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题B卷.doc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31.50KB|积分 9|2020-03-17 发布|文档ID:726265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题B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2、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3、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4、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B.复述策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文纳特卡制7、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B.温故导入C.情景导入D.故事导入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9、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是看( )A.教师的语言表达B.多媒体的运用C.课堂的教学气氛D.学生的学习效果10、英国教育家沛西 • 能认为 , 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 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11、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l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12、( )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 B、锻炼 C、榜样 D、修养13、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表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点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B.认知结构C.比较性组织者D.固定点14、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以后注意15、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投射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16、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C.《学记 》 D.《孟子》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18、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19、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间是( )。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20、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终结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课程计划的涵义和内容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2、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同心协力”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因为答案是“惟妙惟肖”问题:(1)评价案例中教师的做法2)结合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谈谈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A3、C4、【答案】A专家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5、B6、C7、B8、B9、D10、答案 :B 【 解析 】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11、A12、B13、A14、A15、D16、C17、A18、C19、【答案】B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涵义:课程计划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内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他对学生的教学、生产活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该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以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答案如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培养:(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3)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4)自学的习惯5)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6)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答案如下: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该教师的一个无心的“特殊的礼物”让一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可见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这个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要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关怀。

    每个学生,不管成绩处于何种层次,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这种潜能就能得到发挥正如本案例中的宋振铭同学,在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正是一个孩子在得到尊重和关怀之后潜能的激发同时,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评价观,尤其是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不是空洞的毫无情感的语言表扬,而应对评价注入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在细小的微笑和赞美中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从而产生更多积极的行为在本案例中,教师在这个美丽的“误会”中向学生传递了对他的期待,充分体现了罗森塔尔期待效应中期待与效果间的正比例关系2、答案如下:(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仅仅以单~的所谓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学业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新课改强调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特长,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方面主要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关注点进行转变具体来说,有三点转变:①变革分数评价为发展评价;②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③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xiang201812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