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维扬:今江苏扬州②荠麦:荠菜和麦子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④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⑤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⑥清角:凄清的号角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 译文: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鉴赏: 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 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领实高 下片设想当年在扬州有过许多风流的音乐事的杜牧,假如所面对的是这样的情景,绝对写不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艳情诗业,委婉地表现出对扬州遭到战争破坏的无限惋惜和感伤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人何在”三句由已及人,联想意中人今在何方?遂化用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诗意,写出月夜梦境或幻觉,仿佛看到“故人入我梦”,淡淡的月光透帘而人,映照着她那憔悴哀愁的容颜,借意中人魂魄人梦透过一层抒写了词人对情侣的刻骨相思 全词结构严密,意脉清晰,从解鞍入城,黄昏听角到月夜问花,按时间顺序写来。
从抒情看,先写所见,次写所闻,再写心中所思,逐层写来,从感情容量来看,如同一篇浓缩了的《芜城赋》又因为其既表现出金兵入侵造成的灾难,又抒发了时人对战争的恐惧与厌恶的心理,故为当时传诵,有很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此词概括力极强,想象丰富,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