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在反思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

文档格式:DOC| 4 页|大小 33.51KB|积分 27|2022-08-03 发布|文档ID:12983914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在反思中转型 在转型中提升——贵阳市“三名”工作室领衔人高级研修班上海学习见闻感受贵阳市民族中学 钟祥在《贵阳市教育局举办“三名”工作室领衔人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的通知》(筑教师发﹝2013〕287号)文件精神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下,本人有幸与贵阳名师百余人一道于2013年11月3日-11月16日赴上海参加了为期二周的专题培训学习能去教育发达的地区学习培训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在培训的每一天里,我都在快乐中痛苦着培训开始,我顿感羞愧,随着培训的推进,我心里又由羞愧升级为诚惶诚恐因为我作为一名老教师的那些自信、得意,在随着培训程序的逐一推进而陆续受到冲击,并最终被专家高端的理论、先进的理念、前卫的意识击得粉粹在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和势如破竹的剖析中,我每一天都在比较中痛苦,在痛苦中反思着,也在反思中日渐明朗着专家对当前我们和我国教育的问题作了高端而深入透彻的剖析,指出了教育、教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张一、专家们认为,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精神结构单一、个性差异忽视、发展目标扭曲等三个方面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①缺乏对学生作为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的了解和尊重;②缺乏对学生处于发展中的人的充分认识和包容;③缺乏对学生具有现实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和遵循;④缺乏对学生在新时代中培植的新的物质的关注与维护。

    众多的“缺乏”其实归根结蒂就是目前普遍受到“育分为本”的思想的左右,全面追求功利价值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人格,身心的发展需求和感受二、专家们普遍认为,教师面临着新时代的冲击而不知所措,或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主要表现在:①自身既有知识结构随时代信息的冲击而迅速老化,可自觉排除旧知又很难;②社会、生活、书本等方面知识大量涌现,而教师自主淘旧存新的意识淡薄;③高学历群体遍布,于是家长、社会对教育、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教师常常被动却手足无措;④随着信息技术的愈加猛力的冲击,知识来源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未必比学生多,其他知识又往往比学生少,而且学习的能力也未必比学生强正因于如此种种的挑战,教师的自信心、满足感日常受到强力的挑衅,从而导致教师自身的事业成就感、职业幸福指数直线下跌然而,教师队伍中还普遍存在理念上的落后:①自己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日益增多却尚未意识到;②关注教学、学生的问题不够,并且解决问题更少;③不明白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何在,总是低意识地重复着低水平的劳动;④不能正视学生的差异性,且不寻找解决差异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正是这些理念的滞后,导致教育教学的成本高而收效甚微三、专家一致认为,班主任工作因为班主任对班级、对学生的认知的落后,而施教的功能扭曲,施教内容的扭曲,施教过程的扭曲,施教环境的扭曲。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工作仍普遍表现为:以驯服教育取代德行培养;班级教育成人化、政治化;灌输、压制、说教式教育取代体验认知、问题生成化的教育;在泛功利主义的环境中机械地单一地培养道德人这些状况的发生,主要源于职业被动化、目标理想化、实施格式化、特色共性化、管理外压化、平台单一化、方式独裁化而班主任却又普遍未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由于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很少能自主、自觉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于是便长期处在如上的混沌中四、专家认为,教育问题还表现为教师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认知不足其实学生的问题主要因为理想与现实、自我与集体、道德与行为、生理与心理的不协调,而导致他们普遍存在人格上的依附性、盲从性、排斥性、自我性,精神上力量小、智慧少、高度次等方面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之间便没有了优与劣、好与差的距离,他们的缺陷都具有普遍的共同性所以,我们常把“差生”“问题学生”“后进生”等字眼挂于嘴上,其实反映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偏颇,也暴露了我们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缺乏深度的认知,更少了些尊重和包容在众多教育专家、教育前辈的引领下,我和我们参加培训的学友们普遍交换了意见,在共同的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其实问题很多,而且从未意识到,并且也从不可能自觉地求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当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教育理念,提高对新时代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教学对象(学生)的认识在培训学习与自我反思中,我们就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诸多元素,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一、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应该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身心成长发展的引领者,师生教与学的合作者,平等的情感交流者这一角色的定位,当促进我们重新定义师与生的关系我们当自觉地放弃津津乐道的灌输式、权威型的说教、演讲的课堂教学形式,当努力寻找鼓励学生自主求渔的科学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求渔的过程中,享受以渔求得鱼的幸福我们当从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愉悦的发展的需要方向去鼓舞斗志,指导方法和提供后勤服务,努力搭建多元的展演、历练平台,创建积极、开放、阳光的文化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认知的空间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自觉创新在实现知识传承、文化传播、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质,为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把促进学生发展与自身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合作互助中孕育繁衍全新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催生新问题生成,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渠道、思路和策略,并在递进的生成、解决、再生成再解决的无限循环中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事业的成功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满足。

    二、教室与班集体的定义在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中,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对教室和班级进行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全新定义:教室是传递知识、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培育教育元素、教育细胞的沃土,是师与生的共同成长、成熟、成功的乐园;班级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文化沃土和精神家园这样的定义将原来视教室、班级为行政机构、驯养基地的思想彻底颠覆首先教室、班级不仅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乐园,也是教师事业成长、成熟、成功的沃土,我们当以教室的物质布置、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基点,用真心去培育、促进学生成长的积极因素,在鼓励体验、认知、创新的全过程中实现教师精神的富裕、文化的丰厚,继而走向人生的巅峰其次我们以对教室、班级的新的认知为引导,实现从权威型向对话型、从主观型向探究型、从单一型向开放型、从浅陋型向智慧型的自觉转变;在倾听、理解、包容、感化中实现教师工作的专业化第三,我们当以人生教育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在维护学生生命身体、辅导学生生理、提升学生意识情感中激发学生体验、认知、创新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学校安全愉悦地享受成长的幸福三、教育教学的定理新课改理念引领着我们在实践反思中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以明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才能实现教育手段的多元性、教育方法的对话式、教育功能的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探究性和教育风格的个性化。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在自己成熟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自觉转型,以崭新的角色去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学生的接受在有思想、有方法的放手中把学生的感受当作教育教学关注的第一元素;在集体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心与心、情与情的沟通交流感化中实现由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自觉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本原价值的尊重和回归我们应在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奠基的目标指引下,创设多元的教学情景,搭建丰富的教学平台,在师生合作互动中让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引领下,快乐的体验、认知、生成、迁移,以不断生成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我们要满足人(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学习、全面提高的需要,以学生为教育本原价值的核心,自觉提升教育境界、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解、尊重、关爱、包容、牵挂、照顾、呵护、感化学生中,努力探索和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广大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国家、世界文明问题,在创新和实践中自觉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自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品质,继而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自我构建,自觉提高对复杂环境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更新能力、最终生成改革世界和人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所有学生按同一标准模式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适应学校需要、屈从教师利益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基本功能不仅是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更是要把学生视为成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教育不只能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体的位置上,通过耐心的激励、积极的启迪、科学的评价、发自内心的欣赏,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自觉创造未来赴上海为期半月的培训学习和反思中,我和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只是沉湎于有经验、能摹仿、愿实干、有知识、较聪明等方面的满足与得意可哪知这与时代要求、新课改理念有太大的距离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说:“教师的全部激情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苏霍姆林斯基说:“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要靠友谊、靠情感、感受来铺设《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愈说:“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苏轼说:“材无不可范而成王守仁说:“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严元章说:“人生教育是有爱无限的教育,爱护学生,爱护孩子,为善以慈为先。

    李镇西说:“民主教育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上海名家的与众多教育先贤的主张,引领着我和我们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教育的功能和方向,于是,我们决定自主转型,自觉提升我们当变经验的零碎性为理念的系统性,变说教灌输式为问题探究式,变施令驯服式为合作引导式,变知识聪明型为文化智慧型,变摹仿实干型为特色创新型我们应在虚心接受引领,阅读理论书籍,参与同伴互助活动中加强自我反思改造,在实践反思中实现角色的转型,思想的提升,教育效率的提高我们应借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寻科学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在转型提升中实现教育的成本最小化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转型势在必行,提升时不我待我们早转型必然早受益,我们自觉提升必然自享提升的幸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Scottzh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