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教育学基础》习题答案

文档格式:DOC| 13 页|大小 23.50KB|积分 12|2022-11-07 发布|文档ID:16807852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教育学根底》习题答案 - 《教育学根底》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理论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应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根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开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的心理起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B ) A. 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的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说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和沛西·能 3.教育就是个体的学习或开展过程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理论活动,单纯地说教育是个体的学习或开展过程就无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宏大影响 4.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形态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进展划分的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形态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进展划分的 5.农业社会的教育就是农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是指根本的教育形态之一,而农业教育是指一种专门的教育类型 四、简答题 1.试分析^p “教育”与“灌输”、“养育”之间的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相耦合的过程,既要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开展需要的人,又要把社会的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各不一样的个体身上而“灌输”那么是片面地强调个体社会化的一面,强调个体开展需要和社会开展需要无条件的一致,无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机械地灌输不是“教育”教育强调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对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起到“促进”、“加速”的作用;而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引导”、“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因此,教育也不同于家庭“养育” 2.简析教育三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好的理论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开展目的,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根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理论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根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简述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要点: 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外乡化趋势日益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 4.试述实用教育学的根本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实用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根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历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根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开展的差异性。

    5.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开展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当代教育学的开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根底和研究形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理论改革的关系日益亲密;〔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五、阐述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理论活动这个概念有以下四层含义:⑴“教育”具有“理论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理论活 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那么,教育有其明确的目的⑵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⑶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 “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⑷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络,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阐述教育学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学的价值有: 超越日常教育经历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风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历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是教育风俗性认识历史开展的必然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解释是理性的 沟通教育理论与理论教育学在理论与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①启发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决的教育信念;④进步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开展才能;⑤为成为研究型的老师打下根底 第二章 教育功能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开展和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正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开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负向功能: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开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4.显性功能:是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 5.隐性功能: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 6.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构造决定的,如师资程度、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开展方向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 7.教育的派生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构造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作为社会构造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开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判断题 1.“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个人本位取向〔×〕 3.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个人本位的代表〔√〕 4.德国现代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者〔√〕 5.古代社会,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教育的功能趋向只有社会本位〔√〕 三、辨析题 1.分析^p 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目的三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的“教育应该于什么”;教育功能是一种实效,它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在教育理论中“实际干了什么”所以,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价值在教育实际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

    由此可见,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四、实例分析^p 参考答案略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它与教育的个体开展功能有什么联络?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到达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开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表如今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要点: 包括对社会的正向功能和对人的正向功能,指对任何社会积极的、正向的影响如教育对个体、社会的促进功能对个人的正向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五、阐述 1.分析^p 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开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答案略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到达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3.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理论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到达的详细教育目的,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详细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详细教育目的所组成 4.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开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5.开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开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说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6.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开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开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开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开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开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开展的根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分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8.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开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表达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9.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亲密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才能开展程度,通常表达为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才能等 二、判断题 1.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 ) 2.操作性教育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详细教育目的所组成 √ ) 3.开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 √ ) 4.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根本问题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 ) 5.近代以来的教育根本上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 × ) 6.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8.人的全面开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的,所以人的全面开展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三、辨析题〔错误的请改正〕 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答:错误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络又有所不同从二者的联络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犯的根本指导原那么 从区别来看,〔1〕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开展的根本原那么〔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那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在教育理论中,不能以为二者都是各级各类教育所应遵循的指导原那么和根据而将其等同起来或互相代替,也不能因为二者的区别而在考虑教育性质和方向问题时将其分割开来 2. 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的规定性 答:错误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表如今: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规定教育“为第 13 页 共 13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WonderC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