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仿古做旧的制作及辨伪

青铜器仿古做旧的制作及辨伪钟家让王丹据《韩非子•说林》中记载,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仿造青铜器由于历代社会遗风及仿古牟取 暴利的原因,各个时代都有一些能工巧匠费尽心机,仿制前期青铜器尤其在乾隆以后至民国时 期古玩业兴起,外国商人纷纷来华抢购古物,使青铜器的价格日益昂贵[1]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从古瓦中牟取暴利之风在我国愈演愈烈80年代后 期,一些投机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青铜器的复仿作伪,使青铜器的复仿品达到了用肉 眼无法辨伪的地步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文物鉴定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文物工作者应当 承担的责任笔者在博物馆从事修复及青铜器复仿工作15年,根据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以及 对高仿地区同行们技术手段的研究,就青铜器高仿精品的制作方法进行一些介绍,并对高仿青铜 器的辨伪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一、 仿古历史回顾北宋中期,复古之风兴盛宋徽宗赵佶尤其崇古好古,虽然连年战争,铜料奇缺,但宫廷大量仿 制古铜器,毫不吝惜铜料⑵,因此宋代王俅著《啸堂集古录》,赵希鹄著《洞天清录集》都有古 铜彝器辨伪说这是中国最早记载青铜器辨伪的史料民国以前历代所仿制的青铜器,大部分已 相当精美逼真了,但缺乏古器固有的韵味,神韵不足。
仿制铜器从底子及锈色来看,一般无亮底 子,无硬锈,若有锈也是薄薄的一层,显得浮薄,且色调单一,不似商周铜器上的锈坚硬自然 至民国后期北京民间铜器制作名师张文普(又名张济卿,人称小古铜张),根据松木擦漆的道理, 使用酒精泡漆皮制成漆皮汁,再调和颜色的方法作假锈,这种方法改进了做旧技术,但做出的锈 浮薄松软,底子皮色发泅透油,不及真底子明亮有光泽张文普的师弟王德山又发明了用漆底磨 光和点土喷锈的方法做假锈、假底子虽然做得很逼真,但经不起水蒸火烤从制作方法来看, 仿制器大部分无铸痕、无范痕、无红灰范土,即使有伪造的范土,也不如铸烧的范土坚硬,铸造 的器形也不如真器规范⑶二、 高仿青铜器制作方法一件完美的青铜器高仿制品,它的外形、纹饰、铜质、铸痕、锈色,尤其是韵味,必须与原古物 相同其制作过程分为:铜胎制作和整体做旧处理两个过程1. 铜胎制作过程:(1) 母模制作:制作好的青铜器,必须有完美的母模,这是青铜器制作最关键的步骤如果是 复制,就需要用青铜器专业去锈法把古器物清理干净再翻制模具;如果是仿制,就需要雕刻出一 件与原古器物一样的母范母模制作方法是:根据图片或原古物,用模具石蜡或经过处理的石膏 塑造出与古器物相似的形状,古器物形状塑造得是否准确,可再进一步雕刻纹饰时加以修改,依 据图片作塑造、雕刻时,由于存在视觉差,无法确定原纹饰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我们以古器物的 对称中线作起点,根据古器物的尺寸及照片的尺寸,计算出粗花和回纹的位置、大小。
然后把花 纹雕刻在塑好的器形上出现差异时,调整已塑好的器形,直至花纹均匀分布在器形表面为止 在雕刻纹饰时,纹饰底子要平整,线条要流畅,花纹雕刻深度必须与原古物一致按照这种方法, 如果能把古器物上的花纹均匀刻在已经塑造好的器形上,母模的制作基本完成母模制作过程中 易出现的问题:用模具蜡做材质易出现毛边及圆阳花纹古代是在泥范上雕刻花纹的,阳纹表面 平整见方2) 翻制模具:过去用石膏翻制模具,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 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失去原古物的韵味现在模 具翻制,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原古 物上翻制的模具,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花纹、神韵,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这种方法的不足是: 整个形状比原古物稍有收缩,但比例很小,如果不与原古物在一起比较,用肉眼很难辨别有缩小 的感觉3)模壳制作及铸造打磨:现在一般都采用失蜡铸造,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能够不失原器 形的韵味,可铸造出来工艺特别复杂的青铜器不足之处是:器形胎壁厚薄不均匀用硅橡胶模 具倒出失蜡模壳,一定要进行内外修整外部要保证蜡壳表面平整、不变形;内部修正尽量使其 厚薄均匀、棱角分明、光滑平整。
底部范线、垫片制作规范铸造采用精密铸造法[4]这里不再 详述铸出的器物要经过精细打磨抛光处理打磨时一定保护铜胎原有形状、花纹,尽力使纹饰 清晰自然,精美流畅2. 铜胎做旧(黑漆古皮壳、红斑、绿锈做旧法):只有完美的铜胎而没有漂亮的外衣,还不能算一件精美的复制品过去的做旧方法,已不能满足 人们的鉴赏要求,现在做旧采用了电解作皮、化学作锈、新处理粘锈的综合方法以下仅对黑漆 古皮壳、红斑、绿锈做旧方法详细介绍1) 电解法制作皮壳:所需仪器有稳压直流电源、水浴加热锅、加热电炉将待做旧的青铜 器悬浮放入水浴加热锅内,然后把配好化学药品的泥土倒入锅内,将青铜器埋在其中 青铜器用一根导线与稳压电源正极相连接,稳压电源的负极与水浴锅的外壳相连接,水 浴锅底部用电炉加热,温度保持在90°C左右化学药剂配方:重铬酸钾100克,硫酸铜 100克,乙酸50克,双氧水50克,蒸馏水适量,黄土适量将化学药品、蒸馏水、黄 土混合均匀后,放入加热桶内,接通电源,负极接在加热桶上,正极与铜器相接电流 控制在0.1mA〜0.3 mA,电压控制在1伏〜2伏内,加热温度90C上下,经过10天左右, 青铜器表层内部形成一层黑漆古底子。
关闭电源,拿出青铜器清理干净2) (2)黑皮壳表面红斑及彩云状绿锈斑制作方法:用乙酸铜100克,硝酸铜100克,碳酸 铵100克,碱式碳酸铜150克,氯化铵50克,蒸馏水适量,操作方法同上电流0.5mA, 电压1伏,时间20天左右青铜器表面即可生成点状、片状红斑,彩云状绿皮3) (3)绿锈制作方法:在做锈前,用硅橡胶把需要保留的黑皮壳、红斑、绿皮覆盖,防 止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破环原皮壳化学试剂配方:碳酸铵200克,碳酸氢铵500克,盐 酸100克,氨水100克,具体操作方法:把碳酸铵、碳酸氢铵、盐酸溶解在瓷质容器内, 与打开瓶盖的氨水一起放入高压罐中,并且将青铜器悬放在高压罐中,然后密封高压罐, 并在底部进行加热,使罐内保持2〜3个大气压每一个月更换一次化学试剂经过3〜 5个月,青铜器表面上就会生成片状或点状的绿锈,有的部位还有结晶锈缺点是:色 调单一,锈的层次感不强4) (4)手工处理法:一般是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古代铜器上的锈片,用超声波震动 使其脱离铜胎,把这些锈片移植在复仿品的不同部位,然后用高标号白水泥加入矿石色, 调和出不同的锈色,根据古代铜器的锈色层次及形状,在复仿品镶嵌片接口处或锈色欠 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
用湿布把处理好的铜器包好,放入蒸锅内 蒸3〜5小时,取出晾干因为是化学做锈,所以铜器闻起来没有土香味,而是稍有酸味, 需取适量新鲜墓土用水调成糊状,把复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净新仿 青铜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铜器一般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档复仿品,不切开铜胎 看铜质,很难辨别真伪其原因是:铜质已经被破坏,手感很轻,锈色层次丰富,不怕 火烧水煮,而且锈色可以与酸起反应,如同真锈一般不足之处是:被破坏的铜胎不是 土红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坚硬而原古铜器被锈蚀掉的铜胎是坚硬致密的土红色三、鉴定方法高仿品的鉴定,过去从纹饰、造型、铭文、器物的声音、重量感觉等方面的鉴别方法,大部分已 经不适应鉴定现代高仿品了对于现代技术处理的高仿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1. 从铜质及胎质鉴别:高仿品的铜质,如果没有被电解破坏,其铜质是灰白色,断口很粗糙;如 果铜质被电解破坏,其胎质是灰白色粉状,很疏松古代铜器,其铜质是红黑色的,断口很细腻, 已失去铜性的胎质也是土红色,而且很坚硬2. 从铸造的范痕鉴别:古代铜器的范痕是铸造合模时自然形成,而现代仿制青铜器,范痕是刻意 制作出来的即使从古代铜器上翻制下来的范痕,由于翻制及制做蜡模过程中多次磨合,范痕变 得棱角有些浑圆。
古代铜器的范痕棱角分明,自然流畅3. 从皮壳及化学锈鉴别:电解皮壳及化学锈,由于形成的时间太短,性质极不稳定如果放入水 中10分钟,拿出来晾干后,皮壳及锈色会发生微小变化因为这类皮壳及锈色中的化学试剂不会 彻底清除干净,遇水会继续反应古代铜器的皮壳及锈色是稳定氧化物和碳酸盐,遇水不会发生 变化4. 从范土鉴别:现代失蜡铸造法,很难把范土自然烧制在仿器内仿器上的范土都是后做的,方 法有:胶粘、白水泥加颜料调和两种范土坚硬不自然古铜器的范土,色泽为土红色,疏松自 然以上观点只是自己收藏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及经验,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藏友同仁指正[1] 程长新《青铜器辨伪浅说》,《考古》1989年12期[2] 《中国通史》,海燕出版社,2000年版[3] 容庚、张维持《殷商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 1984年版[4] 《铸造手册》第3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 版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