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案 人教版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济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读成“济(jǐ)南”,当读“jì”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的“蹿” (cuān)。
“千佛(fó )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ú)山”,当读“佛(fó)”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ào)映”的“倒”不要读成“dǎo” “数(shǔ)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ù” “妩(wǔ)媚”的“妩”,不要读成“fǔ” “活泼(pō)”的“泼”,不要读成“bō” “清清楚楚”的“楚” (Chǔ) “比较”的“较” (jià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 佛——拂 洁——结 泼——拨 秘——密 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yōu)静:幽雅寂静 妩(wǔ)媚(mè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kuò):(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植物 泉眼:流出泉水的窟窿 没昼没夜:没有白天和夜晚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
腾起:升起 摇曳(yè):摇动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长城》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 拍摄(she) 嘉(jia)峪(yu)关 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