04厘米,每袋装干料重约 0.4千克〜0.45千克培养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塑料封口盖封住袋四、灭菌、接种、菌丝培养1.灭菌:灭菌是指培养料在高温100°C--128°C下,使各类微生物 的活性蛋白变性而死亡,同时也可使培养料熟化,这样猴头菇菌种接 种后,菌丝在无杂菌的状态下能快速发满整袋灭菌一般用两个标准 进行操作,一是灭菌温度的控制,二是灭菌持续的时间控制一般采 用常压灭菌灶,一次能装几百到上千袋,要求灭菌的时间在8小时, 为了提高灭菌效果,可以利用余热闷一夜,彻底灭菌。
2.接种:接种要求:1)接种空间一定要彻底灭菌;2)菌种所暴 露或通过的空间,必须是无菌区;3)菌种通过菌种瓶口时,必须用 酒精灯封闭容器口; 4)接种工具必须用酒精灯灭菌后操作;5)每次 操作时间越短越好;6)操作人员必须要换上消毒后的工作服,双手 要用酒精消毒3. 菌丝培养:接进菌种的培养袋,应立即运往培养室在菌丝生 长期间,根据菌丝的生长情况调节培养室的温度初期温度为 25-26^;菌丝开始向四周蔓延时,将温度降低到20--22C;当菌丝 长满至整袋2/3时,再将温度降至20°C左右这样培养出的菌丝粗壮 旺盛五、出菇管理发满菌丝的袋子转移到岩洞的架子上,拔掉塑料封盖首先进行 催菇,猴头菇属于微光菇,在岩洞中可用20瓦的节能灯进行散射光 刺激,因为岩洞的温度变化不大,可以用引风的方式进行温差刺激催 菇,早晚温差在8--10C,可加快原基的形成一般经过3 - 5天,培养料表面会出现白色瘤状物,这时停止温 差刺激,保持温度稳定,湿度控制在85-90%,室内散射光在200-400 勒克斯,同时增加通风量袋与袋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防止子实体 膨大时相互粘连,采用平放不同层正反方向摆放,不要随意转动袋子, 防止猴头菇菌刺发生弯曲,影响商品性。
岩洞内猴头菇的栽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好通风换 气的管理,因为猴头菇生长需要氧气,洞内二氧化碳过高会影响子实 体的呼吸二、猴头菇具有趋光性,洞内散射光要均匀、光源要固定 三、要保持洞内的干净卫生,防止害虫滋生,受污染的培养袋远离培 养室并深埋四、适时采收,当菌刺长至0.4厘米时,为最佳采收期, 过晚采收,猴头菇的担孑包子弹射出来,就会使菇体产生苦味,影响商 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