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细则

走马中心小学2011年教育教学管理细则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昭平县“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细则》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一章 树立全面的、可持续提高的教育质量观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图发展全校教工要达成“质量立校”共识,做到“人人关心办学质量,人人为提高质量尽力”2、我们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造”3、我们不仅需要智育的高质量(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需要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高质量(如在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4、我们的质量应是不断提高又永无止境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1、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性教学目标落实到每堂课中去2、注重情感要“以情激趣、以情明理、以情导学、以情促智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3、指导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提高效率切实提高学生发言效率、练习效率、实践操作效率、预复习效率、电教媒体使用效率课堂的容量适度、课堂的节奏适宜5、改进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依据“学法”选择“教法”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效果显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提倡教法多样,鼓励创新第三章 向教学过程要质量1、抓课前准备备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1)教学计划及进度要具体到课时;(2)要提前一周备课,做到一课一案;(3)突出“五大”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作业或练习设计、语言设计);(4)教案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②重点、难点;③课型、教学时数;④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⑤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⑥板书设计;⑦作业布置;⑧教学反思繁简适宜、因科而异、注重实用;(5)教案设计条理清楚,字迹书写易于辨认,严禁下载网上原稿教案,一经发现将视为无教案处理;(6)提倡电子备课和集体合作备课。
2、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3)、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简练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用字规范;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内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4)、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5)、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6)、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7)、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8)、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并相对稳定,形成特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 (10)、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检查形式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教导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3、抓个别辅导辅导是培养特长生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措施。
1)三个“优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个别辅导优先”;(2)对因事、因病、转学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补课;在班级形成互帮互学等良好学风,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差生”;(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4)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5)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4、抓作业质量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1)作业布置要设计精巧、要求明确、难易适度、形式多样、份量恰当,反对“题海战术”和“机械重复”; 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2)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严格要求,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做后要检查、错了要订正,养成好的习惯;(3)语文科必须要有好词好句本,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好习惯;(4)每次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有讲评;对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奖励;(5)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5、抓平时考核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1)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查:语数科要书面测试,每单元一测(或月考),其他学科按“课标”要求随堂进行,严格控制考试次数;(2)努力改进考试形式,注意口试、行为测评、实际操作和“学生成长记录”;(3)严肃考试纪律,遵守《监考规则》,执行《考场规则》,杜绝考试作弊;(4)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5)每次测试后要批改、讲评,要如实记录学生的成绩,不得编造、随意篡改,也不得由学生填写6、抓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它使教育教学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对维护该系统的“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每次考试或单元测验都要进行质量分析;(2)质量分析要有层次地进行,先由任课教师,再由教研(年级)组,最后由学校教务处分别进行;(3)要填好质量分析表,找到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剖析具体实例,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7、抓学习过程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考试等五大环节,教师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指导和训练;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还将对各班的自习、两操、课间活动、纪律、卫生、出勤、安全等进行全程监控;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和校风第四章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1、教师自我监控机制1)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熟悉教案、准备教具、提前2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2)上课时身心状态是否良好?(授课应精神饱满,控制暴怒、发泄私愤等不良情绪;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3)学生作业质量如何?(提前设计好作业题、及时批改、记录讲评、督促订正、控制作业量、减少出错频率)(4)这堂课有何得与失?(写课后记)(5)哪些学生需要及时辅导?(确定重点辅导对象、内容,安排辅导时间及方式)(6)平时测试或单元考试成绩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发现“异常点”并采取措施;其中,要特别控制低分率、不及格人数和成绩下滑的趋势)(7)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学习风气、身体及情绪)(8)教学目标是否“四清”?(课课清、单元清、人人清、项项清)(9)是否能反思教学?(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使教学更有理性和人性)2、教研组监控机制。
1)定时召开教研组活动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要发言人分教研组召开,所有资料有记录并存档2)有效控制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对备、教、辅、改、考、评或析六大环节,每半个月检查一次;检查要有记录、有评析、有指导3)有效控制学生的学风,帮助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尽快扭转局面4)组织年级竞赛、考试,每季做一次年级教学工作质量分析,控制平行班之间的成绩差距 (5)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和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听课节数不得少于15节,学校领导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每次听课后要有详细记录及评语6)组织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校级、年级的文体、科技、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7)创建“文明班级”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教师的劳动纪律、教学纪律、师德情况进行考核;并一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考评3、校级监控机制1)成立校级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人员由校长、常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组成2)校级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将随时检查教育教学情况,(如备课情况、听课记录、作业批改、作文批改等)将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将及时指出并要求尽快解决3)抓好起始年级的教学,组织入学教育,注意“幼小衔接”;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教一年级,为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年段把关制度在教师的调配上,每个年段、每个学科都有把关教师;原则上取消“大循环”,采用“中循环”和“小循环”5)抓好毕业班的教学选拔“精兵强将”,重兵把守;确保为初中输送高质量的生源6)加大“转化后进生”的奖励力度,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7)完善“八个一”的质量监控制度(即: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分析和通报;每学期一至两次学科竞赛或抽测;每月一次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或专题研讨;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每天一次巡视;每周一天听课;每周深入一个班级、教研组或年级组检查指导工作第五章 其它相关细则1、实施“名师工程”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永远不变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2、实施“管理工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层级化和人格化3、实施“创新工程”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办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4、实施“形象工程”主动请社区、学生家长监督学校教育质量;欢迎各界多提宝贵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用“高质量”塑造自身形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 2011年3月1日起试行,如有与上级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精神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