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教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

文档格式:PPT| 55 页|大小 9.51MB|积分 15|2022-12-12 发布|文档ID:17359143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腹痛赵庆华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 急性急性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l历史沿革历史沿革l病因病机病因病机l辨证论治辨证论治l治疗原则治疗原则l中医治疗中医治疗u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u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u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缜胀,胃脘当心而痛”u金元时代,李杲在兰室秘藏中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u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治以“理气为主”u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认为胃病不仅与气滞有密切关系,而且“久病入络”必然导致血行不畅,在治疗上施以理气活血之法u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之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治法从而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

    病因:病因:u寒邪客胃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 u饮食伤胃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u肝气犯胃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失调u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禀赋不足,脾胃受损禀赋不足,脾胃受损u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u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u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u基本治疗法则基本治疗法则理气和胃止痛理气和胃止痛u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又当邪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又当邪正兼顾u根据病因的不同,分别使用散寒、消食、根据病因的不同,分别使用散寒、消食、理气、泄热理气、泄热 、化瘀、化瘀 、养阴、养阴 、温阳等法温阳等法实者祛邪使通,虚者助之使通实者祛邪使通,虚者助之使通u用药应做到:祛寒勿过于辛燥,养阴谨防用药应做到:祛寒勿过于辛燥,养阴谨防滋腻,补脾注意运脾,化瘀宜兼理气滋腻,补脾注意运脾,化瘀宜兼理气实证实证 虚证虚证 寒邪客胃证 胃阴亏损证 饮食伤胃证 脾胃虚寒证 肝气犯胃证 肝胃郁热证 瘀血停胃证 主症:有受寒饮冷史,胃痛暴作,恶寒 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止痛良附丸 饮食伤胃 主症:主症:暴饮暴食史;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肝气犯胃主症: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喜长叹 息,大便不畅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 杂,口苦口干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栀逍遥散主症: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 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 吐血黑便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 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 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 薄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针灸主穴为足三里、太冲、巨阙、中脘、内关、梁门,具体配穴需根据患者虚实寒热等体特征有所改变。

    对有头重症状者,可配合风池、百会穴对有恶心情况者,可配合公孙、劳宫穴对有发热情况者,可配合耳尖、内庭穴所有穴位使用寸毫针进行针刺,以有刺感为限,提插补泻手法为主穴位注射法选取梁丘穴,使患者取仰卧屈膝位,用注射器在穴位处进行注射,注射药物使用胃复安和维生素12,胃复安,维生素,注射液ml左右,注射深度取决于患者患处的脂肪层厚度并注意做好消毒穴位注射法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频率中药盐包 采用吴茱萸 250 g,粗盐 250 g,置于铁锅中以文火炒热,用棉布制成 200 mm 180 mm 的单层布袋,将吴茱萸与炒热的盐一同装入布袋,用细线密缝封口,即制成药盐包 1只备用药盐包可反复使用,可使用 8 10 d,下次使用时将药盐包用适量清水撒湿 1 2 min,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5 min,温度在 50 60 功效:温中止痛、疏通经络指压穴位:操作者以双手拇指为压力源,采用点按、点揉交替进行的方式指压患者的双侧梁丘、双侧足三里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麻、困为准,指压时要注意患者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指压时间,一般为每个穴位 8 10 min功效: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解痉止痛配合中药药盐包外敷上腹部,每天2 次,每次30 min。

    指压穴位 操作者以双手拇指为压力源,采用点按、点揉交替进行的方式指压患者的双侧梁丘、双侧足三里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麻、困为准,指压时要注意患者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指压时间,一般为每个穴位 8 10 min功效: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解痉止痛针具:符牌一次性浮针,规格为中号 20G(直径0.6mm,长 52mm)取穴:痛处大小在距痛处 68cm 处适当位置取进针点,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选取相应的夹脊穴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浮针沿皮下快速进,针尖直对痛处,在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的状态下行扫散2min,扫散次数约 200 次扫散结束,拔出针芯,留置穿刺针管可依病灶范围大小加刺数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激光针灸操作方法:以中脘穴为主穴,因饮食不节引起的(饮食失调型)加足三里穴,因情志因素引起的(肝郁气滞型)加太冲穴激光针灸仪采用JZ-1型多功能半导体激光针灸治疗仪,其输出波长为900加减40纳米,输出功率1015毫瓦,光斑直径2毫米患者取仰卧位,针灸仪探头垂直照射于中脘穴,照射510分钟,以患者穴位处皮肤红润有热感时为佳穴位注射操作方法:选取梁丘穴,患者取仰卧屈膝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ml)注射器抽取6-542注射液2ml迅速刺入皮下,根据患者胖瘦决定进针深度,一般在1至1.5寸左右,进针后,均匀的上下提插,得气后将药液缓慢推入穴内,药液注入量在1至1.5ml,出针后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外敷:将附子、干姜、土细辛、台乌药、香附各1.5 g,虎杖3 g,樟脑和冰片各1 g,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膏制成胃痛康,贴敷于患者中脘穴,外用纱布固定,24 h换药1次,每3 d为一个疗程;内服:将姜黄9 g、元胡10 g、香附12g、川楝子15 g、木香15 g、砂仁15 g、炒莲籽15 g、炒薏仁15 g、没药10 g,共研细末,封装制成胃痛散,每次10 g,3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国内国内以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胃十二以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胰腺炎指肠溃疡穿孔及胰腺炎5 5种疾病多见种疾病多见城市城市里以胆囊炎、胰腺炎多见里以胆囊炎、胰腺炎多见,农村农村以上消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多见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多见腹痛:腹痛: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所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保护性防御反应的警戒信号引起的一系列保护性防御反应的警戒信号腹痛的腹痛的定位定位:Location/radiation 是病史收集的第一步,包括发病时最是病史收集的第一步,包括发病时最先疼痛的部位、腹痛的转移部位、腹痛的先疼痛的部位、腹痛的转移部位、腹痛的扩散,以及牵涉痛的部位。

    扩散,以及牵涉痛的部位腹部分区:腹部分区:9 9区区部部位位 腹腹 内内 病病 变变腹腹 外外 病病 变变上上 腹腹 部部右右上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腹膜炎、右膈下脓肿等性肝炎、腹膜炎、右膈下脓肿等右下肺及胸膜炎症、右肾结石右下肺及胸膜炎症、右肾结石或肾盂炎或肾盂炎中中上上胆道蛔虫症、溃疡病穿孔、胃痉挛、急性胰腺胆道蛔虫症、溃疡病穿孔、胃痉挛、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早期、裂孔疝等炎、阑尾炎早期、裂孔疝等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酸中毒酸中毒左左上上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脾曲综合征、脾周围炎、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脾曲综合征、脾周围炎、脾梗死、左膈下脓肿等脾梗死、左膈下脓肿等左下肺及胸膜炎症、左肾结石左下肺及胸膜炎症、左肾结石或肾盂炎、心绞痛或肾盂炎、心绞痛脐脐周周 小肠梗阻、肠蛔虫症、小肠痉挛症、阑尾炎早小肠梗阻、肠蛔虫症、小肠痉挛症、阑尾炎早期、回肠憩室炎、慢性腹膜炎等期、回肠憩室炎、慢性腹膜炎等各种药物或毒素引起的腹痛各种药物或毒素引起的腹痛下下 腹腹 部部右右下下阑尾炎、腹股沟嵌顿疝、局限性肠炎、肠系膜阑尾炎、腹股沟嵌顿疝、局限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小肠穿孔、肠梗阻、肠结核、肠肿淋巴结炎、小肠穿孔、肠梗阻、肠结核、肠肿瘤等瘤等右输尿管结石右输尿管结石下下腹腹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盆腔及盆腔脏器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盆腔及盆腔脏器炎症、盆腔脓肿、痛经等妇科疾病往往偏重于炎症、盆腔脓肿、痛经等妇科疾病往往偏重于一侧一侧尿潴留、膀胱炎、急性前列腺尿潴留、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等炎等左左下下腹股沟嵌顿疝、乙状结肠扭转、菌痢、阿米巴腹股沟嵌顿疝、乙状结肠扭转、菌痢、阿米巴性结肠穿孔、结肠癌等性结肠穿孔、结肠癌等左输尿管结石左输尿管结石 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阑尾炎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消化道症状、发热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血常规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 针灸:双侧足三里 中医穴贴: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大黄粉,研磨成粉,蜂蜜调成 中药汤剂: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年女性多见,多于脂餐后发作,起中年女性多见,多于脂餐后发作,起病突然急骤中上腹扩张至右上腹先胀病突然急骤中上腹扩张至右上腹先胀痛,继之绞痛,向右肩及背部放射,痛,继之绞痛,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右上腹明显压痛,右上腹明显压痛,Murphy征阳性,征阳性,或可触及胆囊炎性肿块、恶心、呕吐、或可触及胆囊炎性肿块、恶心、呕吐、发热、毒血症,可有轻度黄疸发热、毒血症,可有轻度黄疸 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6g、干姜3g、炒白术10g、太子参30g、炒白芍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大黄6g 病例张某,女,38 岁,2012 年 4 月 16 日初诊。

    患者 2 月前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疼痛,未治疗2 天前出现恶心、无食欲,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体温 37.6,查肝胆脾彩超:胆囊大小 50m m 40m m,壁厚 3m m,内壁毛糙,胆囊内可见数枚强回声光团,后伴弱声影,其中单枚最大直径0.6cm诊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治以辛开苦降,利胆排石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 10g,黄芩、郁金各 16g,太子参 15g,炒白术 8g,金钱草、海金沙各 20g,炒枳壳12g,干姜 3g,生大黄(后下)5g,黄连、甘草各 6g每天 1剂,水煎,分 2 次饭前 1h 温服服 6 剂后,患者右上腹疼痛,发热症状消失,食欲增加,大便每天 1次,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金钱草加至 30g,又服 6 剂患者诸症消,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继服 12 剂,复查肝胆脾彩超:胆囊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内壁欠光滑,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回声随访半年无复发按:中医学认为,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灵枢四时气 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刘教授运用治胃病的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方中半夏、干姜辛温苦燥,散寒除湿以运脾,和胃降逆以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泻热清胃除痞,厚肠燥湿;太子参、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以治中焦之虚;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更加生大黄除湿利胆,排石通便。

    其轻泻作用可利胆,疏通胆道,湿热可去,结石才可能排出,达到肝疏、胆利、胃和、胆宁的目的合用成方,温清并用以调其寒热,辛苦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治胆顾肝,胆胃同治,使肝疏脾运,气机条达,则湿热不生,胆腑清宁而治本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中药灌肠治疗:大黄3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甘草6g煎至150ml,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膏药治疗 中药口服:柴胡10g、大黄10g、枳实6g、陈皮10g、清半夏10g、炒白芍30g加减 在中医学古籍中,虽无急性胰腺炎这一病名,但膈痛、肝胃不和、胃脘痛、结胸痛、厥心痛等病症的描述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急性胰腺炎辨证多属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腹实便结属少阳、阳明合病胰腺以胆、十二指肠相临,其部位与胆及十二指肠相连接,胆归属于足少阳胆经,而十二指肠归属于六腑当中胃的功能,属足阳明胃经,胰腺当在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之间,胰腺一旦发病,其临床表现多属少阳、阳明合病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多为胸胁苦满,胃脘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症状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恶心、呕吐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等合参,提示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少阳、阳明兼顾医方集解 曰:“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紧扣少阳、阳明合病的病机,在少阳宜和,在阳明宜清、宜泻故治疗急性胰腺炎应以和解清热,通腑泻下为主选方用药上当用大柴胡汤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 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 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 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张某,女,76 岁2012 年 9 月 13 日初诊:患者 2 天前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脘部胀满,疼痛,恶心,发热,体温 38.5,大便干结,来本院查血淀粉酶:786 U/L,尿淀粉酶:891 U/L,血常规:白细胞(WBC)11.62109/L,中性粒细胞(N)0.78彩超:肝内胆管结石,胰头水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以通腑泻浊、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方拟大柴胡汤加减:大黄 8 g,柴胡 9 g,炒枳实、炒枳壳各 12 g,黄芩 16 g,清半夏 10 g,炒白芍、败酱草、蒲公英、薏苡仁、炒莱菔子各 30g,甘草 6 g,大枣 2 个,生姜 3 片水煎至 400 mL,分早、晚 2 次温服,每天 1 剂连服 3 剂后患者胃脘部胀满,疼痛症状好转,恶心症状消失,大便每天1 次,体温最高 37.4,感觉乏力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守上方加太子参 30 g,继续服用 10 剂,患者胃脘部疼痛、胀满症状消失,乏力好转,食欲增加,体温正常复查彩超:肝内胆管结石,胰头正常,血常规:WBC 4.31109/L,中性粒细胞(N)0.64;血淀粉酶:126 U/L,尿淀粉酶:37 U/L腹痛腹痛 呕吐呕吐 腹胀腹胀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腹部压痛,触及扩张肠袢腹部压痛,触及扩张肠袢 X X 线:多种气液平面线:多种气液平面急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病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anyue2019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