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八章

第八章第八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u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肾主要功能器官主要功能器官 输尿管输尿管 膀胱膀胱 尿道尿道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输送输送、储存储存、排出尿液排出尿液上输尿道上输尿道:肾和输尿管:肾和输尿管下输尿道下输尿道:膀胱和尿道膀胱和尿道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排出体内的代谢排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及外源化学终产物及外源化学物物:如尿素、尿酸、:如尿素、尿酸、肌酐、药物等肌酐、药物等2、调节水盐代谢平衡调节水盐代谢平衡: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渗透压;3 3、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钠、:(钠、钾、碳酸氢盐及氯离子等),排出氢钾、碳酸氢盐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离子;4、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脏可产生如肾脏可产生肾素、前列腺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等肾素、前列腺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等第一节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大体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大体结构:(一)肾的形态:(一)肾的形态:肾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新肾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新鲜时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鲜时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其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成一其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成一大腔称大腔称肾窦肾窦,其开口称,其开口称肾门肾门。
出入肾出入肾门的有血管、神经、输尿管等门的有血管、神经、输尿管等二)(二)肾的位置肾的位置 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是腹膜外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是腹膜外位器官;左高右低;位器官;左高右低;左肾左肾:T12T12L3L3椎体上缘;椎体上缘;右肾右肾:T12T12L3L3椎体下缘,第十二肋椎体下缘,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肾后面上部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肾后面上部 肾表面由内至外有纤维膜、脂肪囊肾表面由内至外有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肾前方相邻器官左右各异和肾筋膜肾前方相邻器官左右各异其上有其上有肾上腺肾上腺三)肾的大体构造(三)肾的大体构造 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皮质和和髓质髓质两两大部分:大部分:肾皮质肾皮质肾柱肾柱 主要含肾小球和近球主要含肾小球和近球小管;小管;肾髓质肾髓质肾锥体肾锥体 肾乳头肾乳头 乳头孔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至肾外接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至肾外接输尿管输尿管u皮质皮质 位于表层,呈红褐色,并伸入髓质形位于表层,呈红褐色,并伸入髓质形成成肾柱肾柱u髓质髓质 位于皮质深层,颜色较淡,致密而有位于皮质深层,颜色较淡,致密而有条纹,由条纹,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个肾锥体组成,u肾锥体肾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头向内伸入肾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头向内伸入肾小盏,形成小盏,形成肾乳头肾乳头,乳头上有乳头管的开口。
乳头上有乳头管的开口每每l3个肾乳头包被一个个肾乳头包被一个肾小盏肾小盏,每,每 23个个肾小盏再合并成一个肾小盏再合并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约,约 23个肾大个肾大盏最后汇合成漏斗状的盏最后汇合成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后者出肾门移,后者出肾门移行为行为输尿管输尿管二、肾的细微结构二、肾的细微结构u肾实质主要由许多肾实质主要由许多肾单位肾单位、集合小管集合小管和少量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血管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血管)(一)肾单位:(一)肾单位:u肾单位肾单位是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性肾小管构成1、肾小体肾小体:即肾小球,由血管球(含毛细血管即肾小球,由血管球(含毛细血管袢)肾小囊(脏层和壁层)袢)肾小囊(脏层和壁层)1)血管球:血管球:为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周围被肾小为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周围被肾小囊包裹,由囊包裹,由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从血管极入肾小从血管极入肾小囊分成囊分成35支分支,再分出许多毛细血支分支,再分出许多毛细血管袢,盘绕曲折成毛细血管球,然后各管袢,盘绕曲折成毛细血管球,然后各分支再汇合成分支再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从血管极离,从血管极离开肾小囊。
开肾小囊2)肾小囊)肾小囊 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与肾小管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与肾小管相连,脏层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外相连,脏层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外面,其细胞具有突起,称面,其细胞具有突起,称足细胞足细胞壁、脏层间的窄胜称脏层间的窄胜称肾小囊腔肾小囊腔u电镜观察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电镜观察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型肾皮质(高倍)肾皮质(高倍)足细胞结构模式图足细胞结构模式图足细胞足细胞足细胞突起足细胞突起内皮基膜内皮基膜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内皮细胞孔内皮细胞孔2、肾小管:、肾小管: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有刷状缘,利于重吸收有刷状缘,利于重吸收2)细段:无刷状缘)细段:无刷状缘3)远端小管远端小管远曲小管远端小管直部远曲小管远端小管直部2肾小管依次分为三部分肾小管依次分为三部分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与肾小囊壁层上皮相连,管腔与肾小囊壁层上皮相连,管腔小而不规则,有刷状缘,两肾近曲小管微小而不规则,有刷状缘,两肾近曲小管微绒毛表面积达绒毛表面积达5060m2细段细段 大部在髓袢降支,由单层扁平上皮大部在髓袢降支,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此段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透过。
构成,此段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透过u远端小管远端小管 由直部和曲部两部分构成,由直部和曲部两部分构成,结构相似其曲部结构相似其曲部远曲小管远曲小管又盘曲于又盘曲于肾小体附近,末端接弓状集合小管肾小体附近,末端接弓状集合小管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肾髓质肾髓质细段细段集合集合小管小管毛细毛细血管血管(二)(二)集合管集合管:连接于远曲小管行:连接于远曲小管行至髓质部到肾乳头孔,有重吸收至髓质部到肾乳头孔,有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及分泌功能三)(三)球旁复合体球旁复合体:u位肾小体血管极,由位肾小体血管极,由近血管球细胞近血管球细胞(分泌(分泌肾素肾素)、)、致密斑致密斑(感受肾小管液(感受肾小管液Na量)和球外系膜细胞量)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u近血管球细胞:近血管球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在肾小体血管极处,是入球小动脉在肾小体血管极处,血管壁的平滑肌变成的上皮样细胞,含大量大肾素血管壁的平滑肌变成的上皮样细胞,含大量大肾素颗粒,与血压调节有关颗粒,与血压调节有关u致密斑:致密斑:是远曲小管在肾小体血管极紧贴入球小是远曲小管在肾小体血管极紧贴入球小动脉的上皮细胞变高变窄、排列紧密形成椭圆形盘动脉的上皮细胞变高变窄、排列紧密形成椭圆形盘状的聚集区,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对肾小管状的聚集区,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对肾小管中中Na+浓度变化敏感,可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浓度变化敏感,可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球旁复合体模式图球旁复合体模式图三、肾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三、肾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一)肾的血液循环途径:(一)肾的血液循环途径:u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肾动脉左、右肾动脉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微动脉入球微动脉血管球血管球出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球后毛细血管网小叶间静脉小叶间静脉弓状静脉弓状静脉叶间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二)(二)肾血流特点肾血流特点:1、血流量大血流量大;肾动脉血管粗,血流量;肾动脉血管粗,血流量大,肾血液供应丰富,平均每分钟有大,肾血液供应丰富,平均每分钟有约约1200 ml血液流经双肾,相当于心血液流经双肾,相当于心输出量的输出量的2025,这有利于提高,这有利于提高肾小体的有效滤过率和排出废物肾小体的有效滤过率和排出废物2、有有2套毛细血管网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有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管网有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重吸收有利于重吸收3、肾血量可自身调节肾血量可自身调节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特点特点 机理机理 意义意义血供丰富血供丰富肾动脉粗而短,肾动脉粗而短,直接由腹主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分支,阻力低分支,阻力低有利于完成泌尿有利于完成泌尿功能,同时也是功能,同时也是机体的功能储血机体的功能储血库库双重毛细血管网双重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肾小网压力高,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压力低。
网压力低有利于肾小球的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有利于肾滤过,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小管的重吸收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直小血管呈直小血管呈U形形有逆流交换作用有逆流交换作用 在尿浓缩中起重在尿浓缩中起重要作用要作用全身血压在全身血压在10.724.0Kpa范围内,肾血流范围内,肾血流量相当稳定量相当稳定肾血管有一定的肾血管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自身调节能力有利于完成泌尿有利于完成泌尿功能应急时,交感缩应急时,交感缩血管神经、肾上血管神经、肾上腺素等对肾血流腺素等对肾血流的调节作用大的调节作用大肾血管的交感缩肾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很血管神经支配很丰富紧急状态时,可紧急状态时,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保证心、脑的血保证心、脑的血供四四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一)输尿管:(一)输尿管:u是一对细长扁圆柱状管道,位腹膜后,起是一对细长扁圆柱状管道,位腹膜后,起自肾孟,沿腰大肌前面下降,下行时与血自肾孟,沿腰大肌前面下降,下行时与血管输卵管等交叉后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管输卵管等交叉后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阔韧带底部进入膀底,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阔韧带底部进入膀胱。
胱u输尿管全长有输尿管全长有3个狭窄部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移行,一个在肾盂移行为输尿管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人口处,为输尿管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人口处,最后一个在穿过膀胱的壁内部,这些部位最后一个在穿过膀胱的壁内部,这些部位是肾结石易停留处是肾结石易停留处输尿管的输尿管的3个个狭窄:狭窄:u第一第一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u第二第二 越过骨盆上口处;越过骨盆上口处;u第三第三 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二)膀胱:(二)膀胱:u肌性囊腔,位于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后肌性囊腔,位于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后方;为方;为腹膜间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粘膜皱襞多,伸粘膜皱襞多,伸缩性大分底、体、颈缩性大分底、体、颈3部,部,2 个进口个进口(输尿管),(输尿管),1 个出口(尿道内口),个出口(尿道内口),形成形成膀胱三角膀胱三角,好发肿瘤和结核病好发肿瘤和结核病u充分充盈时可直接丛耻骨上缘穿刺导尿充分充盈时可直接丛耻骨上缘穿刺导尿膀胱膀胱 输尿管间襞输尿管间襞 膀胱三角膀胱三角膀胱不同充盈情况下的位置膀胱不同充盈情况下的位置(三)尿道:男女有别三)尿道:男女有别1、女性尿道女性尿道:短、宽、直短、宽、直,开口于阴道前庭,开口于阴道前庭,受尿道受尿道-阴道括约肌(较薄弱)控制,阴道括约肌(较薄弱)控制,易发易发生逆行尿路感染生逆行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肾盂肾炎等)2、男性尿道男性尿道:较长(:较长(16-20 cm),可分),可分 3 段(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以膜部段(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以膜部最狭窄),最狭窄),2 个弯曲(耻骨下弯固定),个弯曲(耻骨下弯固定),有尿道括约肌有尿道括约肌v男、女性尿道差异男、女性尿道差异u男性尿道长、窄、男性尿道长、窄、弯(详见生殖系统)弯(详见生殖系统)u女性尿道短、宽、女性尿道短、宽、直,开口于阴道前直,开口于阴道前庭庭(三)男尿道(三)男尿道 male urethra 分部分部前列腺部前列腺部膜部膜部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海绵体部海绵体部尿道球部、舟状窝尿道球部、舟状窝 狭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内口膜部膜部尿道外口尿道外口弯曲弯曲耻骨下弯耻骨下弯耻骨前弯耻骨前弯男性尿道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分三部分:u前列腺部前列腺部 u 膜部膜部 u海绵体部海绵体部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第二节第二节 泌尿生理泌尿生理u排泄排泄: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摄入的有害物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摄入的有害物或药物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或药物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是肾脏,其次是肺,还外的过程。
主要是肾脏,其次是肺,还有消化道和皮肤、粘膜有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包括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过程肾脏通过泌尿过程收及分泌三过程肾脏通过泌尿过程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u一、尿的生成过程:一、尿的生成过程:u尿液为弱酸性略重于水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内尿液为弱酸性略重于水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内含多种成分,平均每天产生含多种成分,平均每天产生1500 ml多尿多尿(2500ml)、)、少尿少尿(500ml)、)、无尿无尿(100ml)的概念u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产生原尿)、肾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产生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产生终尿)这泌和排泄(产生终尿)这3大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一)肾小球的滤过:1、滤过膜:、滤过膜:u有有3层: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内层内层(脏层)膜上有微孔,以基膜的最小膜上有微孔,以基膜的最小MW160180mg%则会自尿中排出则会自尿中排出尿糖。
尿糖正常血糖值为正常血糖值为80-120mg%3、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u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99,3/4在近端小管,在近端小管,1/4在远端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后者受抗利尿激素调节小管和集合管,后者受抗利尿激素调节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u分泌即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将某些物质排分泌即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将某些物质排入肾小管管腔的过程入肾小管管腔的过程1、H的分泌:的分泌:u碳酸酐酶催化:碳酸酐酶催化:CO2H2OH HCO3u HNa交换(交换(1:1):结果保):结果保Na、保、保HCO3排排H2、K的分泌:的分泌:u主动重吸收,但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又部分被动主动重吸收,但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又部分被动分泌而排出分泌而排出uKNa交换,保钠排钾交换,保钠排钾u与与HNa交换有竞争抑制,故酸中毒时常有高交换有竞争抑制,故酸中毒时常有高血钾症3、NH3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被动分泌: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被动分泌:可促进可促进H排出,参与酸碱平衡排出,参与酸碱平衡uNH3为氨基酸代谢产物,有毒,被动扩散为氨基酸代谢产物,有毒,被动扩散至肾小管,并与至肾小管,并与H结合成结合成NH4 NH3HNH4(四)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四)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面积或通透性改变:肾炎时滤过膜增厚,)滤过膜面积或通透性改变:肾炎时滤过膜增厚,肾病时膜通透性增加。
肾病时膜通透性增加2)有效滤过压改变:)有效滤过压改变: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明显时,时,GFR少尿、少尿、无尿2)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时,时,GFR多尿3)肾小囊内压:尿路梗阻时)肾小囊内压:尿路梗阻时GFR少尿、无少尿、无尿4)肾小球血浆容量:血容量明显)肾小球血浆容量:血容量明显时,时,GFR少少尿、无尿尿、无尿u2、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排泄的因、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排泄的因素:素:u(1)小管液溶质的浓度:浓度大,渗透压)小管液溶质的浓度:浓度大,渗透压水重吸收水重吸收多尿(如糖尿病和甘露醇多尿(如糖尿病和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的渗透性利尿)u(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有球):有球-管平管平衡u(3)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产生,):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调节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调节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u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奋ADH释放释放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渗透压恢复,渗透压恢复,反之为水利尿。
反之为水利尿u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兴奋器兴奋ADH释放释放水重吸收水重吸收尿崩症水利尿试验水利尿试验u(4)醛固酮:)醛固酮:u为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促远曲小管重为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促远曲小管重吸收吸收Na,排出,排出K,保钠、水,排钾保钠、水,排钾受肾素受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醛固酮系统调节,血血K、Na可直接促醛固酮分泌可直接促醛固酮分泌u功能亢进:钠水潴留,水肿,低血钾功能亢进:钠水潴留,水肿,低血钾症,代谢性碱中毒症,代谢性碱中毒u功能减退:低血压,高血钾症功能减退:低血压,高血钾症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u血管紧张素原(血浆,无活性)血管紧张素原(血浆,无活性)u 肾素(球旁细胞)肾素(球旁细胞)u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u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u 转换酶(肺)转换酶(肺)u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u促小动脉收缩、促醛固酮分泌促小动脉收缩、促醛固酮分泌u 氨基肽水解酶氨基肽水解酶u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Iu促醛固酮分泌促醛固酮分泌 BP,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入球小动脉的压力入球小动脉的压力,血流量血流量 小动脉壁上牵张感受器所受刺小动脉壁上牵张感受器所受刺激激 肾素释放;肾素释放;入球小动脉的压力入球小动脉的压力 ,血流量血流量 GFR 滤过的滤过的Na+量量 到达致密斑到达致密斑的的Na+量量 激活致密斑感受器激活致密斑感受器 肾肾素释放;素释放;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交感神经兴奋 肾肾素释放素释放二、尿的浓缩与稀释二、尿的浓缩与稀释u逆流倍增学说。
髓袢起重要作用肾髓逆流倍增学说髓袢起重要作用肾髓质的渗透压梯度是重要保证质的渗透压梯度是重要保证一)基本过程:(一)基本过程:uADH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大,水重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大,水重吸收多,尿液浓缩,吸收多,尿液浓缩,u反之反之ADH 少,尿液稀释少,尿液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过程: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过程:外髓部,与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外髓部,与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NaCl有关;有关;内髓部,与内髓部,与尿素再循环尿素再循环及及NaClNaCl重吸收有重吸收有关u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钠(钠钾钾ATP酶),能向间质泵出酶),能向间质泵出Na+,但水不,但水不能通过,因此,造成从肾锥体底至肾乳头间质内能通过,因此,造成从肾锥体底至肾乳头间质内的渗透压逐渐增高,有助于集合小管形成浓缩尿的渗透压逐渐增高,有助于集合小管形成浓缩尿u曲部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可吸收钠和排出钾,曲部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可吸收钠和排出钾,此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的调节此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的调节u曲部还可分泌曲部还可分泌H+和氨,对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和氨,对维持血液酸碱平衡u此外,在垂体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小管还此外,在垂体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小管还继续吸收水分继续吸收水分三、尿液的储存和排放三、尿液的储存和排放(一)尿液的输送与储存(一)尿液的输送与储存u膀胱尿液膀胱尿液500ml,内压明显增加,刺激,内压明显增加,刺激感受器,排尿反射感受器,排尿反射二)排尿反射(二)排尿反射u有脊髓低级中枢和大脑高级中枢有脊髓低级中枢和大脑高级中枢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u泌尿系的组成泌尿系的组成u泌尿系的泌尿系的3大功能u肾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肾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u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的组成u肾小球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肾小球的组成及结构特点u球旁复合体的结构,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的球旁复合体的结构,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的功能u肾小管的分段、名称和各段的主要功能肾小管的分段、名称和各段的主要功能u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u输尿管的输尿管的3个狭窄及其意义个狭窄及其意义u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概念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概念u男性尿道和男性尿道的各自特点男性尿道和男性尿道的各自特点u尿液生成的尿液生成的3大环节有效滤过压、肾小球大环节。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滤过率的概念u肾小球对葡萄糖、钠、钾、水、氢离子、肾小球对葡萄糖、钠、钾、水、氢离子、碳酸氢盐和氨的重吸收或分泌碳酸氢盐和氨的重吸收或分泌u肾脏钠钾交换和氢钾交换的意义肾脏钠钾交换和氢钾交换的意义uADH的生成、释放及功能的生成、释放及功能u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u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的过程及意义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的过程及意义。