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第第3 3讲讲资源的跨区域调资源的跨区域调 配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以南水北调为例-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2.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的差异 -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C)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A.B.C.D.(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D)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B.C.D.-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干信息:“昆明水少”说明用水紧张;“滇池水脏”说明滇池水污染重,自净能力弱2)图表信息: -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第(1)题,考查水循环原理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更新周期短;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更新周期长。
滇池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少,进出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更新周期长第(2)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昆明水资源供应,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C.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及其对华北地区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会导致华北地区及调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错误南水北调增加了丙河段的水量,并且水量更加稳定,改善了航运条件,更有利于通航,正确。
图中丙至丁段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段,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错误戊地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目的就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正确所以答案为D项第2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调出地区的水质备受调入地区的关注,所以A项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长江入海口水的流量,输入海洋的泥沙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甲河段的流量,降低甲河段的水位,增大甲地咸水入侵的可能,C项错误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现象是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12.1.D2.A-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第34题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A.河流域内降水量大,蒸发较强B.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河流域以沼泽为主C.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D.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4.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调整河流的径流量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加剧洪水危害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河流域为辽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大,且温度较低,蒸发微弱;同时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耗水量大;该区域不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我国主要沼泽分布区是三江平原,位于松嫩平原。
第4题,“北水南调”调节了河流的径流量,减小了洪水对哈尔滨的危害 答案解析关闭34.3.C4.B-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我国主要资源调配工程比较 -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下图示意我国天然气20002011年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经纬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该时段,我国天然气供需重心的移动趋势是(D)A.生产重心持续向西北移动B.消费重心持续向东南移动C.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近D.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2)我国天然气2003年之后供需重心演变带来的影响是(A)A.加快我国西气东输的建设步伐B.扩大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C.缓解我国东南部交通运输紧张局面D.加剧我国西北部荒漠化蔓延趋势-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干信息:“生产重心”代表能源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消费重心”代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
2)图表信息: -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第(1)题,考查经纬网地图中方向的判断生产重心总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非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消费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并非持续向东南方向移动二者总体上相距渐远第(2)题,实际上是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2003年以后,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快速移至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加大了能源的开发力度,而消费重心快速东移,说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增大,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促进了西部能源向东部的输送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江西南昌十所重点中学二模)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 674千米读图,完成第12题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2.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A.B.C.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管线的建设要考虑城市的分布,因为城市拥有较大的市场。
第2题,西气东输不是为了出口天然气,川气东送可以增加对上海的输气量,满足其能源需求,并且可以完善输气管网 答案解析关闭12.1.A2.D-29-全面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全面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0-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31-对应训练读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中部通道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32-图2 -33-(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答案: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试分析其产生过程答案:黄淮海平原产生过程: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区,短暂雨季外的其他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34-(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