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新规范的计算问题及其处理办法焦珂

文档格式:PPT| 113 页|大小 13.82MB|积分 10|2023-11-22 发布|文档ID:23610363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0新规范的新规范的计算问题及处理办法计算问题及处理办法焦焦 柯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20102010年年9 9月月 广广东东省省建建筑筑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作作为为抗抗规规和和高高规规的的参参编编单单位位,积积极极参参与与了了新新规规范范的的编编制制工工作作特特别别是是一一年年来来,对对新新规规范范的的可可操操作作性性做做了了大大量量的的工工作作,并并对对新新规规范范应应用用过过程程中中可可能能遇遇到到的的问问题题及及其其处处理理办办法法做做了详细的总结了详细的总结今今天天讲讲座座内内容容涉涉及及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混混凝凝土土结结构构设设计计规规范范和和高高层层建建筑筑混混凝凝土土结结构构技技术术规规程程 3 3本新规范本新规范希希望望通通过过今今天天的的讲讲座座,帮帮助助大大家家完完成成旧旧规规范范计计算算到新规范计算的转换到新规范计算的转换 讲座包括讲座包括7 7方面的主要内容方面的主要内容:一、第一、第1 1次以规范的形式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次以规范的形式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二、新规范如何真正实现强柱弱梁?二、新规范如何真正实现强柱弱梁?三、取消楼面无限刚假定三、取消楼面无限刚假定(全弹性是抗震计算基本假定全弹性是抗震计算基本假定););四、如何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四、如何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五、新规范设计中一些概念的变化五、新规范设计中一些概念的变化;六、新规范新增的计算内容六、新规范新增的计算内容;七、新旧规范设计含钢量的变化。

    七、新旧规范设计含钢量的变化一、第一、第1 1次以规范的形式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次以规范的形式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1.基于性能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基于性能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现状;2.2.抗规抗规如何规定抗震性能目标如何规定抗震性能目标?3.3.介绍性能设计的计算方法;介绍性能设计的计算方法;4.4.工程实例中进行不同性能目标的计算对比工程实例中进行不同性能目标的计算对比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C)19951995年提出年提出;一直受到美国、日本、欧洲、新西兰、中国等国重视一直受到美国、日本、欧洲、新西兰、中国等国重视;已经被美国和日本以规范的形式确认已经被美国和日本以规范的形式确认;正被我国以规范的形式确认正被我国以规范的形式确认1.1.基于性能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基于性能设计的国内外应用现状2.2.抗震性能目标抗震性能目标 1 1)旧规范的)旧规范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也也是一种性能目标是一种性能目标,新规范更加完善和系统;,新规范更加完善和系统;2)新抗附录新抗附录M提出了提出了4个性能目标等级、个性能目标等级、3个个地震水地震水准、准、7个性能水准(个性能水准(7种计算方法种计算方法)。

    性能目标 性能水准地震水准性能1性能2性能3性能4多遇地震1111设防烈度地震2345预估的罕遇地震3567图示:图示:1-4个性能目标等级、个性能目标等级、3地震水准、地震水准、7个个性能水准性能水准(计算方法计算方法)1 17性能水准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增高性能目标增高罕遇罕遇设防设防多遇多遇性能性能4性能性能3性能性能2性能性能1结构性能增加结构性能增加地震作用增加地震作用增加1 11 11 12 23 34 45 53 35 56 67 7罕遇地震、性能1、方法3目标最高7 7性能水准性能水准(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抗震性能抗震性能水准水准宏观损坏程度宏观损坏程度承载力要求承载力要求第第1水准水准小震完好小震完好按常规设计按常规设计第第2水准水准中震完好中震完好承载力承载力按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按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不计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入风荷载效应第第3水准水准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承载力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4水准水准轻微轻微损损坏坏承载力承载力按标准值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5水准水准轻轻中等破坏中等破坏承载力承载力按极限值按极限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6水准水准中等破坏中等破坏承载力承载力达到极限值后能维持稳定达到极限值后能维持稳定,降低少于,降低少于5%,不,不计入风荷载效应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7水准水准不严重不严重破坏破坏承载力承载力达到极限值后基本维持稳定达到极限值后基本维持稳定,降低少于,降低少于10%,不计入风荷载效应不计入风荷载效应1)1)详细定义了每种计算对应的宏观损坏程度、内力组合和材料强度的取值详细定义了每种计算对应的宏观损坏程度、内力组合和材料强度的取值;2)2)如第如第3 3水准水准:不计设计内力调整和风荷载效应,取设计内力和设计材料强度。

    不计设计内力调整和风荷载效应,取设计内力和设计材料强度3.性能设计的计算方法性能设计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分为两类:基于荷载和基于位移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分为两类:基于荷载和基于位移的计算方法1)41)4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a a、振型分解方法、振型分解方法7 7水准弹性分析和设计水准弹性分析和设计(GSSAP):(GSSAP):i i、弹性反应谱分析、弹性反应谱分析 iiii、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iiiiii、竖向地震计算、竖向地震计算 b b、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PUSHOVER)和能力谱方法)和能力谱方法 (GSNAP);(GSNAP);c c、动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GSNAP);d d、结构弹性、弹塑性的静力、动力抗震试验结构弹性、弹塑性的静力、动力抗震试验2)通用计算通用计算GSSAP 如何实现如何实现7水准弹性计算?水准弹性计算?地震信息中增加两参数:地震水准和性能地震信息中增加两参数:地震水准和性能要求,实现要求,实现抗规抗规附录附录M的性能计算的性能计算常规设计选择:多遇和性能1抗规抗规性能设计过程中性能设计过程中3种内力的选择种内力的选择(由大到小由大到小)有:有:a、调整后的设计内力、调整后的设计内力 b、未调整的设计内力、未调整的设计内力 c、标准内力。

    标准内力材料强度的选择材料强度的选择(由小到大由小到大)有:有:设计强度、标准强度和极限强度设计强度、标准强度和极限强度性能水准性能水准宏观损坏程度宏观损坏程度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第第1水准水准小震完好小震完好按常规设计按常规设计第第2水准水准中震完好中震完好承载力按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不承载力按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3水准水准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承载力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地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4水准水准轻微轻微损损坏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5水准水准轻轻中等破坏中等破坏承载力按极限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承载力按极限值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6水准水准中等破坏中等破坏承载力按极限值的承载力按极限值的1.05倍复核倍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第第7水准水准不严重不严重破坏破坏承载力按极限值的承载力按极限值的1.1倍复核倍复核,不计入风荷载效应,不计入风荷载效应 新抗新抗5.5.25.5.2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a)8a)8度度、类场地和类场地和9 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排架;b)7-9b)7-9度时楼层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0.5 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c)c)高度大于高度大于150m 150m 的结构的结构(此条为新增内容此条为新增内容);d)d)甲类建筑和甲类建筑和9 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e)e)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3)弹塑性计算弹塑性计算GSNAP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和能力谱方法)和能力谱方法 实现第二阶段弹塑性变形验算实现第二阶段弹塑性变形验算平时计算常碰到的情况弹塑性计算弹塑性计算GSNAP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和能力谱方法)和能力谱方法单元模型:a)梁、杆、柱、撑采用纤维束模型;b)剪力墙、楼板采用弹塑性壳单元接力GSSAP自动读取钢筋,考虑全弹塑性模型UNFVbVbUN顶点推覆曲线1)对水平力对水平力高规高规要求采用:地震剪力换算的要求采用: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水平力;2)得到弹塑性下的顶点位移荷载曲线;得到弹塑性下的顶点位移荷载曲线;3)根据位移荷载曲线转换为加速度根据位移荷载曲线转换为加速度-位移曲线(能位移曲线(能力谱)力谱)需求谱1)将反应谱的加速度将反应谱的加速度-周期曲线转换为加速度周期曲线转换为加速度-位位移曲线;移曲线;2)实际我们习惯看反应谱的加速度实际我们习惯看反应谱的加速度-周期曲线;周期曲线;3)所以位移荷载曲线进一步转换为加速度所以位移荷载曲线进一步转换为加速度-周期曲周期曲线,进行如下抗倒塌验算。

    线,进行如下抗倒塌验算周期-影响系数曲线需求谱曲线周期-最大位移角曲线周期-加速度曲线能力曲线T影响系数1/105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验算曲线层间位移角 a)a)需求谱曲线(周期需求谱曲线(周期-影响系数曲线)影响系数曲线)结构在静力推覆分析过程中,随着结构的破坏、结构阻尼的增加、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反映出结构在设计烈度大震下的弹塑性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该曲线综合反映了结构弹塑性变形过程中地震作用变化的情况弹塑性有效阻尼对应的需求谱弹塑性有效阻尼对应的需求谱)b)能能力力曲曲线线(周周期期-加加速速度度曲曲线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加速度曲线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加速度反应也发生变化,当该曲线穿过需求普曲线时,说明结构能够抵抗设计烈度的大震,否则就认为不能抵抗设计烈度的大震情况越早穿过需求普曲线,说明结构抵抗大震的能力越强,当曲线趋于水平时,说明结构接近破坏、倒塌;结构抗倒塌验算结构抗倒塌验算 c)周期周期-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顶点位移曲线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反应也发生变化,竖向连接需求谱与能力谱曲线的交点,则该点的层间位移值可以理解为抵抗设计烈度大震时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也可以把该点的层间位移角与规范限值比较,比规范小则满足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4)不同性能目标的计算对比不同性能目标的计算对比a)性能水平性能水平1-4的计算算例:的计算算例:20层框剪结构,设防层框剪结构,设防烈度烈度8度,抗震等级度,抗震等级3级级层层2 2柱柱2121各性能目标下最大轴力、配筋和轴压比比较各性能目标下最大轴力、配筋和轴压比比较N(kN)B边(mm)轴压比多遇地震1399.661703.810.27设防地震性能11734.453230.830.34设防地震性能21734.452420.140.34设防地震性能31408.961936.210.19设防地震性能41408.961465.550.15罕遇地震性能12383.634950.180.46罕遇地震性能21908.333005.540.20罕遇地震性能31908.332839.310.19罕遇地震性能41908.332690.190.18表中可见,该柱按照规范多遇地震设计的配筋(1703)满足中震性能4(1465)要求,但不满足大震性能4(2690)要求b)b)静静力力推推覆覆算算例例:框框架架结构实际工程结构实际工程材 料 参 数:梁、柱 主 筋 采 用300Mpa,梁、柱箍筋和板钢筋采用210Mpa,钢筋蜕化系数0.01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模 型 参 数:柱 有 两 种 截 面400*600(mm)和 600*500(mm),梁的截面为200*600(mm),层高3米,总层数为11层,柱底嵌固梁、柱单元剖分尺寸小于2米计算模型xyPushover分析 荷载定义:沿X向作用倒三角形水平荷载;1、5个计算软件比较:荷载顶层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2、纤维束模型的结构极限承载力明显比塑性铰模型要大,原因在于塑性铰模型在C点会马上失去承载力,而纤维束模型由于钢筋的延性不会突然失去承载力;荷载柱顶位移曲线层间位移角各阶段的位移和基底剪力比较各阶段的位移和基底剪力比较二、新规范如何真正实现强柱弱梁?二、新规范如何真正实现强柱弱梁?1.提高框架结构柱的设计内力调整;提高框架结构柱的设计内力调整;2.考虑压筋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考虑压筋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3.考虑板对梁承载力计算的贡献;考虑板对梁承载力计算的贡献;4.新的梁挠度和裂缝计算新的梁挠度和裂缝计算1 1、提高框架结构柱的设计内力调整、提高框架结构柱的设计内力调整 旧抗旧抗6.2.26.2.2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新抗新抗6.2.26.2.2 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级取1.7,二级取1.5,三级取1.3,四级取1.2;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架,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四级取1.1。

    1)框架增大了20%;2)其它增加了四级调整新旧规范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调整对比新旧规范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调整对比:(增大系数的推导过程):(增大系数的推导过程)抗震等抗震等级级旧规范旧规范弯矩弯矩新规范新规范弯矩弯矩旧规范旧规范剪力剪力新规范新规范剪力剪力特一特一1.41.2=1.681.71.2=2.041.681.41.2=2.8222.041.51.2=3.6729度一度一1.21.11.1=1.4521.71.1=1.871.4521.452=2.1082.551.1=2.805一一1.41.71.41.4=1.961.71.5=2.55二二1.21.51.21.2=1.441.51.3=1.95三三1.11.31.11.1=1.211.31.2=1.56四四1.21.21.1=1.32 实际工程看内力和钢筋增大多少:实际工程看内力和钢筋增大多少:7 7层框架层框架结构,设防烈度结构,设防烈度7 7度,抗震等级度,抗震等级2 2级级1)1)算例中弯矩增大了算例中弯矩增大了2525%(1.5/1.2=1.251.5/1.2=1.25),配筋增大了配筋增大了38%38%;2)2)结论:一般工程中弯矩增大结论:一般工程中弯矩增大20%20%左右,配筋增大左右,配筋增大30%30%。

    N(kN)Mx(kN.m)B边配筋面积(mm2)旧规范-485-189929新规范-485-2371285增大比例25%38%2 2、考虑梁压筋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考虑梁压筋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 新混新混6.2.10 6.2.10 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包含压筋项,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包含压筋项,可以考虑压筋的贡献可以考虑压筋的贡献如何考虑?如何考虑?1)1)实配压筋一般情况下并未达到承载力极限,采用实配压筋一般情况下并未达到承载力极限,采用fyAsfyAs不成立;不成立;2)2)不考虑受压筋计算的受拉筋配筋率不考虑受压筋计算的受拉筋配筋率2%2%,压筋达到承载力极限;,压筋达到承载力极限;3)3)在在0%-2%0%-2%之间按线性插值考虑受压筋比例;之间按线性插值考虑受压筋比例;4)4)按构造要求设定受压和受拉钢筋比例按构造要求设定受压和受拉钢筋比例实际工程算例:梁截面实际工程算例:梁截面200X500mm200X500mm,C20C20混凝混凝土土,三级抗震等级三级抗震等级负负弯矩弯矩正正弯矩弯矩-136.25-136.25175.82175.82未考未考虑压虑压筋的梁配筋面筋的梁配筋面积积(cm2)(cm2)12.2712.2717.1417.14考考虑压虑压筋的梁配筋面筋的梁配筋面积积(cm2)(cm2)11.3311.3314.9614.96减少比例减少比例7.7%7.7%12.7%12.7%结论:结论:1)1)配筋一般减少比例配筋一般减少比例10%-20%10%-20%左右;左右;2)2)随配筋率增加,减少比例增加;随配筋率增加,减少比例增加;3)3)计算时考虑的压筋承载力仍偏小,梁计算拉筋还计算时考虑的压筋承载力仍偏小,梁计算拉筋还是偏于保守。

    是偏于保守3 3、考虑板对梁承载力计算的贡献、考虑板对梁承载力计算的贡献 新混新混5.2.4 5.2.4 对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结构,对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结构,宜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承载力的影响如何考虑?如何考虑?1)1)梁配筋计算可考虑每侧梁配筋计算可考虑每侧3 3倍板厚的影响;倍板厚的影响;2)2)当板为梁的上翼缘时,对于负弯矩当板为梁的上翼缘时,对于负弯矩(支座支座),按板,按板构造钢筋面积考虑对梁的影响,对于正弯矩构造钢筋面积考虑对梁的影响,对于正弯矩(跨中跨中),按板混凝土受压考虑对梁的影响;,按板混凝土受压考虑对梁的影响;3)3)当板为梁的下翼缘时,对于负弯矩,按板混凝土当板为梁的下翼缘时,对于负弯矩,按板混凝土受压考虑对梁的影响,对于正弯矩,按板构造钢筋受压考虑对梁的影响,对于正弯矩,按板构造钢筋面积考虑对梁的影响面积考虑对梁的影响1)考虑上下翼缘的不同影响;2)考虑两侧相邻板不同标高的影响在总信息中可选择:梁配筋计算考虑板的影响,在总信息中可选择:梁配筋计算考虑板的影响,建议考虑建议考虑实际工程:梁截面实际工程:梁截面200X500mm200X500mm,C20C20混凝土,板混凝土,板厚厚100mm100mm,梁板顶面平齐。

    梁板顶面平齐板板计计算算单单元元刚刚性板性板壳壳单单元元弯矩弯矩负负正正负负正正-136.25-136.25175.82175.82-130.08-130.08158.51158.51未考未考虑虑板板贡贡献的梁配筋(献的梁配筋(cm2)cm2)11.3311.3314.9614.9610.7710.7713.5413.54考考虑虑板板贡贡献的梁配筋献的梁配筋(cm2)(cm2)10.3410.3413.7513.75结论:结论:1)1)配筋一般减少比例配筋一般减少比例10%10%左右;左右;2)2)当板的面外刚度参与空间分析时,计算时板已承担当板的面外刚度参与空间分析时,计算时板已承担了部分内力,自动不考虑;当梁侧两边的板采用刚了部分内力,自动不考虑;当梁侧两边的板采用刚性板或膜元时,才能考虑板对梁承载力的贡献性板或膜元时,才能考虑板对梁承载力的贡献4 4、新的梁挠度和裂缝计算、新的梁挠度和裂缝计算 旧规范梁计算挠度和裂缝偏大,人为增加了梁旧规范梁计算挠度和裂缝偏大,人为增加了梁钢筋1)梁梁裂缝计算裂缝计算旧混旧混7.1.27.1.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征系数为2.1新混新混7.1.27.1.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征系数为1.9。

    2)梁梁挠度计算挠度计算:短期刚度计算公式中增加了板受压翼缘项短期刚度计算公式中增加了板受压翼缘项旧混旧混7.2.2新混新混7.2.2 f 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梁截面梁截面200X500mm200X500mm,C20C20混凝土,板厚混凝土,板厚100mm100mm,梁板顶平齐梁板顶平齐旧旧规规范范新新规规范范减少比例减少比例支座裂支座裂缝缝0.140.1310%跨中裂跨中裂缝缝0.240.2210%跨中跨中挠挠度度16.6012.2626%结论:结论:1)1)计算裂缝减少计算裂缝减少10%10%,挠度减少,挠度减少20%20%左右;左右;2)2)梁板标高将影响梁挠度计算梁板标高将影响梁挠度计算三、取消楼面无限刚假定,规范明确:全弹性是三、取消楼面无限刚假定,规范明确:全弹性是抗震计算基本假定抗震计算基本假定 1 1、无限刚假定在如下、无限刚假定在如下9 9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无板结构无板结构2)弱连接结构弱连接结构3)开大洞结构开大洞结构4)狭长结构狭长结构5)连体结构连体结构6)错层结构错层结构7)有缝结构有缝结构8)多塔结构多塔结构9)斜柱斜梁结构斜柱斜梁结构走廊弱连接宿舍狭长高层住宅核心筒部分弱连接开大洞双塔裙房连接部位影响两塔振动周期连体狭长弱连接有缝2 2、位移控制采用实际模型、位移控制采用实际模型 新抗新抗3.4.3 3.4.3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012001版说明中提到的刚性版说明中提到的刚性楼盖,并不是刚度无限大。

    计算扭转位移时,楼盖刚楼盖,并不是刚度无限大计算扭转位移时,楼盖刚度可按实际情况确定而不限于刚度无限大假定度可按实际情况确定而不限于刚度无限大假定如两端墙、中间框架的结构如两端墙、中间框架的结构:1)1)无限刚位移比无限刚位移比1.0;1.0;2)2)弹性位移比弹性位移比1.48;1.48;3)3)两端位移小中间大两端位移小中间大,Z4 Z4处为最大位移处为最大位移;4)4)无限刚和弹性差别较大无限刚和弹性差别较大Z4 新的疑问:局部非主体结构位移大如何处理?新的疑问:局部非主体结构位移大如何处理?新抗新抗5.5.15.5.1条文说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建筑条文说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主体结构体结构不受损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不受损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主体结构遭受破坏或严重破坏但不倒塌遭受破坏或严重破坏但不倒塌采用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可排除非主体结构采用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可排除非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的层间位移平面内塔块定义平面内塔块定义排除非主体结构排除非主体结构3 3、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计算、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计算 CQCCQC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将结构各个振型的响应在概是将结构各个振型的响应在概率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二次方开方的组合方式得到总的结构率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二次方开方的组合方式得到总的结构响应,响应,每一点都是最大值,可能出现两端位移大,中间位每一点都是最大值,可能出现两端位移大,中间位移小移小,所以,所以CQCCQC方法计算的结构方法计算的结构位移比可能偏小位移比可能偏小,不能真,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扭转不规则。

    实地反映结构的扭转不规则理论上不严密,不同组合位移理论上不严密,不同组合位移之间的运算是无物理意义的之间的运算是无物理意义的如如1010层框剪结构:层框剪结构:CQCCQC位移比位移比1.461.46 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1.64 1.64 采用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计算采用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计算 新抗新抗3.4.3 3.4.3 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的位移不采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的位移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用各振型位移的CQCCQC组合计算组合计算,按国外的规定明确改为,按国外的规定明确改为取取“给定水平力给定水平力”计算,可避免有时计算,可避免有时CQCCQC计算的最大位计算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楼盖边缘的中部而不在角部,而且对无限刚移出现在楼盖边缘的中部而不在角部,而且对无限刚楼板,分块无限刚楼盖和弹性楼盖均可采用相同的计楼板,分块无限刚楼盖和弹性楼盖均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处理;该水平力一般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算方法处理;该水平力一般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结构楼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仍采用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仍采用CQCCQC的效应组的效应组合。

    合如何换算给定水平力如何换算给定水平力?新高新高3.4.5 3.4.5 条文说明: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条文说明: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周期和地震作用文本计算书中输出:周期和地震作用文本计算书中输出:4.4.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 0.00.0度方向度方向.层号层号 塔号塔号 地震力地震力(kNkN)地震剪力地震剪力(kNkN)倾覆弯矩倾覆弯矩(kN.mkN.m)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kNkN)1 1 4.60 188.81 3830.15 2.68 1 1 4.60 188.81 3830.15 2.68 2 1 12.83 186.13 3299.88 7.65 2 1 12.83 186.13 3299.88 7.65 3 1 21.09 178.48 2786.63 12.26 3 1 21.09 178.48 2786.63 12.26 4 1 27.04 166.21 2300.07 14.83 4 1 27.04 166.21 2300.07 14.83 5 1 29.54 151.38 1846.18 15.26 5 1 29.54 151.38 1846.18 15.26 6 1 28.68 136.12 1425.84 15.29 6 1 28.68 136.12 1425.84 15.29 7 1 26.45 120.83 1037.89 17.51 7 1 26.45 120.83 1037.89 17.51 8 1 27.17 103.31 684.83 23.59 8 1 27.17 103.31 684.83 23.59 9 1 33.98 79.73 377.98 33.26 9 1 33.98 79.73 377.98 33.26 10 1 46.46 10 1 46.46 46.4646.46 139.38 46.46 139.38 46.46 结构位移文本计算书中增加如下输出:结构位移文本计算书中增加如下输出:3.3.给定给定CQCCQC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工况工况 3-ex3-ex地震方向地震方向0 0度度层号层号 塔号塔号 构件编号构件编号 水平最大位移水平最大位移 层平均位移层平均位移 层位移比层位移比 层高层高(mm)(mm)有害位移有害位移 构件编号构件编号 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 平均层间位移平均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比层间位移比 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角 比例比例(%)(%)1 1 1 1 柱柱 1 0.78 1 0.78 0.780.78 1.00 3000 1.00 3000 柱柱 1 0.78 1 0.78 0.780.78 1.00 1/3832 100.00 1.00 1/3832 100.00 2 1 2 1 柱柱 1 2.18 1.22 1.79 30001 2.18 1.22 1.79 3000 柱柱 1 1.40 1 1.40 1.401.40 1.00 1/2146 44.49 1.00 1/2146 44.49 3 1 3 1 柱柱 1 3.84 2.33 1.64 30001 3.84 2.33 1.64 3000 柱柱 1 1.66 1.11 1.49 1/1810 33.901 1.66 1.11 1.49 1/1810 33.90 4 1 4 1 柱柱 1 5.62 3.63 1.55 30001 5.62 3.63 1.55 3000 柱柱 1 1.78 1.30 1.37 1/1681 28.301 1.78 1.30 1.37 1/1681 28.30 5 1 5 1 柱柱 1 7.46 5.05 1.48 30001 7.46 5.05 1.48 3000 柱柱 1 1.84 1.42 1.30 1/1631 24.511 1.84 1.42 1.30 1/1631 24.51 8 1 8 1 柱柱 1 12.88 9.53 1.35 30001 12.88 9.53 1.35 3000 柱柱 1 1.75 1.50 1.17 1/1712 16.811 1.75 1.50 1.17 1/1712 16.81 9 1 9 1 柱柱 1 14.52 10.99 1.32 30001 14.52 10.99 1.32 3000 柱柱 1 1.63 1.46 1.12 1/1835 14.761 1.63 1.46 1.12 1/1835 14.76 10 1 10 1 柱柱 1 15.99 12.39 1.29 30001 15.99 12.39 1.29 3000 柱柱 1 1.47 1.40 1.05 1/2035 11.921 1.47 1.40 1.05 1/2035 11.92 -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1/1622(=1/1622(及其层号及其层号=6)=6)4 4、分块分塔结构的计算、分块分塔结构的计算 新抗新抗3.4.4 3.4.4 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

    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有连接结构:弱连接、连体、凹凸结构,如下分两塔,分别输出位移比1)1)切成切成3 3块单独计算,位移比偏大块单独计算,位移比偏大10%10%;2)2)应整体计算,分块输出位移比应整体计算,分块输出位移比新高新高5.1.15 5.1.15 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不利的结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果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无连接的结构:多塔、分缝结构整体计算,分块输出即可多塔结构建议的计算方法:多塔结构建议的计算方法:按整体模型计算,分塔输出计算结果总信息按整体模型计算,分塔输出计算结果总信息1)1)可人工指定多塔可人工指定多塔;2)2)未未指定平面自动为塔指定平面自动为塔1GSSAPGSSAP计算结果总信息中所有结果自动按塔输出,包计算结果总信息中所有结果自动按塔输出,包括以下括以下5 5类审图信息:类审图信息:1)1)结构信息:结构信息:a、各层的重量、质心和刚度中心;b、各层的柱面积、短肢墙面积、一般墙面积、墙总长、建筑面积、单位面积重量;c、风荷载;d、层刚度比。

    2)2)结构位移:结构位移:a、静力荷载作用下位移;b、地震作用下位移;c、给定CQC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3)3)周期和地震作用:周期和地震作用:a、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b、各地震作用工况的标准值;c、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4)4)水平力效应验算:水平力效应验算:a、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b、框架剪力调整;c、地震作用的剪重比;d、倾覆力矩;e、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验算;f、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比值5)5)内外力平衡验算:内外力平衡验算:a、重力恒载和重力活载轴力平衡验算;b、风荷载作用下剪力平衡验算;c、地震作用下剪力平衡验算如多塔结构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如多塔结构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结构层 2-11(塔1)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振型号 周期(秒)转角(度)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 1 1.034121 0.92 1.00(1.00+0.00)0.00 2 0.941682 90.43 1.00(0.00+1.00)0.00 3 0.855286 92.96 0.83(0.01+0.82)0.17 4 0.680889 111.05 0.22(0.08+0.14)0.78 5 0.498266 2.15 0.96(0.96+0.00)0.04 6 0.389101 0.23 0.15(0.15+0.00)0.85 7 0.313519 1.54 0.90(0.89+0.00)0.10 8 0.308538 91.06 1.00(0.00+1.00)0.00 9 0.284546 91.71 0.98(0.00+0.98)0.02 -扭转第1周期/平动第1周期=0.680889/1.034121=65.84%本塔最不利地震方向=1.91度 结构层 2-11(塔2)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振型号 周期(秒)转角(度)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 1 1.034121 0.60 1.00(1.00+0.00)0.00 2 0.941682 90.93 0.99(0.00+0.99)0.01 3 0.855286 93.11 0.91(0.01+0.90)0.09 4 0.680889 111.62 0.21(0.09+0.12)0.79 5 0.498266 1.61 0.92(0.92+0.00)0.08 6 0.389101 0.27 0.20(0.20+0.00)0.80 7 0.313519 0.10 0.90(0.90+0.00)0.10 8 0.308538 91.31 0.99(0.00+0.99)0.01 9 0.284546 90.93 0.99(0.00+0.99)0.01 -扭转第1周期/平动第1周期=0.680889/1.034121=65.84%本塔最不利地震方向=1.81度四、如何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四、如何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以规范的形式明确了以规范的形式明确了:墙、柱、梁墙、柱、梁3 3大抗震大抗震构件外,楼梯是第构件外,楼梯是第4 4类抗震构件。

    类抗震构件介绍如下介绍如下3 3方面内容:方面内容:1 1、规范有关的条文;、规范有关的条文;2 2、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3 3、楼梯构件如何进行抗震截面计算;、楼梯构件如何进行抗震截面计算;梯板的计算梯板的计算 梯柱的计算梯柱的计算 梯梁的计算梯梁的计算楼梯构件有关抗规的条文:楼梯构件有关抗规的条文:1.1.抗规抗规 3.6.63.6.6要求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要求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2.2.抗规抗规6.1.156.1.15、高规高规6.1.46.1.4对于框架结构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3.3.抗规抗规6.1.156.1.15条文说明对于框架结构,条文说明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

    4.4.高规高规6.1.46.1.4条文说明框架结构中条文说明框架结构中楼梯构件的组合内楼梯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应包括与地震作用效应力设计值应包括与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楼梯梁、柱的组合,楼梯梁、柱的抗震等级可与所在的框架结构相同的抗震等级可与所在的框架结构相同从规范的角度明确:框架结构中整浇楼梯应参与从规范的角度明确:框架结构中整浇楼梯应参与空间分析,并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验算空间分析,并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验算,审图时应严格审图时应严格把关抗规编制组委托抗规编制组委托4 4家设计单位计算的家设计单位计算的1818算例,算例,明确了楼梯不参与空间计算所得到的错误结果明确了楼梯不参与空间计算所得到的错误结果:楼梯破坏之后的抗震计算结果楼梯破坏之后的抗震计算结果4X54X5跨各楼梯布置情况跨各楼梯布置情况1)1)楼梯布置在不同位置对结构的影响楼梯布置在不同位置对结构的影响 4X74X7跨各楼梯布置情况跨各楼梯布置情况2)52)5个开间增加到个开间增加到7 7个对结构的影响个对结构的影响 2X72X7跨各楼梯布置情况跨各楼梯布置情况3)43)4排柱减少到排柱减少到2 2排柱对结构的影响排柱对结构的影响1)计算方法与体育馆的计算方法并没有任何不同计算方法与体育馆的计算方法并没有任何不同;2)面对复杂的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论简单化如何理论简单化;3)3)通用计算通用计算3 3单元单元:a)子结构子结构:墙单元、梁柱单元、楼板单元;墙单元、梁柱单元、楼板单元;b)出口协调节点可变;出口协调节点可变;c)理论上决定了:通用计算淘汰墙元杆系计算;理论上决定了:通用计算淘汰墙元杆系计算;1 1、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 所有计算程序应采用的计算方法所有计算程序应采用的计算方法准确的计算模型:准确的计算模型:楼梯构件包括: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

    楼梯构件包括: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楼梯空间计算包括:计算单元、节点关系、互相楼梯空间计算包括:计算单元、节点关系、互相影响、结果输出影响、结果输出1)楼梯板和平台板采用楼梯板和平台板采用自动剖分自动剖分的的空间壳单元空间壳单元;2)梯梁和梯柱采用梯梁和梯柱采用多节点多节点的的空间杆单元空间杆单元;3)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楼梯间角柱、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楼梯间角柱、楼梯间混凝土墙、楼梯间砖墙和框架梁之间楼梯间混凝土墙、楼梯间砖墙和框架梁之间 所有所有节点自动对应和剖分节点自动对应和剖分;4)所有构件一起参与空间分析所有构件一起参与空间分析,楼梯刚度将影响楼梯刚度将影响结结 构刚度、周期、位移和内力等构刚度、周期、位移和内力等所有计算结果所有计算结果;(彻底处理无限刚和弹性计算的矛盾,楼梯永远彻底处理无限刚和弹性计算的矛盾,楼梯永远是弹性的是弹性的)5)输出梯梁、梯柱、楼梯板和平台板的输出梯梁、梯柱、楼梯板和平台板的 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得到楼梯构件本身的受力状况得到楼梯构件本身的受力状况)在水平力效应验算计算书中输出楼梯构件本身的在水平力效应验算计算书中输出楼梯构件本身的抗震验算结果。

    抗震验算结果6)审图时注意在结构信息审图时注意在结构信息-总体信息中输出总体信息中输出: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考虑考虑 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 所有计算程序应采用的计算方法所有计算程序应采用的计算方法 如下如下Y Y向地震作用下位移从向地震作用下位移从20082008年底起此方法已算了上万栋带楼梯的结年底起此方法已算了上万栋带楼梯的结构,证明是可以得到弹性准确解的构,证明是可以得到弹性准确解的2 2、梯板的抗震计算梯板的抗震计算 1)1)梯板严格意义上应是拉弯压弯构件一般梯板严格意义上应是拉弯压弯构件一般情况下恒活载产生的拉应力比地震作用产生的拉情况下恒活载产生的拉应力比地震作用产生的拉应力小一个数量级,所以暂且不互相组合,分别应力小一个数量级,所以暂且不互相组合,分别计算抗弯和抗拉计算抗弯和抗拉6.楼梯构件的抗震验算结果 梯板沿走向上下双排总配筋(cm2/m)=1.3*0.85*最大平均拉力/板钢筋强度设计值 抗弯底配筋(cm2/m)=根据单向简支梯板弯矩(q*l*l/8)求得配筋 层号 最大拉力 板钢筋强度设计值 双排抗拉总配筋 底配筋 总的底配筋 总的面配筋 1 589 210000 30.978 18.357 18.357 12.621 2 644 210000 33.883 18.357 18.357 15.526 3 614 210000 32.300 18.357 18.357 13.943 4 550 210000 28.957 18.357 18.357 10.600 5 470 210000 24.735 18.357 18.357 6.377 6 374 210000 19.677 18.357 18.357 2.357 7 261 210000 13.739 18.357 18.357 2.357 8 125 210000 6.592 18.357 18.357 2.3572)2)每层最大梯板总的底配筋和面配筋:每层最大梯板总的底配筋和面配筋:梯板正常使用是两端简支的抗弯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又是支撑构件,所以按如下求得抗弯底配筋和抗拉总配筋。

    1)抗弯底配筋(cm2/m)=根据单向简支梯板弯矩(q*l*l/8)求得配筋 2)梯板沿走向上下双排总配筋(cm2/m)=1.3*0.85*最大平均拉力/板钢筋强度设计值 总的底配筋大于等于抗弯底配筋,总的面配筋大于等于1/4抗弯底配筋,总的底配筋加总的面配筋大于等于抗拉总配筋面筋贯通 3)每块梯板分别进行抗震计算,根据梯板平均拉应力,并求每块梯板分别进行抗震计算,根据梯板平均拉应力,并求相应的抗拉钢筋相应的抗拉钢筋根据如下根据如下Y向地震作用下向地震作用下X向正应力求平均拉应力向正应力求平均拉应力地震烈度地震烈度77.588.5场地土类场地土类IVIVIVIV地震分组地震分组三三三三三三三三平均拉应力平均拉应力(kN/m2)2174326143486521抗拉钢筋面积抗拉钢筋面积(cm2/m)(钢筋强度钢筋强度270N/mm2)8.0512.0816.1024.15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抗拉钢筋面积抗拉钢筋面积=平均拉应力平均拉应力x x板厚板厚/钢筋强度钢筋强度3 3、梯柱的计算、梯柱的计算 支撑梯板的梯柱支撑梯板的梯柱(板凳柱板凳柱)承受较大拉力,梯柱上端承受较大拉力,梯柱上端节点破坏,有些甚至拉断。

    节点破坏,有些甚至拉断如下算例,求不同地震烈度下首层梯柱的最大拉力和钢筋直径如下算例,求不同地震烈度下首层梯柱的最大拉力和钢筋直径梯柱总抗拉配筋=0.85*最大拉力/柱钢筋强度设计值 层号 最大拉力(kN)柱钢筋强度设计值(kN/m2)总抗拉配筋(cm2)1 187 300000 5.300 2 219 300000 6.216 3 208 300000 5.889 4 183 300000 5.183 5 151 300000 4.286 6 113 300000 3.210 7 69 300000 1.954 8 15 300000 0.437梯柱分梯柱分:1)带填充墙带填充墙(0.1刚度折减刚度折减);2)不带填充墙不带填充墙4 4、梯梁的计算、梯梁的计算如下图梯梁地震中破坏比较严重,大多在梯梁的跨中发生剪扭破坏如下图梯梁地震中破坏比较严重,大多在梯梁的跨中发生剪扭破坏如下梯梁算例,给出首层梯梁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剪扭验算情况如下梯梁算例,给出首层梯梁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剪扭验算情况梯梁(非框架梁)配筋:层号 最大面筋(cm2)最大底筋(cm2)最大抗扭纵筋(cm2)最大箍筋(cm2/0.1m)1 10.0 15.8 1000.0 201.20 2 12.1 17.0 1000.0 300.00 3 11.1 16.0 1000.0 201.20 4 9.4 14.3 1.9 1.35 5 7.5 12.3 1.5 1.09 6 5.4 9.9 1.1 0.78 7 3.1 7.3 0.8 0.41 8 2.3 4.2 0.0 0.26五、各计算软件中剪力墙刚度的最新发展五、各计算软件中剪力墙刚度的最新发展1 1、混凝土剪力墙单元侧节点出口协调、混凝土剪力墙单元侧节点出口协调 如下垂直相交剪力墙侧节点协调与否,对整体刚度影响达如下垂直相交剪力墙侧节点协调与否,对整体刚度影响达10%10%。

    随着计算机硬件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国内外各计算软件随着计算机硬件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国内外各计算软件逐渐取消了侧节点作为内部节点的计算方法,采用了作为出逐渐取消了侧节点作为内部节点的计算方法,采用了作为出口协调节点的更准确方法对于实际工程,高层结构影响不口协调节点的更准确方法对于实际工程,高层结构影响不大,多层框剪结构水平位移将减少大,多层框剪结构水平位移将减少10%10%左右1010层结构,在墙肢层结构,在墙肢A A布置布置10kN/m10kN/m的的X X向水平均布力向水平均布力 侧节点处理方式A段轴力(kN)B段轴力(kN)GSSAP内部95.35141.10SATWE内部91.2097.22ETABS出口136.00110.00SATWE出口111.30122.80轴力:内部轴力:内部AB,AB,AB,出口协调性更好,更合理出口协调性更好,更合理2 2、墙单元平面内转角自由度、墙单元平面内转角自由度 目前主流计算采用罚单元来构造此转角自由度,目前主流计算采用罚单元来构造此转角自由度,GSSAPGSSAP罚单元只影响面内膜刚度罚单元只影响面内膜刚度(面内面内3 3自由度的罚自由度的罚),避免了其它一些软件罚单元对面外刚度的影响避免了其它一些软件罚单元对面外刚度的影响(6(6个自个自由度的罚由度的罚)。

    GSSAPGSSAP面外刚度是准确的板刚度,可准确计算墙面外刚度是准确的板刚度,可准确计算墙面外刚度,因而墙面外单边梁的弯矩是准确的,也可面外刚度,因而墙面外单边梁的弯矩是准确的,也可准确进行准确进行 新混新混11.7.19-2311.7.19-23的抗拉脱验算的抗拉脱验算六、新规范设计中一些概念的变化六、新规范设计中一些概念的变化1 1、高规在框支梁柱基础上增加转换梁柱概念、高规在框支梁柱基础上增加转换梁柱概念 新高新高10.2.7-810.2.7-8框支梁控制(最小配筋率、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最小抗剪截面)适用于所有转换梁,并增加了三级要求新高新高10.2.10-1210.2.10-12框支柱控制适用于所有转换柱,并增加了三级要求,增加了节点验算的要求1 1)转换梁概念:转换梁概念:托柱的梁为转换梁,托墙的梁为框支梁2 2)转换柱概念)转换柱概念:转换柱的柱为转换柱,转换墙的柱为框支柱3)梁梁一次转换:一次转换:对于柱A托梁,梁再托柱情况,程序自动判断柱A是转换柱,梁为转换梁;4)梁多次转换:梁多次转换:对于柱A托梁B,梁B托梁C,梁C再托柱D情况,程序不能自动判断柱A是转换柱,梁B为转换梁,需人工指定;5)托顶部小塔楼的梁柱不是转换梁柱。

    在梁柱设计属性中也可人工设置转换梁柱和框支梁柱在梁柱设计属性中也可人工设置转换梁柱和框支梁柱2 2、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共有共有4 4条不同:条不同:新抗新抗6.1.106.1.10新高新高7.1.47.1.4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及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4、取消了15m的限制地下室有多层侧约束,但不嵌固如何处理?地下室有多层侧约束,但不嵌固如何处理?举例:举例:3 3层地下室,两层有挡土墙,计算在结构层地下室,两层有挡土墙,计算在结构基底嵌固基底嵌固按底部加强部位尚按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两层侧约束层都为加强部位,实际有侧算嵌固端,两层侧约束层都为加强部位,实际有侧约束层向下一层为加强部位即可。

    约束层向下一层为加强部位即可两部分两部分三部分三部分3 3、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 新高新高7.1.7 7.1.7 短肢剪力墙是指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截面厚度不大于于300mm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无极剑圣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