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语文 任课教师:何微 授课时间:2011年4月曰 星期姓名李懿展性别男 年级初三 总课时:第2次课教学 内容文言文翻译方法、文学常识重点难点1、 重点,对文言知识点积累2、 难点,学生阅读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学标教目1、 积累文言知识点2、 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教学过程前S交 课检与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文言文翻译,首先要坚持一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 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 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 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2..文言文翻译要力求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 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 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 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熟悉六种翻译方法:1、 留一一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 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逝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 一患难不如屯田2、 对 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 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 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译文:我只要使 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3、 拆一一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 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 ''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 置防备〃4、 增一一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 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译文:仲长统在青 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 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 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 删一一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 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 译例如:盖忠臣执义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 调一一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翻译的时候根据其情况选择需要的方法,这样就基本就可以把语句翻译下 来了实学实用:御者之妻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车篷), 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 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 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御者:..窥:•策驷马:•门间: ・ ・既而:・ ・是以:・ ・2.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一项(1) 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A. 志向深沉,总想着大事B. 想的很多,看不上下面的人C. 志向深沉,总想着来自下面的大事D. 志向深沉,常常表现出谦虚的样子(2) 其后,夫自抑损A. 从此以后,丈夫自卑起来B. 从此以后,显得没有志气。
自此以后,丈夫自己抑制自己D.从此以后,显得没有自信3. 说说全文的大意是什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⑤ 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 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 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 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 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4.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 吾今死矣,子可去(3)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6.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5.(1)抛弃他(2)离开(3)病6.(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 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
7.本 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二、文学常识(一) 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2、 《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 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它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 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除此之外还有《墨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3、 《左传》编年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曹刿论战》选于此书4、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 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 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 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6、 “五经”7、 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杜牧,千里莺啼绿映 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杜甫的“三吏”“三别”:三吏:《憧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8、 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李 清照婉约派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9、 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10、 《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临死的时候点两根 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二) 文体常识1、 古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 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 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 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 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2、 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 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 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 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学过的《朱 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 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 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 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课堂检测阅读理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 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一日,见一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 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 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 这两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代的 7. 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8. 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9. 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自己的话回答10. 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一层:层义:第二层:层义:课后作业大展身手: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 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 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解释加粗字1) 窃入学舍:(2) 听已:(3) 冕因去:(4) 恬若不见:2. 翻译下列句子:(1) 王冕者,诸暨人2)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 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锲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1、 解释下列词语4分)①楚人有涉江者 ②遽锲其舟 . .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从其所锲入水求之 ・ ・22、 翻译句子4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2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签字教研组长: 教学主任: 学生: 教务老师: 家长:师后价老课评下节课的计划:学生的状况、接受情况和配合程度:给家长的建议:TA-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