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运输巷综合防突专项设计XXXX518(1)

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盘县洒基兴镇煤业有限公司荣祥矿井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 制: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制日期:2015年5月18日目录说 明: 2一、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 2(一)工作面基本参数 2(二)C3煤层赋存条件 3二、C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三、防突措施 5(一)区域防突措施 5(二)局部防突措施 14四、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2五、避灾路线 26六、其他 26说 明:根据矿井采掘接替部署,1036采面回采巷道于2014年11月中旬开始施工,作为2015年的正常接替回采;现1036回风巷已施工到位,继而即将掘进1036运输巷该区域已采取了开采上保护层(C1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并于2014年11月6~7日对该工作面区段标高以上进行了区域效果检验,检验结果为: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1.4232m3/t(详见附表贵州吉龙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测试报告单);并于2015年5月10日采用预测预报钻屑指标法对1036运输巷于开口位置进行首次区域验证,验证结果为:最大解吸指标K1值0.08·,最大钻屑量1.8kg/m;即该区域无突出危险性。
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以保证1036工作面在接替掘进期间的安全,特编制如下局部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一)工作面基本参数1、工作面名称: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2、工作面位置及主要技术特征:该工作面地表为山地,无村庄和建筑物地面标高位于+1900m~2020m之间,工作面距地表最大垂距为310m1)1036采面位于F22断层以东,属C3煤层的采区第三区段,其上部的1034、1032已经回采完毕,上山另一翼的1037采面正在布置回采工作面开采标高上至回风巷+1585m,下至运输巷+1574m之间,垂高11m (详见巷道平面布置及通风系统图)2)1036采面走向长约140m,倾斜长约40m;煤层平均倾角16°,煤层平均厚2.0m3)1036运输巷巷道采用梯形11号矿工钢架棚支护,净断面积6.0m23、工作面回采条件(1)通风:该回采工作面具备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回风流直接汇入采区回风上山,无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配风量420m3/min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通风线路:新鲜风流经主副斜井→轨道、运输石门→东运输大巷→C3煤层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036运输巷→1036回风上山→103集中回风上山→C3煤层总回风巷→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引风道→主要通风机抽排出地面。
2)供电:工作面所需电源取自井底变电硐室回采专用动力回路,电压660V,电缆规格50×3+1×16型矿用阻燃橡套电缆3)运输:人工攉煤经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至C3煤层运输上山刮板输送机运至C3煤层运输上山煤仓,进入主运输系统二)C3煤层赋存条件(1)地质构造该工作面位于F22断层以东,经掘进时发现,其走向中部有二个隐伏小构造及褶皱带,但对回采无影响,地质构造简单该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根据生产揭露的资料分析:该工作面及附近水文地质情况清楚,无水害威胁2)地层矿井煤系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煤组含煤地层底与玄武岩顶为界;上段以1号煤层顶板含动物化石的砂质泥岩为上界,厚90-120米,本段岩性全区比较稳定,以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坚脆的砂质泥岩中部有三层全区稳定的动物化石层位,以腕足类为主其次为腹足类植物化石较中、下段少本段本段共含煤10-14层,可采煤层1、3、5、6、9、等均分布于此中段以12号煤为顶界,厚平均为124米下部以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在全区比较稳定,夹煤5-8层,厚约69米上部岩性变化较大,以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主,常相互递变夹较多似层状和不规则的菱铁质结核,砂岩中菱铁矿为其特征,风化后呈褐色。
含大量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厚约55米含煤10-15层, 13、15、17、18、20#煤层等可采煤层均集中于此下段以24号煤为上界,厚38-78米,平均57米,岩性以深灰-灰黑色的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菱铁质薄层和黄铁矿结核,常见有较完整的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共含煤10-12层,多薄而不稳定,仅少数局部可采底部为灰色铝土质泥岩,厚1-3米,性脆由此可见煤系地层以细碎屑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为主要早期属于近海冲积平原滨海泻湖盆地环境,晚期属于沼泽、泥炭沼泽环境3)C3煤层特性C3煤层呈煤黑,倾角平均为16°,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度最大为2.2m,最小为1.8m,平均2.0m,容重为1.4t/m3;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局部有细砂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煤层灰分16—22%,挥发分23—25%,含硫0.23—0.35%,粘结指数74%,发热量6000—6500卡/克二、C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1、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2010年5月请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1565m标高C5、C12、C13煤层进行了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瓦斯压力0.24Mpa,煤样坚固性系数0.93,瓦斯放散初速度为9.596mmHg,鉴定结论在1565m标高以上的C5、C12、C13煤层无突出危险性。
C3煤层未作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盘县为国家划定突出矿区,因此在掘进前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我矿未对C3煤层进行了突出危险性鉴定,按突出煤层设计及管理,采取优先开采上保护层C1煤层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矿区范围内+1574m以上C1煤层在整合前2007年以前已全面采空),经实际采掘过程中的实测,C3煤层(+1574m标高)瓦斯含量W0=1.4232m3/t(11月6~7日实测),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三条, +1574m标高以上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三、防突措施(一)区域防突措施我矿取开采上保护层C1煤层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矿区范围内+1574m以上C1煤层在整合前2007至年以前已全面采空)因此,设计矿井采用开采上保护层(C1煤层作为保护层)作为区域防突措施C3煤层在采掘活动前,必须对该区域的区域防突措施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只有经效果检验达标,区域验证结果不超标,方可采取局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进行采掘作业1、保护层开采范围C3煤层上覆C1煤层已全部开采,根据实际掌握情况,上覆C1煤层采用无煤柱开采,无煤柱留设。
1036工作面区段对应上覆C1煤层开采工作面为1014、1016采煤工作面根据矿井实测掌握情况,上覆1014、1016采煤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开采,走向长约165m,倾斜长约178m[(40m+48m)+(45m+45m)]2、保护层对被保护层的保护范围由于我矿未C1煤层开采后对C3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进行实测,无相关实测参数,所以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第四十八条对保护层有效保护作用范围进行确定1)保护层的有效垂距范围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表D.2(本措施中为表2-2-1)得出:C1煤层和C3煤层之间垂距平均为18m,小于50m(煤层倾角16°,为缓倾斜煤层),C3煤层在C1煤层开采后的有效保护范围内表2-2-1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有效垂距煤层类别最大保护垂距(m)上保护层下保护层急倾斜煤层<60<80缓倾斜和倾斜煤层<50<100参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公式(D.1)、(D.2):C1煤层1014、1016工作面平均采高为1.6m,平均开采深度为300m,工作面斜长均为178m,走向长度分别为165m故上保护层(C1号煤层)最大有效保护距离:S上=S′上β1β2=88.5×1×0.9971≈88.2m>18m式中S′下、S′上——下保护层和上保护层的理论有效间距,m。
它与工作面长度a和开采深度H有关由上述可知:1号煤层开采深度H=300m,工作面长L=178m;参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表D.3(本措施中为表2-1-2)得:S′上=88.5m(注:开采深度按300m、工作面长度按178m取)β1——保护层开采影响系数当M≤M0时,β1=M/M0;当M>M0时,β1=1表2-1-2 S′下、S′上与开采深度(H)、工作面长度(L)的关系开采S'下/mS'上/m深度工作面长度L/m工作面长度L/mH/m5075100125150175200250507510012515020025030070100125148172190205220566776838790924005885112134155170182194405058667174765005075100120142154164174293949566266686004567901091261381461552434435055596180033547390103117127135212936414549501000274157718810011412218253236414445120024375063809210411316233032374041其中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M0——开采保护层的最小有效厚度,m。
由上述可知:C1煤层开采厚度M=1.6m,参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附录D中图D.3(本措施中为图2-2-1)得C1煤层最小有效厚度M0=0.32m,因M>M0,故β1=1;β2——层间硬岩(砂岩、石灰岩)含量系数,以η表示硬岩在层间岩石中所占的百分比根据C1煤层瓦斯地质分析得:η=85%,所以β2=1-(0.34×η/100)=1-(0.34×85/100/100)=0.9971图2-2-1: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采止线和煤柱的影响范围综上所述,1036工作面处于上保护层的1014、1016工作面开采后的有效保护垂距范围内2)沿走向的保护范围并参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附录D.2,沿走向卸压角δ5取60°,如图2-2-2所示C1煤层和C3煤层之间垂距h=18m,计算的保护距离和煤柱影响范围见表2-2-3 图2-2-2 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停采线和煤柱的影响范围表2-2-3 :保护层沿走向的保护范围和煤柱影响范围煤层类别计算的有效保护距离或影响范围(m)工作面走向长度为L1煤柱L2保护层≤L1-2×h×ctg60°≥L2+2×h×ctg60°9号煤层沿走向左侧和右侧的最小内错距S1、S2为: S1(S2)=18×ctg60°≈10.4m(3)沿倾斜方向保护范围参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附录D.1及表D.1(本措施中为表2-2-4),沿倾斜卸压角δ1、δ2、δ3、δ4分别取77°、83°、75°、75°,如图2-2-3所示。
计算的保护距离和煤柱影响范围见表2-2-5A-保护层;B-被保护层;C-保护层边界线图2-2-3 沿倾斜方向保护范围和煤柱的影响范围表2-2-4:保护层沿倾斜的卸压角煤层倾角α(度)卸压角(度)δ1δ2δ3δ408080757510778375752073877575306990777040659080705070908070表2-2-5:上保护层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和煤柱影响范围煤层类别计算的有效保护距离或影响范围(m)工作面倾斜长度L3煤柱L4保护层《L3-h(ctg75°+ ctg75°)≥L4+h(ctg75°+ ctg75°)C1煤层沿倾斜方向下山侧和上山侧的最小内错距S3、S4为:S3(S4)=18×ctg75°≈4.8m(4)1036工作面保护范围和未保护范围的确定按瓦斯地质图中,1036工作面与上保护层的1015工作面的对应位置,并结合上文(一)、(二)、(三)对最大有效保护垂距、沿走向保护范围和沿倾斜方向保护范围的确定得出:1036工作面沿走向被保护长度144.2m,实际走向长度140m;沿倾向被保护长度168.4m,实际长度45m;因此,C3煤层1036工作面全部处于上部C1煤层开采保护范围。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回采期间必须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进行消除突出危险性效果检验1)区域效果检验指标区域效果检验指标可采用测定煤层残余瓦斯瓦斯压力和残余瓦斯含量为指标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控制范围内的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必须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如表2-3-1所示我矿采用煤层瓦斯残余含量作为临界值指标进行区域消突效果检验指标表2-3-1 区域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指 标类 别煤层残余瓦斯压力P(M/Pa)煤层残余瓦斯含量W(m3/t)突 出危险性临界值≥0.74(0.6)≥8(6)有突出危险<0.74(0.6)<8(6)无突出危险(2)区域效果检验过程①区域效果检验施工我矿采用优先开采保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其矿区范围内的C1煤层已于整合扩能建设前全部采空,故而矿井未施行顶底板巷穿层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因此,对C3煤层工作面采掘前进行效果检验、消突评价时,采用在C3运输上山下口(+1574m标高)沿C3煤层走向布置一个取芯钻孔,采用DGC型瓦斯含量测定直接测定装置直接测定,通过井下解析及地面解析,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测得各检测点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如表2-3-2所示。
我矿评价组人员于2014年11月6~7日对C3煤层+1574m标高以上工作面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施工,C3运输上山下口(+1574m标高)沿C3煤层走向布置钻孔3个,控制巷道前方60m,巷道两帮轮廓线外各15m,如图2-3-1所示 ②效果检验参数对检验测试点所取煤样的采用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直接测定,通过井下解析及地面解析,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试验测得各检测点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如表2-3-2所示(详见附表《贵州吉龙投资有限公司试验测试报告单》)表2-3-2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测定指标参数表钻孔号样品编号钻孔/取样位置(m)测定的瓦斯量(m3/t)备注1Rx03h01C3煤层运输上山下口钻孔长度60m/取样位置59~60m1.4206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8 m3/t (6m3/t),证明区域措施有效2Rx03h02C3煤层运输上山下口钻孔长度64m/取样位置63~64m1.42322Rx03h03C3煤层运输上山下口钻孔长度64m/取样位置63~64m1.42184、区域验证区域措施是效果检验后,须对检验效果进行考察验证考察验证方法如下:1)考察验证孔的布置采用钻屑指标法的方式对1036采掘工作面进行考察验证,沿工作面走向每隔8m打一个考察验证孔,考察孔深度10m。
以考察验证孔位置在水平上的投影保留2m的超前距离,进行批掘(采)2)考察验证采用钻屑指标法指标⑴钻屑瓦斯解析指标 K1[ml(g.min1/2)-1], 从第二米起每两米测定;⑵钻屑量 Sa(kg/m),从第一米起测定;钻屑量Smax(Kg/m)钻屑瓦斯解析指标K1max[ml(g.min1/2)-1]区域验证结果≥6≥0.5措施无效,有突出危险<6<0.5措施有效,无突出危险我矿防突队于2015年5月10日采用预测预报钻屑指标法对1036运输巷于开口位置进行首次区域验证,验证结果为:最大解吸指标K1值0.08ml(g.min1/2)-1,最大钻屑量1.8kg/m;即该区域无突出危险性3)需说明的几个问题⑴尽量把考察验证孔布置在软分层内⑵若煤层走向发生变化时,遇地质构造等原因,考察验证孔参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⑶考察验证时防突工负责布置验证钻孔,收集各项参数并做好记录;掘进工负责施工钻孔;现场必须有安检员和瓦斯员监督整个考察验证的全过程考察验证结束后所有参与验证及监督人员必须在考察验证原始记录上签字并对所测参数负责⑷当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补充措施,补充措施采用工作面施工排放孔的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排放钻孔布置补充措施);之后再进行效果检验、验证,直至措施有效方可回采推进。
二)局部防突措施一)突出危险性预测1036工作面掘(采)前,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区域措施有效后,严格按照局部“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进行作业:突出危险性预测→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正常(采)进;有突出危险→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正常掘(采)进l、在1036运输巷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决定使用钻屑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2、在103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设计预测钻孔为3个,预测钻孔孔深控制巷道正前方8~10m,上下帮各3m范围钻孔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若工作面存在地质构造或地质异常变化带,应在地质构造或地质变化带附近适当增补预测孔用煤电钻和配套螺旋钻杆施工,预测钻孔布置参照下图施工当掘进工作面预测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留有不小于2m的预测钻孔超前距前提下,方可掘进;当掘进工作面预测由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3、预测指标测定(1)钻屑量测定:每钻进1m,收集全部钻屑,用弹簧秤称重2)钻屑解吸指标(K1)的测定:使用仪器为WTC型突出预测仪每钻进2m,取一次钻屑作解吸特性测定。
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φ1mm的筛子在下,φ3mm的筛子在上),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g时,停止取样,并断续进行筛分,最后把已筛分好的φ1-3mm的煤样装入ATY仪器的煤样罐,准备测试当秒表走到t0时(通常规定t0不1-2min),启动仪器采样键进行测定,经5min后,当仪器显示t0时,用键盘输入t0,按监控键,仪器显示L0,输入L0,按监控键,仪器进行计算,并显示Fi,此值即为K1值整个测定完成,可进行下一个煤样测定4、当最大钻屑量≥6kg/m,K1值≥0.5时,则确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必须采取防突措施直至预测指标不超限,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回采推进5、当预测预报确定无突出危险时,可正常进行掘进工作,但必须保证留有2m的超前距离,严禁超进以后工作面每掘进8m进行预测预报一次6、预测预报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工作面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汇报,但不得拔出钻杆7、预测预报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在场,负责现场安全检查,无安全隐患,方可作业8、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严禁作业。
9、预测预报过程中,严禁任何形式的、与预测预报工作无关的工作平行作业10、必须按规定进行预测预报各项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二)防治防突措施当采掘工作面经预测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防突措施,防突措施可采取钻孔抽放或钻孔排放瓦斯的措施,直至检验消突后方可继续进行采掘作业,采掘过程中进行预测、验证,严格按前述预测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经实测该工作面区域(+1575m标高以上)煤层瓦斯残余含量较小,本次设计暂采用小直径超前排放钻孔排放作为局部防突措施须进行抽采时,另行按照抽采设计进行专项设计;按照要求,抽采管路必须紧跟迎头,以备需要抽采时及时投抽1、排放钻孔布置(1)小直径浅孔超前排放孔布置在相对最软的软分层中,或预测参数超标的预测孔附近,并与预测孔平行孔深10m,孔径75mm或84mm,钻孔个数根据煤层厚度和钻孔有效排放半径而定,钻孔有效排放半径为;直径75mm钻孔为0.7-1.0m直径为84mm的钻孔为1.0-1.2m;若煤层松软,钻孔施工中有强烈喷孔、响煤炮、瓦斯忽大忽小或卡钻等突出预兆时,均视为严重突出危险地带,应增加排放孔数量2)当构造煤厚度小于1.2m时布置单排排放孔;当构造煤厚度大于1.2m时,布置双排排放孔,以控制整煤层;钻孔孔间距必须小于有效排放半径,且必须保证部留“空挡”,以便前方媒体得以充分卸压释放。
2、防突措施采取完成后,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如果检验证实措施无效,必须补打钻孔或采取其它防突措施3、排放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工作面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汇报,但不得拔出钻杆4、施工钻孔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在场,负责现场安全检查,无安全隐患,方可作业5、施工钻孔过程中,严禁任何形式的、与施工抽放工作无关的工作平行作业7、必须按规定进行钻孔施工的各项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三)效果检验措施防突措施采取完成后,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如果检验证实措施无效,必须补打钻孔或采取其他防突措施1、在1036回风巷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决定使用钻屑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性效果检验2、1036回风巷掘进效果检验孔必须布置在防突措施孔之间,并与措施孔平行;检验孔深度应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本设计为10m,控制巷道前方10m及下帮3m范围3、当检验结果措施有效时,若检验孔与防突措施孔深度相等,则可在留足防突措施超前距(正常地带至少3m,地质构造带至少5m),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回采推进当检验孔深度小于防突措施孔时,则应当在留足所需的防突措施超前距(正常地带至少3m,地质构造带至少5m)的同时,还应保留有2m的检验孔超前距条件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回采作业。
4、当防突措施无效时,不论措施孔还留有多少超前距,都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只有经措施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回采作业但必须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每推进8m进行预测预报一次5、效果检验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工作面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汇报,但不得拔出钻杆四)安全防护措施(一)防突风门1、 1036工作面采掘前所有进回风之间的行人巷道必须设置防突反向风门,防突风门(两道正反风门)必须牢固,并安设两道,风门墙用料石和水泥砂浆砌筑,镶入巷道周边岩石不得小于0.4m,风门墙厚不得小于1.0m,门和门框可采用坚固的木质结构,风门厚度不小于60mm,门框厚度不小于100mm,两道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风门能自动关闭,风门必须连锁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防突风门设置在1036运输巷与1036回风上山之间(如附图巷道布置图所示)2、1036掘进工作面放炮作业时,系统内进回风之间的反向风门必须关闭(并指派专人站岗警戒),需要通风的风量窗,必须安设好防止风流逆转的装置放炮作业起爆点及岗哨布置,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二)避难所及压风自救装置1、我矿井下设置有避难所,采用地面压风机直接向井下供风,避难所设置、设施、设备符合要求,能能满足需要。
2、工作面设置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装置如下示意图压风自救系统应当达到下列要求:(1)按规定在地面安设空气压缩机2台,管路安设到所有采掘工作地点及其它安全设计规定的地点2)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4)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个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三)远距离爆破1、放炮地点必须设在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所内,工作面放炮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启爆点设一台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103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启爆点设置在C3煤层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后2、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不得少于30min3、工作面放炮母线采用两芯铜芯线电缆,沿非电缆侧悬挂,且距顶板0.5m;严禁有明接头或胶皮破口4、放炮前,由班长负责撤人、布岗、断电,人员全部撤到C3煤层运输上山进风流中5、放炮员操作地点、岗哨人员警戒地点,必须设置压风自救装置,且人员必须随身配备隔离式自救器。
6、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7、放炮后进入工作面必须先检查安全情况,必须先处理好安全方可进行其他作业四)其它安全要求1、工作面电器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并应每旬检查一次防爆功能,严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器设备2、突出的煤及时清理,对突出的孔洞应充填或支护,防止煤的自燃引起瓦斯爆炸清理突出煤时,必须编制防止煤尘飞扬、杜绝火源、垮塌以及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防护措施若发生大型或特大型突出时,一般不要放出空洞的松散煤体,以免造成空洞跨塌或引起再次突出,应及时砌碹或注浆封闭空洞,以免引起煤的自燃3、矿井每一入井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压缩氧或化学氧)自救器4、矿井安装与外界相连通程控电话1台(电信),矿内井上、下安装30部内部电话其地面安装地点为:调度监控室、炸药库,主要通风机房、瓦斯抽放泵房,变电所、压风机房、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其井下安装为地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机的头尾、装载点、运输巷、变电所的固定通信四、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一)加强防突措施的施工管理1、加强防突措施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2、施工现场应有必备的施工牌板,如防突措施牌、防突控制牌、突控点等醒目标志;3、加强钻孔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防止打钻突出伤人事故。
钻孔施工严格按钻机操作规程作业;钻孔施工地点前方一定范围内,必须进行可靠支护和对煤壁进行严密背护;钻孔施工时,人员不能正对钻孔工作,防止瓦斯喷孔伤人;加强打钻地点的瓦斯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注意观测瓦斯突出征兆,有异常情况,及时撤人等;4、建立防突工程(指预测或效果检验、实施防突措施、施工抽放孔等)检查、验收、奖惩制度钻孔施工前,由防突机构派人按设计参数进行现场精确定孔,钻孔施工人员按现场标定参数施工;施工过程中,矿管理人员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程完工后,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现场验收,验收以设计和上级规定标准进行,不合格,则重新施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直至开除出矿;5、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若遇地质构造,钻孔打不到设计要求或遇钻孔喷孔、卡钻、顶钻严重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向调度室汇报,听候处理;6、若应煤层赋存发生变化,原设计钻孔参数需要调整时,现场人员提出后,原设计单位和人员应到施工现场勘测,提出修改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7、对未达到效果的地带,应进行补充防突措施或回采过程中采取局部防突措施,以达到全面消除突出危险的目的;8、采掘队严格按允许进度进行作业,严禁超采推进。
二)加强瓦斯地质工作1、工作面开工前,必须附有地质说明书;提前预测预报工作点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构造和瓦斯涌出情况;采掘活动过程中,发现煤层赋存、煤结构情况和瓦斯浓度发生变化时,地质人员及时下井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技术安全措施2、地质测量部门与防突机构、通风部门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及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作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三)加强防突日常技术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1、严禁采用不合理的通风方式2、矿井总回风巷、专用回风巷只能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输、行人、安设电气设备加强回风巷的检查与维护,不得有矿车或杂物等堆积,以免阻塞通风断面3、回风系统必须畅通,回风断面不得小于《规程》等文件规定要求;4、井下巷道按有关规定安设足够数量的隔爆水袋,定时加水,并按质量标准化要求设置、维护四)施工钻孔安全措施本设计涉及到预测、措施、效果检验和验证等钻孔施工,在打钻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1、打钻人员只能站在支护完好的地方操作,严禁空顶作业2、打钻地点电器设备必须进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3、打钻之前,必须严格检查作业地点及其附近20m范围内的顶板及支护情况如有隐患,待排除后,方可进行打钻4、打钻地点及其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严禁打钻5、清理打钻地点附近杂物,保证撤退路线畅通6、打钻过程中,如果出现卡钻时,不能强行拔出钻杆7、打眼前先检查钻机是否完好,要及时进行试运转后方可打钻8、打钻前必须先检查作业点安全,支护完好,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打钻9、打钻前必须检查作业地点有无瞎炮、残炮,如有必须先处理完后方可打眼10、打钻时不准戴手套打眼,施钻人员必须精力高度集中11、打钻过程中,如有煤与瓦斯突出或透水预兆,必须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上栅栏,揭示警标,并汇报矿调度严禁拔出钻杆12、打钻过程中,必须派有经验的专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13、在打钻过程中,如遇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较大时,应加强通风,并采取防止瓦斯喷出的措施五)其他安全措施1、回采过程中,专职瓦斯检查工经常检查瓦斯,发现瓦斯大量增加或其他异常状况时,必须停止作业,撤除人员,进行处理2、回采过程中,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随时观察采面煤(岩)及瓦斯变化情况,发现突出预兆,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未采取有效措施不得回复作业。
3、瓦斯检查员必须按规定检查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情况,严禁空班、漏检、假检4、所有人员必须爱护通风、防突设施,一经损坏,必须立即汇报,未经处理,不得放炮5、作业班组必须严格按照《防突措施预测预报报告单》的要求回采,认真填写防突牌板,严禁漏填、错填,更不允许超进;每次实施防突措施前,由现场管理与测试人员联系好6、实施防突措施及放炮前,施工作业班组必须搞好工作面支护,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措施施工人员严格加强作业点安全检查处理,做好自主保安7、班组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措施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按规定悬挂在作业地点8、实施防突措施时,工作面不得生产五、避灾路线发生瓦斯、火灾害事故时,人员不要惊慌,并带好自救器,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到进风流中或避难所等待救援发生水灾时,人员从工作面、回风巷、回风上山向总回风方向撤退瓦斯、火灾害事故避灾线路: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036运输巷→→C3运输石门→东运输大巷→轨道石门2→副斜井→地面水灾害事故避灾路线: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036运输巷→1036回风上山→103集中回风上山→C3煤层总回风巷→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地面六、其他1、开工前,必须组织职工贯彻学习《作业规程》,及本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执行。
2、未尽事宜,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荣祥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291036运输巷开采保护层平面示意图1036运输巷开采保护层剖面示意图1036运输巷取芯钻孔设计布置图1036运输巷取芯钻孔施工竣工成果图附件1-1:1036运输巷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报告单附件1-2 :1036运输巷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报告单附件1-3 :1036运输巷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报告单附件2:1036运输巷区域验证(预测预报)报告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