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杏林治未病

文档格式:DOCX| 14 页|大小 182.89KB|积分 20|2022-10-04 发布|文档ID:15839707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目录一〃传统医学针对生活习惯治未病二〃当代大学生生活普遍存在的 生活习惯问题及调养注意(1) 起居(2) 情绪(3) 饮食(4) 运动三〃结论摘要传统医学支撑和保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使东方这 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传 统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上取的了显 著成就在传统医学中习惯学说在治未病中的地位举足轻 重生活习惯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从当代大学 生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入手,阐述了起居,情绪,运动 饮食等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表达了笔者对传统医学中 习惯学说在治未病方面的认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中医学子,我们有义务 去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去继承和发展祖国的传统医学,为 人类健康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 大学生活,以及对周围朋友生活的了解和观察,就当代大学 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解析习惯在健康中的重要作 用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 题,从而使大家的大学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地改善,为走上社 会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高更—•传统医学针对生活习惯治未病“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为齐,长而敦敏, 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 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 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这里,以一种问答的形式记录了黄帝对于生命的一种最为 本真的追问,为什么过去的人年过百岁而不显衰老,而现在 的人不过半百就会显出一种衰老的样子?到底是时代不同 环境不同,还是养生之道没有得以传承呢?对此,岐伯的回 答可谓巨细兼顾,概括性地说明了古人懂得养生之道,所以 日常生活中对于饮食有节制,对于作息有一定规律,所以, 在形体和精神上都很和合协调;而当下的人常把酒当水喝, 还肆意放纵自己,两相比较,所以有现在这样的情况上文 不仅解释了这样一种生活中的现象,还对养生的根本、养生 的一种大道作出了精辟的说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效 法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懂得调养精气的方法所以生活习 惯在治未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二〃当代大学生生活普遍存在的生活习惯问题及调养注意1■起居古人曰:“一夕不卧,百日不复意思就是一天没有睡 觉,一百日都难以恢复而熬夜是当代大学生中最普遍的一 种生活习惯。

    一方面是由于同学们面临着学业,各种等级考 试以及毕业等方面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些同学无法在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不得不熬夜,挑灯夜读而另一方面 是由于娱乐而熬夜,有些同学迷恋网络游戏,不分昼夜,整 日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通宵达旦熬夜对人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人一天会分泌出很多的毒 素,到了夜晚人熟睡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叫“乌贼”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消灭这些毒素若人的睡眠过程被破坏,这种 物质的分泌会受到影响,毒素也不会被消除,就会留在体内 损害人体健康除此之外,熬夜还会极大地损害人体内所储 存的“肾精”大家一般在熬夜时都会感觉特别兴奋,思维 也特别活跃,这正是损耗肾精的一种表现而肾精是我们身 体内很重要的精微物质,是延续生命的真元也就是说:若 一个人的肾精被完全消耗,他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下去[1] 从理论上,肾精是不能补的,亏一分就少一分晚上熬夜人 体处于兴奋,在高新陈代谢的状态下,不停地调动先天储备, 所以觉得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肾主骨髓,主藏精,肾气大 衰就无法完成藏精生髓的功能了于是骨坏死等疾病也就不 可避免的出现了折东墙,增补西墙”之举,急功近利的 心态是与固本强身的医旨背道而驰。

    就犹如:把森林砍伐尽 了,地下水抽光了,草原开成耕地、生命能源枯竭了,生命 变得薄而脆,承受不了微弱打击而肾精就是我们生命的能 源,活动的动力,我们所谓养生,养的就是生命之源,真元 犹如我们的生态资源⑵夜半子时,是胆经分泌胆汁最旺盛 的时期,它需要在熟睡的状态下才能顺利的进行熬夜会影 响到胆汁的分泌和储备熬夜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如此多的伤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 来避免这种损害我们的生活方式要科学安排时间,让自己 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那些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们也 应该为自己的身体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晚上睡觉的最佳 时间是三焦经循行旺盛时,亥时(21: 00~23: 00点),中 午也宜午休一会,在心经循行旺盛时即午时(12: 00~13: 00 )黄帝内经】强调“天人相应”,养生之道中,睡眠 是首要的睡觉之前宜用热水泡脚,把大脑中的杂念摒除, 寒头暖足,按摩脚心解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寒头暖足,我们 要铭记“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2〃情绪【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许多疾病的发 生都与情志有关,五脏有病,则各其所胜,人的五脏是相互 联系的,这种联系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次序,因此五脏有病也 会按照一定规律相互影响⑶。

    一旦人的情绪异常,这种异常 情绪可以打断五脏原有的联系和次序,所以导致人发生疾 病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称 为七情七情中的悲和忧,恐于惊,性质相似,最后形成“喜 怒忧思恐”这五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情志变化,称为五志情 志是由五脏产生的,是物质的,五脏精气和情志相互影响 情志是不同的外界信息产生的不同反应,正常的情绪不会产 生疾病如遇到开心的事会笑,遇到伤心地事会哭,遇到恐 惧的事会害怕等,若情志太过则会损伤到相对应的脏腑,产 生疾病在中医的长期临床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五志和五脏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喜和心相关,怒和肝相关,思和脾相关, 忧和肺相关,恐和肾相关也就是说喜是心脏精气在外界刺 激下的变化活动,怒是肝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 思是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忧是肺脏精气在外 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恐是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 动情志对五脏精气有一定的影响喜则气缓,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中医称为“七 情内伤”情志是可以通过调节来克制和制约的,不同情志 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一种情志会对另一种情志的克制和制约 称为“情志相胜”,情志是由脏腑产生的,而五脏中的相克 关系就是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对应 情志就是: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⑷当 代大学生很容易情绪化,大学校园就像社会一个小的缩影, 大学中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既可以锻炼人的能力,但也不可 避免的发生摩擦有的同学可以很好的处理矛盾,很轻松, 很开心的继续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涯可有的同学走不出阴 霾,郁郁寡欢,时间久了,就出现了一些由情志引发的疾病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具有一个好的心态要看到情志伤人 无形却不容忽视它会伤及脏腑,诱发许多疾病这就要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当焦虑时可以让自 己多去思考问题,当怒气太过时可以想一些忧虑的事,当悲 伤时可以想一些高兴地事,当思念太过时可以让自己适度的 发怒3〃饮食“民以食为天”,食物为我们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我们 的生命活动人身体内的气血就是靠水谷精微的濡养而达到 生化无穷古人曰:“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 食愈多,心愈下,年愈短就是说吃的越少,心胸越开阔 寿命越长,相反则越短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暴饮暴食对 身体的损伤很大唐代药王孙思邈指出,吃饭不要等到太饿 才吃黄帝内经】指出,人要吃五谷杂粮,所谓五谷就是 大豆,稻子,大米,小麦,黍 ,一谷营养一脏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地域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内脏 腑的喜恶 [6。

    ] 所以我们这片土地生产的五谷便是营养我们脏 腑最好的食物然而,现在大部分大学生,不按时吃饭,经 常饥一顿饱一顿有一些同学以零食代替主食,五谷摄入量 很少还有一些同学乐忠于吃西餐,大量摄入肉食类食物 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伤害《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几千年来, 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 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就是 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每天进食适 8 /13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人体发育、生长,有利 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 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 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 给k 口 o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 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饮膳正要》 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既不能 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如《内经》所云“谷不入,半 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

    《内经》 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中医 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 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 生疾病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 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因此中医非常注重饮食的性味 对健康的影响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的不 同特性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 味道若过食辛热温燥之品,脂肥煎炸食物不绝于口,就容 易助热化火生痰,煎灼津液,就会导滞“消渴病”的发生 《内经》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 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 脉沮弛,精神乃央”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味太过会因糖 及淀粉摄入过多而导致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咸味太 过会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加重高血压、水肿等疾病中医还注重“天人相应”,四季食养饮食调理应随着四 季气候变化而更变一般讲,春天万物萌生可食大葱、豆豉 等食品以助阳升散;夏季阳盛,应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伤 阴,宜多食绿豆、西瓜等甘酸清润食物以清热、祛暑、生津 秋季气候干燥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等油润之品 以润燥;冬季寒冷,机体阴盛宜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以 护阳气。

    4〃运动运动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当的运动可 以支持和保障我们的健康然而,在我们当代大学生活中, 许多同学很少运动,甚至从不运动现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体 素质越来越向下走,这与缺乏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 有一部分同学的运动强度过大,远远超过了自己身体的耐受 力如无规则的做俯卧撑,过长时间的快跑等这种过量的 运动对身体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度疲劳,过度损耗脏腑中的精气不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使身体素质 下降因此,我们运动的强度要适宜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中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生前的健康状 况后发现,其中有一些人 40~50 岁左右就换上了心脏病,许 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 外的平衡,加速一些器官的摩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 短了寿命,出现了早衰和过早的逝世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 宜的锻炼,不可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适宜的运动可以给 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的益处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 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大脑的功能更好 的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 力和稳定的情绪,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生命力更 加旺盛;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学习的压力,有 助于解除心里的烦闷,帮助我们忘记一些不开心的事。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强健身体、防治疾病的作用 汉代名医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即模仿虎、鹿、 熊、猿,鸟 5 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促进血脉流通,气 机调畅,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此外,太极拳、养生功法 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 11 /13病的发生,而且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平衡才健康”,这句时下的流行语同样适用于运动中 运动平衡包括,动和静中的平衡,适度和过度的平衡、早和 晚中的平衡、室内和室外中的平衡、前和后的平衡,正确和 失当的平衡、有氧和无氧的平衡等通过运动,让超负荷的身体得到缓解,让不常活动的肌 肉得到锻炼倒走、爬行、交替运动,看似简单的运动能使 我们的身体得到平衡针对老年人的平衡感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下降,通过运动也能加以改善倒走健腰防驼背 人长期向前走,会使肌肉出现经常活 动和不常活动的部分,影响肌肉的能量平衡而倒走时需腰 身挺直或略后仰,使腰部肌肉有规则的收缩与松弛,改善腰 部血液循环,并使脊椎和背肌得到锻炼倒走因改变了运动方向,有助于锻炼指挥平衡作用的小 脑,增强身体的灵活和协调功能。

    倒行还能使人的意识集中 训练神经的安定和自律性,对冠心病、高血压、胃病等患者 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动,学会怎样运动才能 收到最好的效果让我们在走上社会之前打下一个好的身体 基础,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远三〃结论我们是当代在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身体是革命 的本钱,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我们要爱护 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大家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起居有规律,不要熬夜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要调整好 自己的情志要坚持锻炼身体始终保持用一个良好的精神 面貌去迎接每一天希望同学们能意识到自己不良的生活习 惯,并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从而让自己更健康 更快乐的完成大学生涯热爱祖国,敬爱父母,努力学习, 为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将插上前进的翅膀,在 “杏林”这片沃土上振翅高飞!自由翱翔!文献参考[1] 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2] 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3] 唐云,走近中医[4] 唐云,走近中医08杏林治未病之生活习惯09 级中医学 2班葛萍 杨俊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magui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