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药品与生活常识 结课论文

文档格式:DOCX| 4 页|大小 17.83KB|积分 15|2023-02-16 发布|文档ID:18787264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药品与生活常识期末论文关于近年来流行的禽流感H7N9的研究姓名: 刘 轲学号: 20122098专业班级:通信一班关于近年来流行的禽流感H7N9的研究 一、流行情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自19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发现本病以来,已在美洲、欧洲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有本病流行我国自1995年首次报道禽流感发生以来,每年都有禽流感发生的报道,尤其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的流行几乎呈常态化由于禽流感病毒(AIV)血清型众多,变异性强,给免疫预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目前在我国主要呈现局域性、波浪式流行,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来年的5月中下旬出现发病高峰,以后逐渐趋于平静;对于蛋鸡和种鸡主要是造成产蛋性能下降,商品肉鸡近几年发病明显增加;2008年以前水禽带毒不发病,近年来水禽不仅带毒而且发病出现死亡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及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禽类养殖业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随着免疫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加,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在不断加快 二、发病机理 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

    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1个月后仍有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初期即有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常提示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和应急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的重症患者发生昏迷和意识障碍 我国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南省份,人口密集的地区,高峰期为冬春季,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病死率65%,从末次接触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4天三、传染途径 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

    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而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四、疾病检查大部分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其中,淋巴细胞水平不高甚或降低如果血小板水平降低,需考虑有无因重症感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应结合凝血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综合鉴别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最为可靠的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和病毒分离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除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之外,往往在早期即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和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后,也可合并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多次进行痰培养、呼吸道吸取物培养,检查细菌和/或真菌的类型,及其敏感或耐药类型,以便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治疗。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阳转或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禽流感的诊断五、疾病防治 对于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控措施: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急需加快推动传统家禽养殖和流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散养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宰杀处理和科学运输的转变,提高家禽和家畜的养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机会同时,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加工烹饪食物等需特别加强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卫生防护同时,要做好动物和人的流感的监测及时发现动物感染或发病疫情,以及环境中病毒循环的状态,尽早的采取动物免疫、扑杀、休市等消灭传染源、阻断病毒禽间传播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病人,及时、有效、合理地实施病例隔离和诊治做好疾病的流行病调查和病毒学监测,不断增进对禽流感的科学认识,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病毒变异,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防控措施:首先是发病禽场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禽类完全隔离和扑杀;其次是在平时的饲养中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体系的建立,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类的自身抵抗能力;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还要认真开展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fgh952835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