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理综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22年高考理综模拟试题及答案(四)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N-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蓝藻细胞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有些细菌能抗青霉素,其根本原因是拟核中有与抗青霉素有关的基因 C.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产生的ATP,都可以用于主动吸收Mg2+ D.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或失水2.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提取细胞核DNA常用鸡血细胞作实验材料 ②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常在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取样 ③调查人类色盲遗传病常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 ⑤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⑥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若用15N标记一个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则形成的精子中,含放射性的精子占的比例为1/2 ②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等代谢产物均不具有菌种特异性 ③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它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a/2倍的光照下光合速率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0.03mol④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⑤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酿脓链球菌的一种抗原决定簇相似,人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攻击了心脏瓣膜,这种情况称为免疫缺陷病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将大熊猫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家兔的卵细胞中,成功的培养出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这属于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 A.3个 B.4个 C.5个 D.6个4.下表是某人感染SARS后体温和体内抗体的变化情况 (体温单位为℃)。
下列说法错误是达式 ( )日期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体温(℃)373736.336.836.53737.538.539.539373736.937抗体水平变化无无无无无低低中高高中低低低 A.该病毒使人体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在这个过程中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病毒的衣壳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而核酸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 C.当人体被病毒侵入后会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播撒 D.此人感染了SARS 病毒却能很快痊愈,那么体内产生的抗体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5.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5.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6.下图表示的是某离子X的水解过程示意图,则离子X可能是 ( ) A.CO32- B.HCO3- C.Na+ D.NH4+7.2009年11月1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显示,月球上存在“数量可观的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的H2O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H2O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氢的三种同位素H、D、T与16O只能形成三种水分子 D.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是22.4L8.已知-CH2CH2CH3称为丙基,-CH(CH3)2称为异丙基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 ) A.3-异丙基己烷 B.2-甲基-3-丙基戊烷 C.2-甲基-3-乙基己烷 D.1,1-二甲基-2-乙基戊烷9.除杂质时,为了保证杂质尽量被除去,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最后的过量物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去NaCl中少量的CaCl2、Zn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其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10.在自然界中的矿物中,CuSO4可将FeS2氧化,生成Cu2S、SO42-和Fe2+。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14Cu2++5S22-+12H2O=7Cu2S+3SO42-+24H+ B.14Cu2++5FeS2+28OH-=7Cu2S+3SO42-+5Fe2++14H2O C.14Cu2+ +5FeS2+24OH-=7Cu2S+3SO42-+5Fe2++12H2O D.14Cu2++5FeS2+12H2O=7Cu2S+3SO42-+5Fe2++24H+11.某溶液中含有NO3-、CH3COO-、S2-、SO32-等四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溶液中没有减少的离子是 ( ) A.NO3- B.CH3COO- C.S2- D.SO32-12.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成分及体积比不可能是 ( ) A.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B.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C.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D.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13.已知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
将体积比为14:13的NH3与CO2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 A.变小 B.增大 C.不变 D.可能增大、减小,也可能不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产生的 B.气体的压强等于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受气体分子冲量的大小 C.当某一容器自由下落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将变为零 D.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ADBNMQPA /CAS /SQPC15.平面镜通常是在一定厚度的透明玻璃后表面镀银制成,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玻璃前表面和镀银面多次反射,会生成关于S的多个像点如图所示,PQ、MN分别是前表面和镀银面与纸面的交线,SS / 是垂直于PQ和MN的的直线,AA / 和AB分别是SA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BC是AB的反射光线,CC / (图中未画出)是BC的折射光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A / 的反向延长线与SS /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L2L1××1234∞n-13.6-3.4-1.51-0.850 B.BC的反向延长线与SS /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 C.CC / 的反向延长线与SS /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 D.CC /与AA / 一定平行16.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 4的激发态,它们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已知从n = 4能级跃迁到n = 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C.所有辐射光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共有2种 D.所有辐射光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共有4种××××××××××v×××××17.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外力将一个矩形导体线框两次从图示位置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拉出磁 场,第一次速度为v,第二次速度为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 B.两次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之比为1:2 C.两次作用在线框上的外力之比1:2 D.两次线框中产生的热量之比为1:418.在某一电场中,选取坐标如图所示.A为x轴上的一点,B、C为y为上的两点.将正检验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如果将该检验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也为W(W>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AⅠⅡⅢⅣxyO A.若此电场是由正点电荷产生的,该点电荷应位于第Ⅳ象限 B.若此电场是由负点电荷产生的,该点电荷应位于第Ⅰ象限 C.若此电场是匀强电场,则场强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 D.若此电场是匀强电场,则场强方向应沿沿x轴正方向19.由于地球的自转,目前赤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0cm/s2, 赤道表面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约为3.4cm/s2。
若逐渐增大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当增大后的地球自转角速度是现在的K倍时,赤道表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比值K约等于 ( ) A.0.06 B.17 C.288 D.288220.下图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以向右的方向作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正方向,从t=0时刻起,当甲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 ( ) A.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正向右运动 B.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正向左运动 C.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正向右运动 D.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正向左运动21.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如图所示.它的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相距很近,分别和高频交流电源相连接,两盒间的窄缝中形成匀强电场,使带电粒子每次通过窄缝都得到加速两盒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盒底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通过两盒间的窄缝时反复被加速,直到达到最大圆周半径时通过特殊装置被引出如果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氚核()和α粒子()比较它们所加的高频交流电源的周期和获得的最大动能的大小,有: ( )B~ A.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大 B.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 C.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小 D.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大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22.(9分)(1)下图左螺旋测微仪所示读数_______mm,下图右游标卡尺所示为_______cm。
ABh (2)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滑轮与轴处摩擦不计,绳子和滑轮质量不计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①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物理量需用字母表示)②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9分)我们知道:小灯泡的电阻随通电电流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现要测定当一个小灯泡的电阻等于已知电阻R0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选用的实验器材有:i.待测小灯泡RL:标称值2.5V、0.3A图甲ii.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6Viii.滑动变阻器R/:标称值50Ω、1.5Aiv.微安表:量程0~200μA、内阻500Ωv.已知定值电阻:R0=6Ωvi.供选用的电阻:R1=160Ω、R2=3KΩ、R3=100KΩvii.一个单刀单掷开关S1、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①利用一个或几个“供选用的电阻”将微安表改装成一个量程略大于2.5V的伏特表,将改装的电路图画在图甲的方框内,此伏特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_ V;②现利用改装好的伏特表和选用的器材设计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请在图丙的实物图上连线。
③如图乙,将滑动变阻器R/ 的触头置于最右端,闭合S1S2先接a,测得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再改接b,测得小灯泡R L两端的电压UL若UL≠U0,则需反复调节R /,直到S2接a和接b时,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和灯泡两端电压相等,即=若测得此时伏特表的示数为1.5V,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________A24.(15分)在xx年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待命状态,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如图所示已知sAB=5 km,sBC=10 km,问:(1)直升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xBOyv0×××EBm-qA25.(18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平面内,在x=0和x=L范围内分布着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的下边界AB与y轴成45°,其磁感应强度为B,电场的上边界为x轴,其电场强度为E现有一束包含着各种速率的同种粒子由E点垂直y轴射入磁场,带电粒子的比荷为q/m一部分粒子通过磁场偏转后由边界AB射出进入电场区域。
(1)求能够由AB边界射出的粒子的最大速率; (2)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由y轴射出电场,求射出点与原点的最 大距离;26.(21分)装有细砂的木箱在水平轨道上向右滑行,木箱和细砂的总质量 为M,木箱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一排人站在O点右侧的水平轨道旁,O点与第一个人以及每相邻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都是L,如图所示当木箱每经过一人身旁时,此人就将一质量为m的沙袋沿竖直方向投入到木箱内,已知M= 4m,不计沙袋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且沙袋与木箱瞬间就获得共同速度木箱停止运动时,箱内一共有两个沙袋求木箱通过O点时速度v0的范围1O23····v27.(15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CO2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8.(15分)已知某温度下,KW=1×10-13A为酸溶液,其pH=a;B为碱溶液,其pH=b (1)若A为强酸,B为强碱,且a+b=13,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若此时溶液中碱的阳离子浓度大于酸根阴离子浓度,其原因可能是(用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强酸,B为强碱,二者按体积比为1:10混合后溶液显中性,则a+b=____。
(3)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3,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c(MOH)>c(M+)>C(R-)>c(H+)>c(OH-) ②c(HR)>c(M+)>c(R-)>c(OH-)>c(H+)③c(R-)>c(M+)>c(H+)>c(OH-) ④c(M+)>c(R-)>c(OH-)>c(H+)⑤c(M+)+ c(H+)=c(R-)+c(OH-) ⑥c(MOH)=c(H+)-c(OH-)29.(15分)在某反应体系中存在六种物质:Cr3+、S2O82-、Cr2O72-、H+、H2O和SO42-已知在该反应中氧化反应只有Cr3+→Cr2O72-,反应过程中需要Ag+作催化剂,并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S2O82-离子中存在一个过氧键(-O-O-),则S2O82-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
(2)写出该反应体系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往往参加反应,改变反应途径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Ag+的催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用石墨作电极,则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15分)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为(其中I、II为未知部分的结构):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现进行如下转化:已知:E分子中检测到18O原子,向E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显紫色反应,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M的分子式为C2H2O4,M、G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知芳香卤代烃的水解极其困难,即使在热的NaOH溶液中也不能发生水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分子中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个 (2)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也可得到M,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G可以转化为C4H4O4,该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6)写出两种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的分子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_31.(10分)植物表现出的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就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为了验证“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材料和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柳树幼苗若干,不含和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32.(11分)植物学家发现:当一种毛毛虫咬食植物时,就会引发植物体细胞专一的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诱剂),而这种物质会引诱胡蜂。
于是飞来的胡蜂将卵产在毛毛虫体内,孵化的幼虫吃掉毛毛虫但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后植物就没有像虫咬伤那样的反应据此,请回答: (1)毛毛虫与所食植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的基本特征上看,植物对毛毛虫危害发生生理反应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 (3)在上述现象中存在的能量流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相比,只有受虫咬伤后的植物细胞才会产生引诱剂,试猜想发生这种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一个思路来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1分)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双链RNA沉默基因”而获得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的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l~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双链RNA (1)RNA干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根据乙肝病毒基因中的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与之相应的_______________,注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达到抑制乙肝病毒繁殖的目的 (2)根据RNA干扰机理,RNA干扰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______过程受阻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如果有一亲本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其子代的性状却没有发生改变。
请给出4种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10分)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CO2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如乙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乙中的气体是在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生成的,可以在线粒体中与______结合 (2)若将图甲中的CO2缓冲液换成1%的NaOH溶液,则植物幼苗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产生NADPH的速率将_________ (3)若将图甲中完全培养液换成换成钙元素不足的培养液,植物的新叶是否表现缺钙症状?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变光照强度,直至液滴不再移动,保持此光照强度下,将图甲中的阳生植物换成阴生植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有色液滴将如何移动?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蓝藻作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不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其它的细胞器细菌中控制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质粒而不可能位于拟核中植物细胞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应用于暗反应阶段不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看作是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当把它放在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中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渗透吸水或失水2.【答案】A【解析】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而不是在分布密集的区域取样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在人群中调查而不是在患者家系调查,并且要保证被调查的群体足够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已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3.【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中DNA的复制和传递过程可知①正确②中所列均为初级代谢产物,因此不具有菌种特异性③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需要学生搞清楚这三个值的关系:真实值=表观值(净值)+呼吸值。
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CO2为呼吸值,每小时吸收0.06mol CO2为净值,故光合作用的真实值为0.08molCO2光照强度为a/2倍的光照下光合速率减半使得参与光合作用的CO2的真实值为0.04,则需要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为0.02mol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和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因此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⑤中所描述的症状为风湿性心脏病,应为自身免疫病而不是免疫缺陷病⑥中所描述的内容为细胞工程技术中的核移植技术4.【答案】D【解析】通过读表可知在感染SARS后体温升高,这是由于该病毒能使人体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病毒的衣壳决定着病毒的抗原特异性,核酸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在机体被病毒感染时,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播撒,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由于一段时间后抗体水平在体内降到很低直至消失,未必能免除再次被感染5.【答案】B【解析】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如果改成“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增长曲线t2 和t4相当于“S”型曲线中K/2的值据此我们可以得出t1—t2时间内对于甲、乙两个种群呈“J”增长。
6.D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选项分析,应该是:NH4++H2ONH3·H2O+H+7.B 解析:H2O分子的氢、氧之间的化学键应该属于极性共价键,A错误H2O中的氢为+1价,在化学反应中可降低,而氧为-2价,在化学反应中可升高,因此,水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B正确H、D、T与16O可形成6种水分子:H216O、D216O、T216O、HD16O、HT16O、DT16O,故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1mol水的体积不是22.4L,故D错误答案:B8.C 解析:B、D显然错误A、C涉及到主链的选择烷烃的命名规则规定:如果有长度相同、但支链数目不同的最长碳链时,应选取支链数目最多的碳链做主链,故C正确9.C 解析:根据除杂质的原则,本题加入试剂的顺序应是:Ba2+→CO32-→HCl,加稍过量BaCl2可除去Na2SO4,稍后加入的Na2CO3在除去CaCl2同时也除去了过量的BaCl2,最后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过量的盐酸可依靠加热挥发而除去10.D 解析:先逆向配平得:14Cu2+ +5FeS2→7Cu2S+3SO42-+5Fe2+。
该式左边共有28个单位正电荷,右边共有4个单位正电荷若仅考虑电荷守恒,可在上式左边加上24个OH-,也可在右边加上24个H+,但Cu2+和Fe2+在碱性环境中会形成沉淀,介质应为酸性,故应在上式右边加上24个H+,得:14Cu2++5FeS2→7Cu2S+3SO42-+5Fe2++24H+,最后用观察法即可配平:14Cu2++5FeS2+12H2O=7Cu2S+3SO42-+5Fe2++24H+上述选项中,A的电荷不守恒,B、C的介质都是碱性,因此都不对答案:D11.B 解析:在酸性环境中NO3-有强氧化性,可将S2-和SO32-氧化,同时自身被还原为NO,因此这三种离子的量均减少CH3COO-与H+结合成为CH3COOH,再与NaOH反应又重新生成CH3COO-,其量不变12.B 解析:电解混合溶液时,阳极反应依次是:2Cl--2e-=Cl2↑,4OH--4e-=2H2O+O2↑;阴极反应依次是:Cu2++2e-=Cu,2H++2e-=H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当阳极为纯净气体Cl2时,阴极上可能不产生气体,也可能有H2生成,但H2的物质的量必小于Cl2的物质的量,A有可能。
当阳极为混合气体Cl2和O2时,如果溶液中Cu2+比较多,在阴极可能不产生气体,如果溶液中Cu2+比较少,此时有H2生成,阴阳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关系C和D都有可能13.C 解析:增大压强,上述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果,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如何变化似乎无法判断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若增大压强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每减少2mol,就有1molCO(NH2)2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就减少60g,即:△=△m/△n=60g/2mol=30g/mol,这相当于从原混合气体中分离出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0的气体因此:若原平衡混合气体的>30,平衡正向移动后增大;若原平衡混合气体的= 30,平衡正向移动后不变;若原平衡混合气体的<30,平衡正向移动后减小易求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因此平衡正向移动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始终为30答案:C14.B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部分的知识.根据压强的定义B正确,A错.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不是由于重力产生的,C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对于同种气体说明温度升高,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增大, D错.15.CD 解析:考查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
从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要经过玻璃表面和银面多次反射,其中第一次被银面反射所生成的像(主像)最明亮,而其他的像则越来越暗,一般不会引人注意A、B错C对;画出折射光线CC ′ ,由几何关系及反射定律可知∠C ′ CQ=∠SAP=∠A′ AQ,故CC ′ 与AA ′ 一定平行,D对16.B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及光电效应.从高能级n=4向n=2的能级跃迁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2.6ev,刚好为金属的逸出功.而从高能级n=4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六条光谱线,这些中能量大于2.6 ev的可以是金属跃迁,为四种17.BC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及其做功.据右手定则知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顺时针,A错据E=BLV得电动势之比为速度之比即1:2,电阻相等,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流比为1:2, B正确.根据,可知大小比为1:2 ,C正确两次线框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用安培力做功来求,W=Q=FS,S相等则热量之比等于力之比,D错或用焦耳定律也可得18.D 解析:本题考查场强方向与等势面,电场力做功与电势高低的关系.由已知可得B和C两点处在同一等势线上,又因为场强方向与等势线垂直,C错D正确。
正检验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W>0)有,若此电场是由正点电荷产生的,该点电荷应位于第Ⅲ象限, 若此电场是由负点电荷产生的,该点电荷应位于第Ⅳ象限,故AB均错19.B 解析:考查天体运动及向心力公式赤道表面物体随着地球自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ω2R,若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大为Kω,且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则其向心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Kω)2R,代入数据解得K=17,B对20.D 解析:考查单摆运动规律从图中可看出,当甲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为t=1.5s时刻,此时乙处在正向位移处,即偏离平衡位置向右的某个位置,并且正向平衡位置运动,故乙处在平衡位置右方,正向左运动,D对答案:B解析:交变电源的周期与离子在磁场中的周期相同,=的与质量和电荷量之比成正比,最大半径相等,据半径与动能的关系可得能量与电荷量的平方和质量的比值成正比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22.(1)3.205 (2分) 2.030(2分) (2)①天平,刻度尺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2分) ②μ=(3分)23.①2.6(2分) 如图答甲所示(2分) ②如图答乙所示(3分) ③0.25(2分)24.(15分)解析:(1)设BC段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运动时间为t2,在AB段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为t1,加速度大小为a。
对于AB段,由平均速度的关系得到:(v+0)/2=sAB/t1 ——3分对于BC段,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sBC/t2 ——3分根据飞机10时56分40秒由A出发,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则:t1+t2=200 s ——3分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v=100 m/s ——2分 (2)在AB段,由v12-v02=2as ——2分得:a=v2/2sAB=1 m/s2 ——2分25.(18分) 解析:(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B点射出的粒子速率最大xBOyv0×××EBm-qA ①由几何关系可知 ②由①②可得 ③ (2)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④ ⑤ ⑥由③④⑤⑥可得 ⑦(②③⑦每式各2分,①④⑤⑥每式各3分)26.(21分)解析:木箱由O点滑行到第一个人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①第一个人将沙袋投入木箱,由动量守恒 ②木箱由第一个人滑行到第二个人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③第二个人将沙袋投入木箱,由动量守恒 ④当v0最小时, ⑤由①②③可得 ⑥木箱由第二个人滑行到第三个人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⑦当v0最大时, ⑧由①②③④⑦可得 ⑨所以木箱在O点的速度范围为 ⑩ (①②每式各3分⑩ 式1分其余每式各2分)27.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3分) (2)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3分) Ca(OH)2+2SO2=Ca(HSO3)2(3分) (3)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3分) (4)SO2+2OH-=SO32-+H2O(3分)解析:C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S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SO3,当气体过量时白色沉淀又溶解,所以,一般认为不能用石灰水来区别CO2和SO2。
然而本题给出的结论是: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这要从CO2和SO2性质的区别上来分析原因,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对应酸的酸性不同防止SO2污染空气,要增加尾气吸收装置,烧碱过量时生成的盐为Na2SO328.答案:(1)6.5(3分) 酸不是一元强酸(3分) (2)12(3分) (3)M++H2OMOH+H+(3分) (4)④⑤(3分)解析:解答该题须知:①25℃时,pH之和为14的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无弱显中性(原因是:二者反应后,弱者有大量剩余,所以弱者电离显性)可将此规律迁移到该题中②由于题给温度下KW=1×10-13,故中性溶液的pH=6.5 (1)将25℃的规律迁移过来,即可得出题给温度下的一个结论:pH之和为13的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无弱显中性本题中“A为强酸,B为强碱”,故混合溶液呈中性,pH=6.5由于溶液呈中性,故c(H+)=c(OH-)若A为一元酸,B为一元碱,结合电荷守恒可知,酸的阴离子浓度等于碱的阳离子浓度若酸是n(n≠1)元强酸而碱为一元强碱,则其电荷守恒关系式中,碱的阳离子浓度等于酸的阴离子浓度的n倍,所以碱的阳离子浓度大于酸的阴离子浓度。
(2)设酸、碱溶液的体积分别是1L、10L,根据题意可得:10-amol/L×1L=10b-13mol/L×10L,整理得:a+b=12 (3)由于混合溶液呈碱性,根据“pH之和为13的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无弱显中性”可判断MOH一定是弱碱,则M+离子一定能发生水解需要注意的是:HR是强酸还是弱酸无法确定,只能判断出HR一定比MOH强 (4)易判断⑤是正确的电荷守恒关系式由于溶液呈碱性,故c(OH-)>c(H+),排除①、③根据c(OH-)>c(H+)和c(M+)+c(H+)=c(R-)+c(OH-)可得c(M+)>c(R-)由于OH-和H+均来自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其浓度应该很小,故c(M+)>c(R-)>c(OH-)>c(H+),即④正确若HR是强酸,此时溶液中不再有HR分子,此时②即是错误的由于(3)的混合溶液中MOH有大量剩余,即c(MOH)>0,若⑥正确,则c(H+)>c(OH-),这与题意“溶液呈碱性”不符,故⑥是错误的29.答案:(1)+6(2分) (2)2Cr3++3S2O82-+7H2OCr2O72-+6SO42-+14H+(3分) (3)2Cr3++6Ag++7H2O=Cr2O72-+6Ag↓+14H+(2分) 2Ag+S2O82-=2Ag++2SO42-(2分) (4)2Cr3++7H2O-6e-= Cr2O72-+14H+(3分) 3S2O82-+6e-=6SO42-(3分)解析:(1)过氧键中的两个氧原子均为-1价,其他氧原子均为-2价。
据此可计算出S2O82-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电荷守恒即可完成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Ag+的催化过程是:Ag+先与Cr3+反应生成Ag和Cr2O72-,生成的Ag再与S2O82-反应生成Ag+和SO42-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是Cr3+放电;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是S2O82-放电30.答案:(1)4(2分) (2)HOOC-COOH(2分) (3)(2分) (4)OHC—CHO +4Cu(OH)2HOOC—COOH +2Cu2O↓+4H2O(3分) (5)消去反应(2分) (6)C4H10(2分) C3H6O(2分)解析:向E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显紫色反应,说明X中含有苯环根据有机物X的分子式C12H13O6Br和已知部分的结构,可判断X分子中除了苯环和两个碳氧双键外,没有其他不饱和键由于芳香卤代烃的水解极其困难,因此II中应含有2个碳原子和一个-Br,且-Br位于链端(否则得不到乙二醇),则B是乙二醇,D是乙二醛,M是乙二酸由于E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综上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
(1)根据苯的分子结构可知中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4个,它们是两个O原子及与之相连的两个碳原子 (5)G的分子式为C4H6O5,其转化为C4H4O4时显然失去了“1分子的H2O”,即消去反应 (6)D的分子式为C2H2O2,相对分子质量为58,因58÷12=4……10,故分子量为58的烃为C4H10若分子量为58、含1个O原子的有机物,烃基部分的式量为42,42÷12=3……6,故为C3H6O31.【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生长在同一地点、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相同数量的柳树幼苗分为A、B、C三组(2分);②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的顶芽去除,在切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C组的顶芽去除后在切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2分);③将三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芽的生长状况(2分);(2)实验结果:A组的顶芽生长,侧芽未发育成枝;B组的侧芽发育成枝;C组的侧芽不能发育成枝(2分);(3)实验结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2分)解析】首先给出顶端优势的概念并解释原因,然后让学生验证“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一句话实际上是两个实验目的,即顶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要达到以上目的应设计三组实验这种设计思路与09年全国理综卷Ⅰ中的第32题“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是一致的32.【答案】(1)捕食(2分);(2)应激性(2分);(3)植物→毛毛虫→胡蜂(2分);(4)毛毛虫咬伤植物时,唾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引发植物产生生理反应(2分);(5)在同一地区选定适当距离的长势基本相同的两组植物,经同样处理使其部分叶片机械损伤其中一组用提取的毛毛虫唾液涂抹叶片伤口,另一组用蒸馏水涂抹伤口观察并统计一定时间内胡蜂飞来的数量差异3分)【解析】(1)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毛毛虫以植物为食,故二者为捕食关系2)毛毛虫咬食植物引起植物分泌挥发性物质,这种现象属于应激性3)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故需要写一条食物链起点是植物,然后是毛毛虫,最后是胡蜂的幼虫4)同人工损伤相比,只有受虫咬伤后的植物细胞才会产生引诱剂,而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咬食的过程中有唾液与植物接触故可以猜想发生这种反应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毛毛虫咬伤植物时,唾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引发植物产生生理反应5)针对这一猜想: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就是唾液的有无,而实验的观察指标应是“一定时间内胡蜂飞来的数量”。
33.【答案】(1)双链RNA(2分);(2)翻译(2分)//Dicer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3分);(3)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③根据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⑤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任意答出其中四项即可,每项1分,共4分其它答案合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RNA干扰的机制是进入细胞内的双链RNA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形成SiRNA,所以在治疗乙肝时首先要合成相应的双链RNARNA干扰的最终结果是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故是翻译过程受阻双链RNA能引起RNA干扰现象,单链RNA却没有引起RNA干扰,则其最可能的原因就是Dicer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34.【答案】(1)囊状结构薄膜(1分)// [H](1分);(2)上升(1分)//下降(1分);(3)是(1分) 其一钙是必需元素(1分),另外钙进入植物体后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1分);(4)右移(1分)//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对应B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氧气(2分)。
解析】据题意可知图乙表示的是氧气,故在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在有氧呼吸中与[H]结合产生水如把CO2缓冲液换成NaOH溶液,将导致装置内CO2浓度下降,所以叶绿体中C5含量将上升,C3含量将下降,使得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的量增加,故产生NADPH的速率将下降钙是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且在植物体内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所以在缺乏时新叶受损如果把阳生植物换成阴生植物,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对应B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氧气,有色液滴将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