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0春离线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A李爱萍参考资料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卷(共6页)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一、判断题(20分)正确:用丁表示,错误:用X表示,请将判断结果填入各题的()中:I. 间接变频装置的中间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的属于电压源变频装置 X)2•恒磁通变频调速协调控制原则是Uf为常数( V )3.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MT坐标系的电磁量是直流量 V )4. 在矢量控制中以定子A轴为参考轴的坐标系是dq坐标系X )5. 交交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与输入电网电压的频率相同X )6. 交-交变频器的最大输出频率是50Hz°( X )7. 规则采样法的采样区间是等宽的( V )8. 串联二极管的电流型逆变器换流中的尖峰电压出现在二极管换流时刻( V)9. 在选择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时,可以不考虑元件承受反压的时间 X )10. 交直交变频器是直接变频器 ( X)II. 按照VT1~VT6顺序导通逆变器主开关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提供变频电源,ABC三相的下桥臂开关编号分别是VT2、VT4、VT6°( X)12. 变频调速时,在基频以上通常采用恒磁通变频调速,其协调控制原则为U/f等于常数。
X)13. 变频器按变换的环节分为交—交变频器和交—直—交变频器;前者称为间接式变频器,后者称为直接式变频器X )14. 变频器按直流环节储能元件不同分为电流型变频器和电压型变频器V)15. 矢量控制理论中涉及的三个主要坐标系分别是ABC、 aB 和MT ;其中ABC和aB是旋转三相坐标系X )16. 在矢量控制理论中将三相坐标系下的三个时间变量写成XA = k[x (t) + ax (t) + a2x (t)]形式A B C的空间矢量,是以定子A轴为参考轴的空间矢量表达式V )17. xa = xAe-j0是以转子a轴为参考轴的空间矢量表达式V )18. xx =xaejax是以任意x轴为参考轴的空间矢量表达式V)19. 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量,其中iM 1为磁场分量V)20. i为转矩分量,可以实现解耦控制V )T1二、选择题(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各题的()中:1. 变频技术中正弦脉冲宽度调制的英文缩写是(C )A. PIC B. IPM C. SPWM D. GTR2.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较低频率时应适当提高( B )A.定子电流 B.定子电压 C.电源频率 D.电机转速3. 由D触发器构建的环形分配器,如果在任意时刻都有2个Q端输出1,则可得到宽(A ) 的六路脉冲输出。
A.120° B. 180° C. 150° D. 不确定4. 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调试工作应遵循先( A )的一般规律A、先空载、后轻载、再重载 B、先轻载、后空载、再重载C、先重载、后轻载、再空载 D、先轻载、后重载、再空载5. 120°导电型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换流是在( A )之间进行的A. 相邻相的上桥臂或者下桥臂 B. 相邻相的上下桥臂C. 同一相的上下桥臂 D. 不确定桥臂6. 电流型变频器带异步电动机在电动状态下运行时,变频器的逆变器处于( B )状态A.空载 B.逆变 C.截止 D.无法确定7. 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单元通过( B )得到控制脉冲的高低电平A. 锁相环 B. 比较器 C. 函数发生器 D. 极性鉴别器8. 电流型变频器带动异步电动机可以四象限运行,如果运行在第 2 象限则逆变器处于 ( B )状态A. 电动 B. 逆变 C. 整流 D. 截止9. 交交变频器工作时,正、反两组变流器交替工作如果输出电压电流相位差大于90°, 说明电动机工作在( B )状态A.电动 B.制动 C.空载 D.额定10. 在变频调速中,若在额定频率以上调时,当频率上调时,电压 ( C )。
A、上调 B、下降 C、不变 D、不一定三、作图题(30分)1. 标出下图中的异步调制区间和分级同步调制区间,给出下图各调速区间载波频率大致范 围7分)2•画出180°导电型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设负载Y接,以中性点O为电位参考点) (7分)3.电流型逆变器变频调速系统为异步电动机供电,在电动状态下运行试定性画出逆变器 入口处电流波形7分)4•根据单相全桥单极性控制信号定性画出输出电压u电流i的波形图提示:负载功率o o因数0.8)(9分)四、分析判断(20分)1. 异步电动机SPWM变频调速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根据其控制原理将给定序号填入对应的单元如:给定积分器填数字7)(10分)频宰鲂定咖器过电隔保护%准一亞I正/辰控制牛33—vrc①绝对值运算器;②三角波发生器;③比较器;④压控振荡器;⑤三相正弦波发生器;⑥函数发生器;⑦给定积分器;⑧极性鉴别器;⑨倍频器;⑩输出电路2. 按空间矢量的定义,画出ABC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空间矢量10分)IcIb/ Ia课程名称: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五、简述题(10 分)1.什么是PWM技术?(5分)答: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
2. 简述转子磁链定向的意义5 分)答:转子磁链仅由定子电流励磁分量产生,与转矩分量无关,从这个意义上看,定子电流的 励磁分量与转矩分量是解耦的以下内容可以删除:(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 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 20 世纪 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 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 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 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 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 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 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 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 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 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 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 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 的SOHO —族就是典型例证。
SOH0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 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 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 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 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二)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 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 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 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 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 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 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 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 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 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 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 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2. 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 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 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 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 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 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 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 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也容易 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3. 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处理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全面,它包括了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除法定的劳动 标准外,还包括无过错责任的工伤保护原则和接触劳动关系的补偿原则等。
而雇佣关系中的 劳动者的权利仅受私法的调整,按照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如出现劳动 中的人身伤害,只能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但实际上,雇佣关系跟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 相同的,因为两种关系中间的劳动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且劳动的目的都是生产过程和获得劳 动报酬,而且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一样,具有从属性,雇员接受雇主的指挥、管理和监督, 雇主为雇员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因此,如果直接用雇佣关系的原则来调整一些 非标准劳动关系不符合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劳动法宗旨4. 社会保障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护的核心所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项 宪法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都是按照标准就业的特点设计运 作的,包括计费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标准等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的稳定性和 缴费的连续性为基础,而这种制度不完全适合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的特点比如社会保险的 转移由于各地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不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