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七版骨骼系统四ppt课件

重点,骨质的基本病变,9项 骨折的并发症: 儿童骨折特点: 股骨颈骨折特点 椎体骨折特点 疾病:骨结核、化脓性脊髓炎、骨巨细胞瘤、骨癌1,骨与软组织肿瘤,.,2,定 义,1、组成骨骼的各种细胞成份异常而无限制地生长,形成新生物,称骨肿瘤 2、病变形态或其某一阶段的生长方式类似骨肿瘤,称为瘤样病变 范 围 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还包括滑膜肿瘤和瘤样病变3,良性 恶性,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 无转移 呈膨胀性骨坏死,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例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 骨软骨瘤多见,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可有转移 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病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转移瘤、骨肉瘤常见,4,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病理上约15%为恶性,又分原发性或继发性 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的肿瘤,肿瘤的主要组成成分类似破骨细胞。
肿瘤多见于20-40岁,大多在骨骺愈合后,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湍 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类似破骨细胞,也称之为破骨细胞瘤5,临床表现,局部疼痛 肿胀 压痛 皮肤发热 静脉曲张,6,影像学表现,1.位置:骨端和干骺端的松质骨内 干骺端近骺板处 2.生长方式:膨胀扩大 “肥皂泡样”改变 越过骺板向关节方向生长 可直达关节软骨下为止 3.轮廓:呈分叶状,皮质虽变薄,但尚完整 其周围无骨膜反应亦无瘤组织肿块 4、病变晚期,肿瘤过度膨胀可使骨皮质破裂,且可侵入附近软组织中7,,,,,8,骨 囊 肿,骨囊肿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年,是一种发展很慢的良性肿瘤样骨疾患囊肿一般单发,多见于肱骨、股骨及胫骨的近侧干骺端,而远端者少见随骨骼发育成长,囊肿与骺软骨板渐远囊肿大部分为单房性,亦可为多房性9,影像学表现,1.单房性囊肿呈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晰、密度均匀的透亮区,其中无骨间隔多房性者其中则可见大的分房状现象,骨间隔大部分与长骨纵轴垂直 2.病变以沿骨长轴发展为主,常有轻度膨胀,但很少向周围膨胀膨胀使骨皮质变薄,但不致破裂,亦无骨膜反应 3.骨囊肿常引起病理骨折,因此而发现病变者很多小的囊肿骨折后有的可自行消失者,大的囊肿可能缩小,也可能增大。
10,,,11,骨 肉 瘤,骨肉瘤在原发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主要见于15~25少年,男多于女约一倍肿瘤部位多在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肱骨近端最常见肿瘤主要组成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12,影像学表现,1、长骨骨干骺端的骨肉瘤大都起自骨内,在髓腔产生不规则的骨破坏或硬化病变一般逐渐扩展,侵占大部分干骺区,再向骨干方向进展.但一般不会很长 2、肿瘤同时向周围或偏一侧扩展,破坏骨皮质,侵至骨膜下掀起骨膜,产生骨膜增生硬化,形成与骨皮质平行的层状或与皮质垂直的“放射针”样阴影 3、病变进一步发展,肿瘤穿破骨膜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于其中产生不同程度的肿瘤性新骨此时,肿瘤上、下边界附近的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称Codman三角 4、骨肉瘤一般不侵犯关节,在骨骺板未愈合前,肉瘤为软骨所阻,不侵及骨骺 5、分化成熟的肉瘤新骨形成明显,骨质破坏较少,成为以骨质增生为主的成骨型骨肉瘤,其恶性程度一般较低,生长较缓慢 6、分化原始的肉瘤新骨生长很少,骨质破坏显著,成为以破骨为主的溶骨型骨肉瘤,其恶性程度一般较高,生长较迅速实际上,多数病例为两者的混合型.,13,14,,4-5班,15,转移性骨肿瘤一般发生于30~35岁以后,通常为多发性,但单发者亦不罕见、40~50岁以上的患者,如病变呈恶性骨肿瘤表现,应多考虑转移瘤。
转移瘤最常见于骨盆、脊柱及肋骨,在四肢好发于股骨及肱骨的近侧骨干部分常见肿瘤以上皮癌和腺癌为主,有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宫颈癌、消化道癌、肝癌等骨转移癌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以溶骨性最多见转移性骨肿瘤,16,影像学表现,1、在长骨中溶骨性转移好发于骨干部或近骨干的干骺部在松质骨内产生多发或单发的虫蚀样骨质破坏区随着病变的进展,破坏区扩大融合,呈大片骨质溶解,骨皮质亦可被破坏,一般无骨膜增生和周围软组织被侵入肾癌的长骨转移,破坏区较完整,有时有轻度膨胀现象,是其特征常合并病理骨折 2、在椎骨内,溶骨性转移易引起椎体的广泛破坏,产生明显的楔形变,但椎间隙常无明显改变 3、成骨性转移通常来自前列腺癌,我国鼻咽淋巴上皮癌亦常见,也可见于生长较慢的乳腺癌,但后者常伴有破坏区转移多出现在骨盆及腰椎松质骨内,一般多发,呈边界不很清楚的结节状、片状或索状致密影,骨皮质一般完整40-50岁以上的患者呈恶性骨肿瘤征象,应多考虑转移瘤17,18,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病变仅侵犯一骨者为单骨型; (2)病变侵及多骨者为多骨型,最常见; (3)除了骨骼病变外,还有皮肤棕色色素沉着、性早熟(女性多见)和骨骼发育、成熟加速。
血磷、血钙和血碱性磷酸酶一般均正常19,影像学表现,1、病灶的密度常有差异,取决于病理成分,病灶如主要为纤维组织常表现为囊状透光区;如主要为砂砾样钙化新生骨者常呈磨砂玻璃状;如新生骨钙化较多时则表现为一片明显的增白区 2、位于长、短管状骨和肋骨的病灶多发生于骨干或骨骺端,病骨膨胀而变粗大,常呈单房透明或磨砂玻璃状,范围较大,其中可有致密骨嵴沿骨长轴方向走行向内凸出,使病灶呈不完全的分房状如“丝瓜囊”有时在病灶内可见或大或小的片状钙化影 4、位于颅底骨和面骨的病灶以硬化型多见,表现为骨密度均匀增高,骨质增厚,与正常骨分界可清楚不清20,21,退行性骨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起病缓慢如有特殊局部原发病因着,发病年龄可早,一般常以某一关节,一对关节或一组关节出现出现症状,表现为病变部位钝痛、刺痛,关节活动受限一般没有关节肿胀和强直现象好发于髋、膝、脊柱和指间关节,通常无全身症状22,影像学表现,1、骨关节病多出现在承受体重的大关节中,故髋关节、膝关节和脊柱常见关节间隙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 2、关节端骨轮廓清楚,关节面增生硬化,其边缘有骨赘突出 3、关节面下方常伴有囊状区,偶有相当大者如囊肿 4、如无合并症,关节软组织无肿胀,但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休。
5、关节一般无骨质稀疏,软组织亦无明显萎缩 6、在脊柱中,常涉及多个椎骨,以腰椎及胸椎多见由于椎间盘变性,故椎间隙狭窄,但常不均匀椎体边缘增生硬化,并有骨赘形成,有时成为椎体间的骨桥、椎间小关节也常伴有骨关节病改变23,24,颈 椎 病,神经根型患者常有颈肩部疼痛,可沿受压的神经分布区放射手部针刺和电击样串麻感 脊髓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自远端开始的上肢或下肢麻木、软弱无力等 椎动脉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当头部转动到某一方位时可突然发生猝倒猝倒后由于颈部位置改变,可立即清醒25,影像学表现,1、脊髓型:平片见椎体后缘骨刺,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造影见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受压 2、交感型;无X线影像特征本病结合临床诊断不难,但常不能明确分型,多为混合型26,27,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改变为滑膜炎症,伴有关节积液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后,滑膜增生、肥厚,所形成的肉芽组织(血管翳)向关节软骨伸展,并附着在软骨表面使其变性,进而侵及软骨下骨结构晚期,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变性,可使关节半脱位,同时关节附近肌肉产生废用性萎缩28,影像学表现,1.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呈梭形肿胀,关节端的骨质常明显稀疏,关节间隙一般尚无明显改变。
2.其后,关节面出现细小骨腐蚀,在软骨下出现细小囊性破坏区,一般先从关节边缘开始 3.中期为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表现为关节间隙逐变窄,软骨下囊性变增大并破向关节腔 4.晚期,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附近肌肉萎缩,关节产生屈曲、半脱位变形和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强直,两手手指可向尺侧倾斜影像学征象出现较晚,需结合临床进行早期诊断29,30,.,1.病变一般从两侧骶骼关节开始,但不一定对称早期见骶骼关节下、中部两侧关节面模糊以至糜烂,邻近骨质轻度增生硬化其后关节间隙渐狭窄以至消失,最终形成骨性强直 2.病变早期即向脊柱发展,开始侵及腰椎,继而胸推,侵犯颈椎者少腰椎开始呈轻度骨质稀疏,脊椎小关节渐模糊和狭窄,最后产生骨性强直 3.如小关节骨性强直明显且广泛时,脊柱呈瀑布状;如椎旁各组韧带广泛钙化,则脊柱完全固定,呈竹节状 4.椎体呈方椎征象,椎间隙无明显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