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自主学习1.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 描写为“千耦其耘”2.战国时期, 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3.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革,影响最大的是 在秦国的变法5.公元前 年,商鞅开始变法6.商鞅变法使 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基础巩固8.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农具从制作材料上分析,这些农具中最先进的应是 ( )A.木制农具B.石制农具C.铜制农具D.铁制农具9.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怠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0.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
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11.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2.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李悝 B.商鞅C.申不害 D.张仪13.如果你是商鞅下列哪句话可以成为你变法的依据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天亡我,非战之罪也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15.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1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 )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的大力拥护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17.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D.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9.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20.商鞅变法法令中,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21.战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 ( )A.木器和石器 B.铜器C.青铜器 D.铁器22.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A.增强国力B.任用贤能之士C.废除分封制D.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23.商鞅变法开始于 ( )A.公元前26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5年D.公元前356年24.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徭役C.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郡县制25.读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下图所画的工具是什么?出现在什么时期?(2)该工具的优点有哪些?(3)它的发明表明了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一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请完成:(1)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材料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3)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创新升华27.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集体耕作2.铁犁铧3.个体小农地主阶级4.商鞅5.3566.秦国7.D解析:回答本题可以结合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进行解答,商鞅变法奖励生产的内容中.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基础巩固8.D解析: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相对于之前的木农具,铁农具是最先进的,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9.D解析: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10.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牛耕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熟悉,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西周时期还没有11.C解析:结合春秋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影响很容易确定①②正确,据此排除B、D两项;再根据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的巨大发展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①正确,所以选C项12.D解析:李悝、商鞅、申不害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而张仪是春秋时期的纵横家13.A解析:此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第一句话揭示了世道变化的思想,符合题目的要求14.D解析:从商鞅变法至今,县制仍然在实行15.D解析:由“中央集权”可知与政治有关分析四个选项A、B两项与经济有关,C项与军事有关,故只有D项加强了中央集权16.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因素”应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商鞅变法适应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17.D解析:A、B两项都与贵族有关,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贵族并无多大伤害,因为贵族田地本来就多;C项规定主要针对农民而言,而贵族并无徭役。
所以只有D项正确18.C 解析: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19.C解析:战国时期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0.B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经济”,分析四个选项,A、D两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巩固了统治C项是军事方面的内容,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只有B项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21.D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到战国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铁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农具22.A 解析:此题考查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23.D 24.D25.参考答案:(1)铁犁铧战国时期 (2)铁犁铧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3)表明耕作技术的大进步解析:铁农具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发展方向,提高了生产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该题重在考查铁犁铧的特点和影响26.参考答案:(1)商鞅 (2)主张改革(或变法)。
(3)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因为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屈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解析:本题通过历史材料,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创新升华27.参考答案:(1)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废除旧贵族特权,打击了腐朽的贵族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不正确虽然商鞅被处死了,但是改革的目的达到了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解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应对其内容、结果和影响有一个辩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