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法学 > 理论/案例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案例

文档格式:DOCX| 5 页|大小 14.31KB|积分 20|2022-11-17 发布|文档ID:16981760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王琼瑛教学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发表看法和互相交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 式,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懂得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教师将以下四个材料的内容,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1. 同病施同药,效果却不同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 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 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 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 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 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 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 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很快好了2. 寓言故事:按图索骥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年老后,他的儿子很想继承这项 专门的技能,以免失传他把伯乐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 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他就根据 这条出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对父亲说:“总 算找到了一匹马,额头、双眼同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像垒起的 酒药饼伯乐听了,哭笑不得地对儿子说:“你是找到了一匹好马,但 它太会跳,你可驾驭不了啊!”3.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54 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 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 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 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 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 作了 3 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 戏剧片4.随机应变的“烟灰缸”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 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 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宴会就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 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好 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有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 装了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 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给出阅读思考的题目:(1) 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说明什么(2) 伯乐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此等笑话(3) 从电影招待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什么启示(4) 烟灰缸重新占领市场说明了什么 步骤二: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 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张仲景没有从两个人不同 的实际出发,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对症下药,致使一个病人病 情加重,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张仲景到底不愧是名医,它没有止步 就事论事,而是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经过努力,逐步把感冒分成六类八型,发展了“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伯乐的儿子迷信《相马经》,从书本出发,死记硬背,而不是从实 际出发,不去认真了解事物的真相,凭掌握到的一鳞半爪材料,便贸然下 结论,一直闹出了笑话,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找来了这是一种主观主义 态度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知之甚少,而对莎 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很熟悉,对中国戏剧知之较少,而对于歌 剧却很熟悉,周总理从外国朋友的实际出发,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 观符合客观,该厂家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该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坚 持发展的观点,追求卓越,努力创新才使其产品长盛不衰主要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道理用到实际生活中, 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 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这是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否则从主观想 象出发,或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在实 际生活中的表现第二步骤的操作,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较充分地发表自 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每个材料的归纳总结,教师要与教材的观 点密切结合如果学生有好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步骤三: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继续分组 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第一、重视调查研究只有真正地把实际情况搞清 楚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否则,那是办不成事情 的第二、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力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有关各方面的基本事实,而不能满足于一鳞半爪、零星的和残缺不全的材 料;要力求重点地掌握有代表性的关系到全局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眉毛 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以为只有本单位、本人的情况和要求才叫做实际,忘 记了还有更大范围和更为重要的实际,尤其是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利益。

    否则,便是丢掉了更为重要的实际第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够自觉地做到自己的 思想和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做到从实际出发第四、有务实的态度所谓务实的态度,就是讲老实话,干老实事, 做老实人那种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都违背了务实的态度, 是非常要不得的在教师归纳中,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材料,进一步说明从实际出发必 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有务实的态度1.“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早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 国,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0 年春天,当新 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召唤,心情再也无 法平静,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去就在这一年,他同 200 多位热爱 祖国的留美学生一起,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当时年仅 27 岁从此, 邓稼先同刚从欧美各国归来的前辈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恒武、王淦昌等一 起工作,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事业1964 年 10 月 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中 国人创造了奇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的时间,苏联用了五年, 法国用了八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邓稼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国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 一切都置之度外他长年不能与家人一同生活,但他从不向组织题任何要 求,为了使祖国的国防早日强大起来,等稼先及他的亲人们默默的忍受了 个人痛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次,他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有人问他: “老邓,凭你的水平和资历,你完全可以把日子过得舒坦一点,到国内国 外讲讲学,游览一下名胜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甘心在如此艰苦 的岗位上工作呢”他回答说:“是呀,到处转转,当然好但是,一个人总 得为人民多干点事嘛!”邓稼先为发展我国的物理科学研究事业,特别是新 中国的核事业,建立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两弹元勋”2.诚实小卫士上海有个小学生叫小月,有一天她心情格外沉重因为,她书包里 放着的那张“防非典情况调查表”上,有爷爷帮她填写的不实之词到了 学校,她忐忑不安眼看老师要来收那份表格,她鼓起勇气,将“家中是 否接待过外地人员”一栏中爷爷填写的“无”字划去,用铅笔写上“外地 表姐来过”的实情经过询问核实,老师要求爷爷将小月领回家,进行为 期两周的医学观察。

    爷爷原本就是怕小月要留在家中观察,才隐瞒了接待 过外地访客的实情,这一来,谎言被揭穿,孩子的功课要受影响,他当然 很恼火,就在校门口责骂了小月小月哭着被领回了家小月在家中着实 收了委屈,可是,小月在学校却“红”了她勇于讲真话的事情在学校被 传开,大家称赞她是“诚实小卫士”.萨斯病毒的突然袭来,像大自然的许多灾难一样,无法预料,让我 们措手不及因此,灾难一旦发生,就应该及时得让人们了解灾难的真相, 采取必要的措施欺骗和隐瞒只会加重灾难,尤其是传染病,更是刻不容 缓北方某地有位老人与一萨斯病人接触,需要隔离,调查人员要求家属 提供与老人接触的名单,家属坚决不说实话,结果一家 7 口感染,3 人死 于萨斯,更多的人为此隔离谎言最终都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第三步骤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由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步骤四:教师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多年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准确的把握,做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步骤五:组织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 、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 从实际出发案例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情景对话: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问题 1: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A: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adaogu6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