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考试/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周练试题(12.16) 含答案.doc

文档格式:DOC| 9 页|大小 64.50KB|积分 9|2019-12-04 发布|文档ID:291365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周练试题(12.16) 含答案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25.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6.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27.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材料中“破坏性强”的含义指A.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B.对正统思想提出了大胆挑战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思想28.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地方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29.一位政治人物曾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的思想背景为何A.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罗马教宗鼓动战争时的计划B.16世纪意大利计划对外扩张时对法国游说的说词C.18世纪拿破仑计划吞并欧洲时实行的意大利政策D.20世纪前半叶法国政府领导人主张的意大利政策30.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C.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31.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获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答案 3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3.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美方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4.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35.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卷Ⅱ (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

    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15分)41.(12分)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音乐西洋乐器建筑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8四道历史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材料三“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拿破仑在推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9分)(2)材料三中,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6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中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由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控制了社会主要舆论这一理论得以社会化和公开化,……它还与法西斯的专制、暴力、恐怖的国家机器和战争手段相结合,实施了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材料二 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民族主义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容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人们把民族主义的这种作用比作政治双刃剑,它在20世纪的战争中起过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并且在战争数量上占有很大比例 ——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民族”等角度指出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政治双刃剑”的含义8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的生活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对道德功能的重视、以善为本的人性论、以道德为基础的文明观、忠君尊王的孝史论、三从四德的女性伦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材料二 在个人生活方面,西方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方人则为生活而运动;西方人为赚钱而活着,东方人则为人生创造财富。

    在社会问题上,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基础之上,西方的社会建筑在金钱之上在政治问题上,欧洲早期是通过基督教来统治人民的,文艺复兴之后所行的是强权政治,到现代就变成了混乱加上警察的社会;东方人是靠良心、廉耻和道德观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东西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我相信东西方的差异必将会消失并走向融合 ——摘编自《辜鸿铭讲国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关于中西文明的观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思想7分)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DCBBDBCDABC40.(25分)(1)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10分)(2)成功经验:养老保障法制化;养老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政府多个部门齐头并进,保障老年人权益;加强老年人保障的社会宣传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或4点以上得7分) 背景: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养老成为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借鉴国外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改革深化,综合国力增强,关注民生。

    8分)41.(12分)示例一:(6分)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2分)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2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翻译西方思想文化2分)示例二(6分):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2分)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的初衷;(2分)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2分)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2分)说明: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知识,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2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2分)(或者: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有利于中国人的政治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本题还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酌情给分比如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等)45.(15分)(1)主要内容: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6分)(2)影响: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9分)46.(15分)(1)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资本主义的法律规范,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激发欧洲近代民族意识,推动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9分)(2)不符合1分)理由: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因拿破仑帝国的覆亡而消失,如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对法国社会发挥着深刻的影响,相反,法国大革命开创的资产阶级时代却在全球向前发展,成为历史潮流5分)47.(15分)(1)原因: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意识;(2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分)“一战”战败以及战后被制裁成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催化剂;(2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产生极权政治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

    2分)(2)民族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1分)例如:旨在推翻专制统治的中国辛亥革命;旨在获取民族独立的美国独立战争;旨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答出其中三点或其他言之有理的,均可得3分)民族主义在人类历史上也产生过消极作用1分)例如: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美国发动的旨在干涉别国内政和建立霸权主义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西方国家发动旨在争夺石油资源的中东战争答出其中三点或其他言之有理的,均可得3分)48.(15分)(1)①西方文明强调独立的个人,个人主义至上;东方文明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集体主义至上;②西方文明重利轻义,东方文明重义轻利;③西方文明靠国家机器维护统治,东方文明靠道德维护统治;④东西方文明有区别,但是可以融合的2)积极:他将中国人的精神核心定位于道德,对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积极影响;不是盲目排斥西方文明局限:思想中有保守主义的成分;比如女性的三从四德;反对新文化运动,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tiantiande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