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B部语文《兰亭集序》导学案

2022年高二B部语文《兰亭集序》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重点)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难点)学法建议:1、学生自主预习、诵读,初步感知文意2、课堂上注重翻译和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前置性补偿:1、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集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2.给下列生字注音朗读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癸(guǐ)丑 修禊( xì) 急湍( ) 流觞(shāng ) 游目骋( chěng)怀 趣( qǔ )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 补充: 第一课时 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一) 记叙兰亭盛况; (二) 抒发人生感慨; (三) 交代作序目的。
2、默读第一、二段参阅注释,疏通文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和问题:字词句 问题二 新知研究:(一)第一段:1、解释方框内的字词毕至( 全 ) 少长咸集( 年少和年长的人) 茂林修竹(高高的)畅叙幽情(深藏内心的感情 ) 仰观宇宙之大(仰首观览) 极视听之娱( 乐趣 )2、翻译重点语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仰望宇宙天空广大无边,低头俯看观察万物品类大兴盛繁茂,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3 内容理解:(1)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记述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第二句:与会者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第四句:宴饮之乐第五句:天气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2)这段文字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描写抒情,叙议结合。
如叙描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 第二段:基础知识自测与积累:1、解释方框内的字词人之相与:(结交,交往) 或取诸怀抱:(兼词) 悟言一室之内:(通"唔" 对面交谈) 因寄所托:(就着) 放浪形骸:(放纵无拘束)趣舍万殊:(通"取") 所之既倦:(往,到达) 向之所欲:(以前) 俯仰之间:(时间很短) 以之兴怀:(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 终期于尽:( 注定)2、翻译重点语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时倾吐志趣抱负,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时借外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地放纵生活3、内容理解:(1)、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2)这段话的议论如何逐步展开的?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三 形成性检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 禊( )事 流觞( ) 会稽( )2、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A )(3分)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3分)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从前) 第二课时 一 默读第三段。
参阅注释,疏通文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和问题:字词句 问题二 新知研究:(一)第三段 1、解释方框内的字词若合一契(一起)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理解) 一死生(把……一体) 录其所述(陈述,创作) 齐彭殇( 把……等同) 2、翻译重点语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本来认为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也是虚妄的3、内容理解:(1)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2)作者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第三、四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译文: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4、文章思路 (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作者的死生观: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热爱二 总结积累1、【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2、【一词多义】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一(1)若合一契 一起 (2)例:其致一也 一样 (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一样。
(4)例:一觞一咏 一边……一边…… 次(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三 形成性检测1、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 ) (3分)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2、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 ) (3分) A.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3、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 (3分)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4、《语文同步导学》第98面《王羲之传》(根据班情选做)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