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对我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的分析

文档格式:DOCX| 4 页|大小 116.59KB|积分 20|2022-09-30 发布|文档ID:15758650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人万••数口人南京市人口年龄分布的正态分布图对我市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的分析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的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市未来人口发展规模和劳动力结构年龄与性别结构是人口 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然结构今天我们所遇到的人口问题大多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有关 一、 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特征1、当前我市人口年龄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2010年 11月1 日,我市的人口总量为800.47 万人,其不同年龄段人口分布如下图所示南京市人口年龄分布的正态分布图一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年龄:岁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分布在15 岁以前、65 岁以后的人口比重相对较低,16 岁到 64 岁之间人口比重相对较高,出现两端小、中间部分大的正态分布曲线2、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类型转换阶段上图中,在15 岁以前,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随着人 口年龄的减少,而有所下降;65 岁以后,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大,逐 步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3、人口年龄峰值出现波动变化不同年龄人口数差别大从上图可以发现,在我市不同年龄组 的人口总量分布中,有三个年龄组人口曲线回落,分别对应的是2010年11月 1 日时的50 岁、36岁和 26 岁前后,这三个年龄组人口出生的时间分别是1960 年、1974 年和 1984年。

    还有四次年龄组人口曲线上升,形成较大的谷峰,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市超过20 万人的有 四个年龄段,分别是 1990 年出生的 280643 人,它是所有年龄段中人口最多的一年;1989 年出生的264910人,1988年出生的 205401人,1991年出生的 200908人,也就是说:现在 1988 年—1991 年,这四个年龄出生的人,全市总量最多,其他年份的人口都是在20 万以下 5 年之后,南京市将迎来一个婚娶的高峰,每年至少有 10 万对新人结婚全市人口年龄从 86岁开始,至93 岁,人口数量就不足万人,在9434人—1161人之间,从94岁开始,人口 数量就不足千人了人口年龄结构具有持续再生产能力,每一次人口峰值的来临,都会给社会带来就学、 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市人口结构的8 次大的高低变化,形成的因素除了1960年 系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客观因素影响外,其余各次均与当年生育人口年龄总量成正比,与当时 国家所执行的人口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增多等多种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如 2000 年是“千禧年”,2008 年是“奥运年”,出生的人口比常年明显增多4、三个年龄组的人口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在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中,按照国际常规, 一般将整个人口年龄划分成三个年龄组,即儿童组(0—14 岁)、成年组(15—64 岁)和老 年组(65 岁及以上),来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四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我市人口年龄分组及 其构成指数,如下表所示表二 1南京市四次人口普查年龄分组及构成指数年份人口数百分比合计0—14 岁15—64 岁65岁以上0—14 岁15—64 岁65岁以上1982449.11115.99310.822.3225.8369.24.971990516.81107.36376.8132.6420.7772.916.322000612.6294.55466.075215.4376.088.492010800.4776.14650.7273.619.5181.299.2可以看出:四次普查我市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稳定而且有小幅增加,无论 是绝对人口数量,还是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均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的对应数据儿童 组人口变动与老年组人口变动呈现彼消此长的态势;老年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 明显加快,三普到四普平均每年增长4.62%,四普到五普平均每年增长5.93%,五普到六普 平均每年增长 3.54%。

    5、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化倾向日趋明显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根本 原因是死亡率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65岁以上老年人口73.61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9.2%,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为11.32%,意味着每100 个成年人需要赡 养近 12 个老人二、 我市人口性别比分布的基本状况1、人口男女分布总体情况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143402人,占51.76%;女性人口3861278人,占 48.2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0.21下 降为“六普”的 107.31,而“三普”与“四普”的人口性别比分别为 108.68、113.46从“四普”到“六普”,人口性别比呈现出逐步下降2、 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分布,中间过度鼓涨、而两头过度收缩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金字塔(见图二),受年龄结构与生育率波动 等因素影响,近五十年来我市出生人数在某些年度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些年度则少一些但 总体上看,自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全市出生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不能忽略受出生人口逐年下降、迁移人口数量及其性别年龄构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10 年南京市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中出现了中间过度鼓涨、而两头过度收缩的情况。

    3、 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人口性别结构分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就是性别比,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比(见 表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六普资料所反映的各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比基本上都是 较高的,有的甚至是严重偏高(性别比超过 110)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出生性别比偏高;二是受迁移人口的规模及其性别年龄结构特点等的影响,加剧了受迁 移人口影响较大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失调表2南京市按年份、性别分的o —io岁组人口的性别比年龄1990年人口普查2000年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男女性别比男女性别比04535240805111.142203219834111.082615623042113.5114523541287109.562171519363112.153037727681109.7424333739827108.812275520556110.73108427449113.24338779362431072406421345112.743128928110111.3143141529021108.252511022584111.182728824494111.4152712625554106.152808225047112.122791424980111.7562989427389109.152751924783111.042775425017110.9473898435695109.212976326546112.122360321078111.9884584741920109.373365929744113.162440221904111.493421831949107.13942834776113.382461321813112.84103703034051108.754789243072111.192562422714112.81拟稿人:吴忠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zoulianhua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